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吧 关注:870贴子:1,778
  • 1回复贴,共1

研究历史的进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研究方法参考一,事实凌驾立场,价值观,二,历史研究必须国际比较,三,原始档案文献优于个人口述回忆录,四,排除情感倾向,禁止文学手法,剔除形容词,中性描述,不改固有名词,五,剔除现代中国人所写通史,六,不首先考虑他人研究成果,七,历史事实不需要感情渲染,不采信我方战果,采信敌方战损战死1.第一级原始资料,当时做成的,~可以引用,2.部队史,战史专著,军事史,通史,等资料~可参考可不信用,当作索引3.当时报刊杂志,媒体资料,,时间地点存在与否,等基本资料,战果报告均不可信,4,口述资料,文史资料,个人传记,回忆录价值较高:高官回忆录,~必须批判参考,不予引用,1.1.当时的命令,电报,计划书,1.2.追记,战中日志,1.2.2.日记,手记1.3,总结,战斗详报,可能存在做假部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24 18:59回复
    黄仁宇谈到中国历史上缺乏数字化统计的说法,有很大程度上是说的后者。因为看地方志,一个很有问题的事,是人口和户口的关系。可以看一下明朝的户和口的统计,第一,户的统计有些变化,但变化不大;第二,只是在户数的基础上乘以五就变成了口数,所以明太祖的时候人口是六千多万,到了万历的时候还是六千多万,它几乎没变化。
    (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说是乾隆大寿的时候,有卫士、宦官、宫女三人,分别到古玩市场,给皇帝买了三件古董给他做寿。皇帝一看,全是假的,这三位就要去找卖古董的老板讨回公道,让皇帝去管一管怎么这么多假货,郑少秋演的乾隆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这有什么假的,现在什么不是假的,我关心的只有两个假,哪两个假?第一假皇上,第二假圣旨。”过了30多年,我仍然印象深刻。文学作品揭示了中国古代统治的一个基本特点——皇位的巩固。在这个前提下,其他的都可以造假,所以明朝、清朝的数字很多都是假的。明朝一边有给上面看的红册,一边有自己理政的白册,五花八门的,各种都有。


    IP属地:山东2楼2025-01-14 1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