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果树取代了金黄色的麦地,这也意味着没有秋收的农民背着背篓收割。山**满了果商承包的柠檬树,良田干涸,曾经熟悉的小路长满杂草,无人踏足。
我们绕过杂草丛生的泥巴路,途中意外看见一颗长势极好的老树,在我幼时它便长在斜坡上,到了春季会开出淡紫色的花。
那会我贪玩,总爱趁它开花时折两株,我迷恋它淡雅的色彩,有时也在想它何时才会老去、枯萎。
同这座山一样。
妈妈告诉我这棵树在她小时候就长在这里了,没有人知道它从哪来,又奇迹般长在贫瘠的斜坡上。
在这里只留下几个长寿的老人,还有山间零散的墓碑。居住的老房子早就被黄土爬满痕迹,鸡“咯咯”叫着,远处水塘浮起几只觅食的鸭。
然后就着一根木凳,便能从早坐到日暮。
妈妈正与一位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叙旧,老人眼球浑浊,岣嵝的背脊像被压垮的高山,随时面临崩塌。
她是村中较为长寿的老人,于是见证门前的老树倾倒,黄土地铺上水泥,老房子和崭新的水泥路割开一道界限。
她们说了很多话,我兴致缺缺,低着头把一粒石子踢来踢去。
最后话题绕到了我身上。
老人转过头看着我,她顿了顿,似乎在思考我是否存在于她的记忆里:“小李,这是你家孩子吗?”
我妈笑答:“对,这是我家姑娘。”
我停止了幼稚无趣的举动,喊道:“二外婆。”随即说出了我的本名。
她打量着我,“哎”了一声表示回应:“已经长这么大了啊。”
我在老家待的时间不多,偶有时刻回到这看望外公外婆。童年的回忆大多在城市,只剩下外公外婆种庄稼的身影和回荡在山间呼喊我的声音。
除了外公外婆,对其他人的记忆就像泛起的浪花被风抚平。我只能感叹岁月蹉跎,感受到生命正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流逝。
见天色渐晚,我们与其道别回到了家中,妈妈在厨房忙着和外婆添柴烧饭,我吵嚷着要吃用烧柴留下的灰闷熟土豆,我妈无可奈何,叫我自个去背篓里拿。
火光噼啪作响,外婆手拿火钳,娴熟的将土豆丢进灰烬中,慢慢添起柴火,和我妈絮絮叨叨起来。
我帮不上什么忙,瞧见外公正在打理他门前种的几颗树。
谈起树来,外公从年轻到年老,尤为喜爱种树。
门前的树更是各式各样:橘子树、核桃树、花椒树...
后来因为政府修路,高大的核桃树被砍倒,只剩下几颗长在马路外的小树。
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晚上的饭菜格外丰盛,明日一早我和妈妈要徒步到山头等客车来接人,外公外婆没有言语,但我清楚他们是极为不舍的。
后来他们也偶有进城来找我们,每次都硬塞钱给我,我和妈妈强烈拒绝。
再之后,外婆的记性一日比一日差,同样的问题总要问好几遍,甚至到我们家找不到厕所,不管说几次都没用。
妈妈将她带去医院检查,正如我们所料,她患上了“阿莫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到病情最严重时,她连她的儿女都认不出来。
更别说作为孙女的我。



我们绕过杂草丛生的泥巴路,途中意外看见一颗长势极好的老树,在我幼时它便长在斜坡上,到了春季会开出淡紫色的花。
那会我贪玩,总爱趁它开花时折两株,我迷恋它淡雅的色彩,有时也在想它何时才会老去、枯萎。
同这座山一样。
妈妈告诉我这棵树在她小时候就长在这里了,没有人知道它从哪来,又奇迹般长在贫瘠的斜坡上。
在这里只留下几个长寿的老人,还有山间零散的墓碑。居住的老房子早就被黄土爬满痕迹,鸡“咯咯”叫着,远处水塘浮起几只觅食的鸭。
然后就着一根木凳,便能从早坐到日暮。
妈妈正与一位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叙旧,老人眼球浑浊,岣嵝的背脊像被压垮的高山,随时面临崩塌。
她是村中较为长寿的老人,于是见证门前的老树倾倒,黄土地铺上水泥,老房子和崭新的水泥路割开一道界限。
她们说了很多话,我兴致缺缺,低着头把一粒石子踢来踢去。
最后话题绕到了我身上。
老人转过头看着我,她顿了顿,似乎在思考我是否存在于她的记忆里:“小李,这是你家孩子吗?”
我妈笑答:“对,这是我家姑娘。”
我停止了幼稚无趣的举动,喊道:“二外婆。”随即说出了我的本名。
她打量着我,“哎”了一声表示回应:“已经长这么大了啊。”
我在老家待的时间不多,偶有时刻回到这看望外公外婆。童年的回忆大多在城市,只剩下外公外婆种庄稼的身影和回荡在山间呼喊我的声音。
除了外公外婆,对其他人的记忆就像泛起的浪花被风抚平。我只能感叹岁月蹉跎,感受到生命正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流逝。
见天色渐晚,我们与其道别回到了家中,妈妈在厨房忙着和外婆添柴烧饭,我吵嚷着要吃用烧柴留下的灰闷熟土豆,我妈无可奈何,叫我自个去背篓里拿。
火光噼啪作响,外婆手拿火钳,娴熟的将土豆丢进灰烬中,慢慢添起柴火,和我妈絮絮叨叨起来。
我帮不上什么忙,瞧见外公正在打理他门前种的几颗树。
谈起树来,外公从年轻到年老,尤为喜爱种树。
门前的树更是各式各样:橘子树、核桃树、花椒树...
后来因为政府修路,高大的核桃树被砍倒,只剩下几颗长在马路外的小树。
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晚上的饭菜格外丰盛,明日一早我和妈妈要徒步到山头等客车来接人,外公外婆没有言语,但我清楚他们是极为不舍的。
后来他们也偶有进城来找我们,每次都硬塞钱给我,我和妈妈强烈拒绝。
再之后,外婆的记性一日比一日差,同样的问题总要问好几遍,甚至到我们家找不到厕所,不管说几次都没用。
妈妈将她带去医院检查,正如我们所料,她患上了“阿莫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到病情最严重时,她连她的儿女都认不出来。
更别说作为孙女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