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放下成见来说,虽然不喜欢爱丽丝的人设,但其实从文学创作角度野岛在她的情感上刻画得蛮立体的,或者说很“现实”。
一直记挂着自己深爱的人,对方不仅高大帅气有实力,还有爱慕他的其他女生,对自己更是万般纵容。但那个人却在离开之后杳无音信,要说没怨言确实是不可能的,要说能忘掉、放下,也是不可能的,都是扯淡。而这时候身边出现了一个眼睛、身份、甚至某些行为都有点像对方的人。
这时候,人的理性即使知道自己需要克制,但感性上确实是很容易就会情不自禁地沉沦下去,但因此也会产生迷茫:对这个新出现的男孩子产生的好感、到底是真的来自对方本身,还是那个心里挥之不去的人?更别说,似乎这个男孩子的表现似乎并不是他本身的样子。
所以爱丽丝会在缆车上说想看到克劳德本身的样子,这完全不代表她爱上了克劳德这个人呢,而是她自己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让自己认清楚自己对克劳德的“好感”到底是什么。
也因此重生野岛加入了最后的梦境约会,爱丽丝会一次次和克劳德尝试那些曾经和老扎做过的事情,接着一次次失望,在克劳德依旧无动于衷的回应下终于知道了,这份对克劳德的【喜欢】虽然依旧难以分清楚,但和自己对扎克斯的那一份一定是不一样的,而克劳德也注定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
说实话,如果这是一部爱情文艺作品,且克劳德只是配角,野岛对爱丽丝的情感刻画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的。这种矛盾复杂的情感心理其实真的写得非常非常到位,甚至值得人同情。
可惜ff7终究不是一部感情为主的作品,再加上克劳德是主角并有自己的所爱,再加上爱丽丝和蒂法明面上是朋友的关系,再再加上爱丽丝本身脑容量不大、性格又很幼稚、不太能共情,再再再加上a粉那些对爱丽丝越描越黑的角色理解,所以让爱丽丝的很多举动就显得非常尴尬。

一直记挂着自己深爱的人,对方不仅高大帅气有实力,还有爱慕他的其他女生,对自己更是万般纵容。但那个人却在离开之后杳无音信,要说没怨言确实是不可能的,要说能忘掉、放下,也是不可能的,都是扯淡。而这时候身边出现了一个眼睛、身份、甚至某些行为都有点像对方的人。
这时候,人的理性即使知道自己需要克制,但感性上确实是很容易就会情不自禁地沉沦下去,但因此也会产生迷茫:对这个新出现的男孩子产生的好感、到底是真的来自对方本身,还是那个心里挥之不去的人?更别说,似乎这个男孩子的表现似乎并不是他本身的样子。
所以爱丽丝会在缆车上说想看到克劳德本身的样子,这完全不代表她爱上了克劳德这个人呢,而是她自己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让自己认清楚自己对克劳德的“好感”到底是什么。
也因此重生野岛加入了最后的梦境约会,爱丽丝会一次次和克劳德尝试那些曾经和老扎做过的事情,接着一次次失望,在克劳德依旧无动于衷的回应下终于知道了,这份对克劳德的【喜欢】虽然依旧难以分清楚,但和自己对扎克斯的那一份一定是不一样的,而克劳德也注定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
说实话,如果这是一部爱情文艺作品,且克劳德只是配角,野岛对爱丽丝的情感刻画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的。这种矛盾复杂的情感心理其实真的写得非常非常到位,甚至值得人同情。
可惜ff7终究不是一部感情为主的作品,再加上克劳德是主角并有自己的所爱,再加上爱丽丝和蒂法明面上是朋友的关系,再再加上爱丽丝本身脑容量不大、性格又很幼稚、不太能共情,再再再加上a粉那些对爱丽丝越描越黑的角色理解,所以让爱丽丝的很多举动就显得非常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