当你因为某件事工作也好应付考试也好,失恋也好,精疲力竭,压力太大,忍不住大哭了一场。无力地依靠在,地铁站座椅的靠背上,感到一切好像都已经失去了意义,父母和家庭离自己好像已经太过遥远。爱情离自己更加遥远,加班到深夜,朋友们可能也已经睡着了,你没法向他们倾诉。你没有宗教信仰,因为你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因此你的世界里没有弥塞亚,没有救世主,痛苦的时候好像只能自救。强烈的痛苦和疲倦下,你不会想到更宏大的家国和民族,这个时候,眼泪无论流不流下来,界限好像都已经开始消失了。你开始不在乎自己的生活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更不在乎明天是否真的会到来。在我们最痛苦的时候,或许只是想有一个肩膀能让我们依靠,而当筋疲力竭,大哭完之后,没有人会在意,那个能让自己依靠的肩膀是谁的。过度的疲倦,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种积极的碎片化的信息。这种倦怠产生了一种深层的友谊。促成了一种特殊的团体,而无需从属或亲缘关系。
在一个匮乏的时代,人们专注于吸收和同化。而在过剩的时代,问题是如何排斥和拒绝。普遍的交流和信息过剩,正在威胁全体人类的免疫机制。因为没有根本性的不同和免疫反应,过量的同类过剩的肯定性在不断蔓延,积极社会也因此而逐渐成型。这个世界开始缺乏真正的否定性,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问,肯定性难道不好吗?那在这里要知道的是,肯定性肯定不是单纯的肯定性。而是一种暴力,一种由过度生产,超负荷劳作和信息过量导致了隐形精神暴力。
我们非常乐于接纳频繁地刷手机,看各种各样,几乎同质化的消息。我们被淹没在其中。他们其实并不能缓解我们真正的疲劳,心灵的,精神的疲劳。“疲劳综合症及自我在过度狂热中燃进了自身源自过量的同类者。”精神疾病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疾病,而这些疾病正发源于现代功绩主体的自我压榨,和“没有不同”。现在人人都是倦怠的普罗米修斯,人人都是现代功绩主体,肯定性不断推着人们以实现自我为借口,压榨着自己,服务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耗。
有时生活就是在跟熵增做对抗,因为宇宙总是倾向于无序和混乱。学会整理自己的生活和思维也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其实当代大部分人类无法承受他们所拥有的,过量的自由。当代的社会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规训社会。而是功绩社会,一切都要为生产利益和效益让步,规训社会尚有否定主导。它的否定性制造出疯人和罪犯,与之相反,功绩社会,则生产抑郁症患者和厌世者。如今的人们承受的是一种虚假的自由。一种被论识的自由,一种自我剥削的自由,现代人的注意力变得非常的分散,而且开始习惯于多工作业。现代人确实还拥有无聊,但是这种无聊是一种我现在大家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你刷哪一个软件都会觉得很无聊,于是你各种软件不停切着刷,但还是掩盖不了那种无聊却又难以停下来去休息,这种无聊和深度无聊是相差甚远的,因为深度无聊,也就是持续的放空,会产生创造力。而如今人们已经没有这种能够聚焦的注意力。
这种亲密的,近似于友邻的关系似乎不再需要血缘的纽带。也不需要过于强调利益的纽带,在这里我甚至觉得他就像回到了原始社会。一个倦怠的落单的人渴望找到一种家的感觉,一个温暖的怀抱,但那个家。不必是真的需要走进婚姻的家,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所用的是那样一个故事。疲惫的人意味着脆弱,脆弱意味着界限的消失,正如当我们大哭的时候,不在乎身边能够倚靠的肩膀是谁的。
数码世界缺少他者和反抗力量,也就是否定性。那么我们面对这样庞大的虚拟空间,我们不管刷到什么样的帖子,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自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喜欢的帖子和所有的视频也好图片也好,都是自我的投射。而现在,过分容易的社交和肤浅的社交让大家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朋友。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自我。现代人拥有大量能够自主的权利,但却缺少真正自主的人。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是极度匮乏的,注意力是极度涣散的。当代大量的疲倦的攻击主体缺乏主导自我的能力。于是我们又一次来到了自由悖论这一点上。是的,我们现在人人基本上都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状态。我们看到的信息太多了,面临的选择也太多了,面对的自由也太过庞大了。因此,当代人类能够最有效的实现自我剥削,所以成了末人。
在真实的自我追寻理想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终点。于是我们就会被淹没在自怨自艾当中,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绝对化和美化。让我们过度追求生命的健康,身体机能的有力量。
