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文化习俗、服饰衣冠全是明朝样式,这部小说是明末遗民讥清悼明的作品。红楼梦即朱楼梦,风月宝鉴即清风明月之鉴,即明清之鉴。有诗可证“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通灵宝玉即传国玉玺,贾宝玉即心怀故国的明末臣民,林黛玉即明王朝,薛宝钗即清王朝,二者争宝玉即争民心,但贾宝玉是心怀故国之遗民,亦作者之化身,故而有隐逸之风,不愿科举即不愿出仕满清之义,出家为僧即明末遗民为避满清剃发易服逃释入道之风气。白骨如山忘姓氏,忘的是汉人朱姓,无非公子与红妆,讲的是借闺阁咏故国之托言喻义。三春即南明三个临时政权,元春即明末满清入关前的保护势力,三春争及初春景,是指南明三个政权都想赶走满清恢复入关前的情景。
红楼梦有三层寓意,第一层闺阁儿女抒怀风月之情。此乃贾瑞正照风月宝鉴之意,作者多次告诫读者不要这样读红楼梦。第二层,家族兴衰际遇。虽也有此意,但也是摆在明面上的,算不得真事隐的部分,故而仍停留在肤浅的认识。第三层,家国同构,借家族兴亡喻国家兴亡,此乃红楼梦真正之本旨。故此书乃古今天下第一奇书,集风月家国为一体,假托闺阁而叙故国之兴衰。
回到红楼梦之引子,“因此做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怀金表明作者身在满清,悼玉即作者本意便是在悼念故国,曹雪芹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即在悼朱轩批阅十载。
红楼梦作者身负国仇家恨,对汉家王朝灭亡之悲切,对亡天下华夏衣冠不存之切齿痛恨,对自己苟且偷生之无奈愤恨,这些让作者把血泪心酸化作写作动力,用辉煌的汉文化加密一本风月小说,用十年心血筑起了属于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后世子孙鉴。这是一个亡国奴的血泪史诗,这是一部爱国现实主义的煌煌巨著,为天下儿女一哭,为华夏之劫难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