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后的中外历史有这样一个现象:擅长打歼灭战的军队:工农红军、二战后期苏联红军、解放战争华东野战军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小型师和小型军的构架。东野、多数时候的志愿军采用中型师—中型军构架的时候都明显表现的不灵活。德国或美国等西方派系就更不用说了(西方军队的歼灭战往往依靠对手的极大漏洞或者十分明显的错误)
以前进行编制构想:一个从战斗小组开始完善的步兵连怎么看200人都太少。其实应该换一种思路:如果把步兵小组当成班、而班当成排呢?
淮海战役战绩最大的华野四纵,人数是最少的一批,只有两万出头。整个纵队的枪械估计也就6000支左右,并不比后来志愿军一个师的枪械明显多。一个师估计也就六七千人。一个连的枪械估计也就数十支,相当于一个加强排。
假设编制一个实际上为军的师:步兵班加强到20人的分队级别,内有多个五人小组与火力组、步兵排增加到八十人,三个步兵分队,一个排部分队。连级单位增加到300人、营级单位增加到1100到1200人(类似二战日本步兵大队)、营之上是比团合成化更强的旅级单位、包括各种加强和后勤单位6000人、全师两万人出头。
这一个跟淮海战役华野四纵差不多的师安排火器编制的空间就可以很充足,而且有相当的作战灵活性。
以前进行编制构想:一个从战斗小组开始完善的步兵连怎么看200人都太少。其实应该换一种思路:如果把步兵小组当成班、而班当成排呢?
淮海战役战绩最大的华野四纵,人数是最少的一批,只有两万出头。整个纵队的枪械估计也就6000支左右,并不比后来志愿军一个师的枪械明显多。一个师估计也就六七千人。一个连的枪械估计也就数十支,相当于一个加强排。
假设编制一个实际上为军的师:步兵班加强到20人的分队级别,内有多个五人小组与火力组、步兵排增加到八十人,三个步兵分队,一个排部分队。连级单位增加到300人、营级单位增加到1100到1200人(类似二战日本步兵大队)、营之上是比团合成化更强的旅级单位、包括各种加强和后勤单位6000人、全师两万人出头。
这一个跟淮海战役华野四纵差不多的师安排火器编制的空间就可以很充足,而且有相当的作战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