让节日庆典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让现代人类再一次在某种程度上小小的接纳一下神明的存在。找一段时间让自己真正的放松下来,不逼迫自己劳作,不逼迫自己实现自我。节日能够让我们在那天脚踏实地的感受到现实生活的魅力。欢庆的魅力,真实的触摸到当下,感受当下与当下融为一体的魅力。当大家变得无比倦怠,无比沮丧的时候,希望能够允许自己身边的界限消融,能够还有一丝力量去拥抱别人,对别人展现善意,某种倦怠的善意,又或者是能够被别人拥进怀里……
在一个匮乏的时代,人们专注于吸收和同化。而在过剩的时代,问题是如何排斥和拒绝。普遍的交流和信息过剩,正在威胁全体人类的免疫机制。因为没有根本性的不同和免疫反应,过量的同类过剩的肯定性在不断蔓延,积极社会也因此而逐渐成型。这个世界开始缺乏真正的否定性,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问,肯定性难道不好吗?那在这里要知道的是,肯定性肯定不是单纯的肯定性。而是一种暴力,一种由过度生产,超负荷劳作和信息过量导致了隐形精神暴力。
我们非常乐于接纳频繁地刷手机,看各种各样,几乎同质化的消息。我们被淹没在其中。他们其实并不能缓解我们真正的疲劳,心灵的,精神的疲劳。“疲劳综合症及自我在过度狂热中燃进了自身源自过量的同类者。”精神疾病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疾病,而这些疾病正发源于现代功绩主体的自我压榨,和“没有不同”。现在人人都是倦怠的普罗米修斯,人人都是现代功绩主体,肯定性不断推着人们以实现自我为借口,压榨着自己,服务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耗。
有时生活就是在跟熵增做对抗,因为宇宙总是倾向于无序和混乱。学会整理自己的生活和思维也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其实当代大部分人类无法承受他们所拥有的,过量的自由。当代的社会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规训社会。而是功绩社会,一切都要为生产利益和效益让步,规训社会尚有否定主导。它的否定性制造出疯人和罪犯,与之相反,功绩社会,则生产抑郁症患者和厌世者。如今的人们承受的是一种虚假的自由。一种被论识的自由,一种自我剥削的自由,现代人的注意力变得非常的分散,而且开始习惯于多工作业。现代人确实还拥有无聊,但是这种无聊是一种我现在大家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你刷哪一个软件都会觉得很无聊,于是你各种软件不停切着刷,但还是掩盖不了那种无聊却又难以停下来去休息,这种无聊和深度无聊是相差甚远的,因为深度无聊,也就是持续的放空,会产生创造力。而如今人们已经没有这种能够聚焦的注意力。
这种亲密的,近似于友邻的关系似乎不再需要血缘的纽带。也不需要过于强调利益的纽带,在这里我甚至觉得他就像回到了原始社会。一个倦怠的落单的人渴望找到一种家的感觉,一个温暖的怀抱,但那个家。不必是真的需要走进婚姻的家,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所用的是那样一个故事。疲惫的人意味着脆弱,脆弱意味着界限的消失,正如当我们大哭的时候,不在乎身边能够倚靠的肩膀是谁的。
数码世界缺少他者和反抗力量,也就是否定性。那么我们面对这样庞大的虚拟空间,我们不管刷到什么样的帖子,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自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喜欢的帖子和所有的视频也好图片也好,都是自我的投射。而现在,过分容易的社交和肤浅的社交让大家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朋友。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自我。现代人拥有大量能够自主的权利,但却缺少真正自主的人。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是极度匮乏的,注意力是极度涣散的。当代大量的疲倦的攻击主体缺乏主导自我的能力。于是我们又一次来到了自由悖论这一点上。是的,我们现在人人基本上都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状态。我们看到的信息太多了,面临的选择也太多了,面对的自由也太过庞大了。因此,当代人类能够最有效的实现自我剥削,所以成了末人。
在真实的自我追寻理想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终点。于是我们就会被淹没在自怨自艾当中,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绝对化和美化。让我们过度追求生命的健康,身体机能的有力量。
让节日庆典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让现代人类再一次在某种程度上小小的接纳一下神明的存在。找一段时间让自己真正的放松下来,不逼迫自己劳作,不逼迫自己实现自我。节日能够让我们在那天脚踏实地的感受到现实生活的魅力。欢庆的魅力,真实的触摸到当下,感受当下与当下融为一体的魅力。当大家变得无比倦怠,无比沮丧的时候,希望能够允许自己身边的界限消融,能够还有一丝力量去拥抱别人,对别人展现善意,某种倦怠的善意,又或者是能够被别人拥进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