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43贴子:94,917
  • 73回复贴,共1

至简至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学问只是一个,心学,理学实际也是一个意思。
理学所谓格物穷理,是由于大学古本中格物之解的原文遗失,也或许是被人隐匿。朱子用程子的话来做解。程子之意,原本应该是,心之知,本无方体,不可琢磨,必须在物上可见,所以说在物为理。阳明子亦言,心无体,以万事万物之感性是非为体。
程子之言,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看似两个,实际一个。朱子之言,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看似两个,实际也是心即理,心外无物之意,于阳明之心无二。
若有差别,是与中年朱子用功处有毫厘之差,朱子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只是少个头脑。若有个头脑,便是事事物物上知得存此天理,心学理学更是一脉相承。
今天更不必再言,朱子阳明子的异同处。儒学只有一个功夫,便是存天理去人欲。心学是存天理,去人欲。理学也是存天理,去人欲。
存天理的真切体悟应该是心中有凝聚感,只此一个功夫。举例,存一年便是善,存三年便是信。存五年便是美,存十年便是大,存三十年便是圣,存一百年便是神。至简至易,别无它功。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2-24 09:44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4 11:21
    回复
      老哥,你这个十年成大,百年成神,得吓退多少人?就我目前观测,这些人隐于无名,却又随处可见。而对于前段的循理从心,可以从释家的观法得以补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4 15:27
      收起回复
        不知天理的,应如何下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5 15:12
        收起回复
          只要在此下过功夫的都知道。存天理,去人欲。有予盾的地方。天理今天存明天丢,人欲今天去明天来。故只是在用天理,止人欲。无法有效做加减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6 10:07
          收起回复
            我是觉得这个凝聚感,说的挺好,也可以说成是良知,也有点像小说里说的聚丹,听着玄之又玄,事实确是如此。


            IP属地:湖北6楼2024-12-27 14:06
            收起回复
              大概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良知之学”从圣人的“吾道一以贯之”的视野去仔细深入的话,“良知之学”即体即用,体用一源,一以贯之,朱子、明道、周敦颐只是“庶几,具体而微”圣人的“良知之学”、“仁之学”,还差的很远,并非只是一个头脑的问题,里面有极深的学问不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03 09:41
              收起回复
                很多时候是不善也不恶的念头,不由自主的思考昨天发生的事情,重复一遍又一遍,然后又幻想下次会不会还发生。发生了我会怎么做,思路一层一层的出来。根本静不下来。
                走路时候都会走神,睡觉之前也会思绪万千。导致一个多小时还没睡着。直到自己想累了就睡去了。 这次如何处理呢?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1-05 10:17
                收起回复
                  谢谢启示


                  IP属地:北京9楼2025-01-05 13:29
                  回复
                    朱子的格物是在事事物物上求天理与心即理有本质的不同,“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看似两个实际也是心即理”。这个说法未得心即理的内涵。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25-01-07 11: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