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吧 关注:10,397贴子:52,464

自学中医,要因人而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07 11:04回复
    自学中医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辨别清楚自己的现状:
    一阅读能力?
    二中医知识的储备?
    三自立能力
    四工作情况
    五家庭情况及经济情况等
    上面的考虑可能有点多,不过,凡事多考虑,总是没有错。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07 11:12
    回复
      2025-08-04 15:4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阅读能力
      中医的完整体系、知识精髓,是在一千八百年前:《伤寒卒病论》的完成,标志着中医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自此之后,总体是在朱紫淆乱、泥浆掩玉,虽然不乏杰出医家的个别明方。
      所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伤寒卒病论》就构成了中医药纯正系统的四大经典。
      而这四大经典,可都是文言文。这就对在白话文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人,自然形成了文化台阶!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07 11:35
      收起回复
        而这里提出阅读能力这个问题且将其列于第一条,实际就是在强调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在自学中的重要性!
        因为:最纯正的中医,就在于古中医的四大经典!
        而它们都是:文言文!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07 11:41
        收起回复
          总之,阅读能力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自学嘛,自然要靠自己去专心努力啊。
          而努力的工具,就是阅读理解能力!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07 11:52
          回复
            二知识储备
            也就是自学开始时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积累。
            想了想,大约可以分为三类吧:纯粹小白、初步入门和不能辨证。
            纯粹小白么,中医基础知识都不系统,基本上什么都要学,那就先从《零起点学中医》《自学中医百日通》(这个书名记得不太准确)之类的书籍入手,先了解中医知识的基本框架基本常识。下来可以阅读院校教材,这时的学习就进一步细化了,但要留个心眼:院校教材的许多观点结论,是不能当成【终极真理】的!这步之后,就应该确定自己是要走针灸之路?还是要走汤药之路?在这初步的学习中,不建议两条路【同时】走!先走通一条,以后再考虑另外一条。在看院校教材的同时,也可以阅读中医四小经典。
            总之就是:多读、多思、多比较、多总结!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08 19:03
            回复
              初步入门者需要做的,就是加深知识的【深度】,完善知识的完整性。到了现在,《伤寒》《金匮》《内经》《难经》要阅读了,《本经》也应该阅读的。这些经典的阅读,应该逐渐建立起人体完整的生理全图、病理概略。四大经典的学习,是一个逐渐逐渐加深、完善、积累、融通的【万里长征】!………………
              总之,还是要:多读、多思、多总结、多比较!
              另外,四大经典的直接学习,可能阅读不懂理解不了,会感到无处下手、难以上路,这还是基础知识储备不够:既可能是中医药知识范围之内的,可能更多的还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这时,就需要从那些比较好的注解书来入手,以图读懂古经典。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08 19:35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2-08 21:13
                收起回复
                  2025-08-04 15:42: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什么要把不能辨证列于知识储备条下?关键还是所学知识的深度、精细度不够!
                  中医的学习(不管是家传、师承、自学还是院校)。都要很好地掌握宏观以及微观这两部分知识。不要被那种【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的错误认识所误导。可以说,中医更重视微观,但却并不是西医所全力关注的那种微观的角度!因为蜥蜴所研究的对象,必须能够由眼睛观察到(不管是否还要再通过仪器)。而到此地步,那些所谓的唯物者们已经落入了【形、质】的局限性窠臼,已经抛弃了包括【炁、气】的全面性唯物观。同时也说明了:他们更多地逃避、抛弃了人类所特有的复杂的思辨能力(对临床上的个体医生而言)。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11 08:51
                  回复
                    说中医更重视微观,就是在强调中医知识中医学习的深入度、精细度,尤其是在面对病人辨证时,这一要求及其带来的效果,就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这个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胡老:他的宏观理论认识,根本就没有他的微观做的好,他的临床能力就是厉害!他的厉害,就是微观的精细度做的好(但首先是《伤寒卒病论》总结的好、撰写的好!不能忽视了仲景医圣的巨人肩膀)!所以我个人建议:对于胡老,最值得关注的,是他的医案。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11 09:21
                    收起回复
                      现在中医不好学,感觉也不单单是方法的问题了。像古代,学医的最终归宿就是执业看病,再厉害点的就是著书立说。这条路一旦半途而废,基本上就是零。但现在,临床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了,像搞中医创新,卖概念的;做养生的;做预防保健的;所谓治未病的等等,好像也不需要精湛的临床技术也能胜任。没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需求,也很难有持之以恒的动力了。


                      IP属地:山东14楼2024-12-16 15:39
                      收起回复
                        不能辨证的根本问题,还是学习的深度、精细度不够的问题,这又包括两方面:医学之内的问题,与医学之外的问题。
                        医学之外的问题,其实就是天地、宇宙的运转规律,具体来说就是人的生活常识问题。虽然院校教材也提到天人合一和整体观念,但在学习、贯彻中并没有切实去落实(虽然也有任应秋老、顾植山教授的运气学,可相应者么,……)。
                        而以前为什么说“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因为他们从启蒙开始,首先就是学习“人之初,性本善,………乾三连,坤六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都是从天地之道开始灌输的!
                        ……………………………………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2-17 09:44
                        回复
                          医学之内的问题,就是对人的生理、病理规律认识的深度、精细度太过粗糙。
                          辨证辨证,辨的就是证!就是人体的各种表现。而要辨证,自然就要明白:证的来龙去脉,证的前世今生,证的外象内因……,这些证的一切相关东西!
                          证所涉及的生理、病理的那些知识,在自己心中都没有储备,哪还怎么去辨证?还怎么去认识疾病定位疾病?
                          对于证,不能仅仅只看表象,而要深究:内因!内因!内因!
                          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
                          一个中医的水平,完全体现在辨证的水平上!是中医医生的根本所在!
                          所以,再怎么强调辨证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因为:辨证是中医实现【无损伤检测病情】的施行手段。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2-17 10:09
                          回复
                            针灸和汤药有什么具体区别?新手自学中医,请教一下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12-22 23:32
                            收起回复
                              2025-08-04 15:36: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古至今的【所有】中医经典里,哪一部著作对于证的辩识最为精细、做的最好?而且是一以贯之、最为系统?
                              那当然就是仲景医圣的《伤寒卒病论》嘛!!!
                              他不仅仅只是【充分罗列】临床时所见到的脉证,更为关键的是:脉证直接与方剂相对应!所以在临床中,对于典型的、单纯的疾病,相对应的方剂即可一剂而愈!这无形中树立了中医临床的标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2-23 0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