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齐鲁德比”回到青岛,城市温度居然比济南天津高不少,这个冬天可能真是一个“暖冬”。但无论打开微博还是抖音,到处都是对青岛男篮管理层、教练组的冰冷质疑声。给我留言、私信的球迷也不少。起初不太想回应,思前想后,作为跟队记者,有些东西还是想和真心喜欢这支球队的球迷聊聊(纯为喷着爽快、黑得高兴而来的球迷请无视)。
咱就先从球队成绩聊起吧,毕竟竞技体育,成绩是根本。历史上,抛开三外援赛季,青岛男篮在两外援时代,一共三次杀进季后赛。其中,吴庆龙带队进了两次,堪称最成功的教练。那时的青岛男篮走的是花大钱、买成名球员的路线。其实,从2008年升入CBA,因为缺少成熟的青训体系,青岛男篮在大部分赛季都是靠买人过日子。
那时买来的赵泰隆、赵大鹏、林伟翰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约翰逊、亚当斯是顶级外援。那时国信集团对于俱乐部的投入着实不小,当然回报也很丰厚。当然,说到这里得提一嘴时任国信集团董事长的王建辉。王总今年已经退休,他对于篮球运动的热爱以及对青岛篮球的付出值得称道。正是在他力主倡导下,俱乐部加大青训投入力度,修建了属于自己的训练基地。如今,青岛国信小雄鹰篮球培训已经成为青岛市最大的篮球培训机构;青岛国信篮球训练基地已经多次承接国家队的备战集训工作。
而说起那个时期的青岛男篮,有一笔球员交易不得不提,就是青岛男篮拿苏伟与刁成灏,换来邵英伦、杨金蒙、周湛东、刘传兴、赵戌宏的那笔“二换五”交易。那场交易的后续一直影响到今天,杨金蒙至今是青岛男篮的防守尖兵,而当时作为交易“添头”的刘传兴后来发展得最好。
这笔交易让当时就担任青岛男篮总经理的张北海赢得了口碑和名声。作为职业经理人,青岛这些年的篮球“大事件”背后其实都有他的影子。比如前面提到的小雄鹰培训、修建位于西海岸的国信篮球训练基地,甚至是疫情期间在青岛完成的复赛以及CBA全明星周末等活动。也是因为曾经的履历,让如今不少人质疑,为何那时在交易市场上长袖善舞、妙手不断的张总在这个赛季突然变得无动于衷、毫无作为。甚至很多时候,明眼人都看得出的补强球员就是拿不下。从观察者的角度看,这首先与俱乐部调整经营理念有关。每年集团划拨给俱乐部的预算基本决定了球队在转会市场会掀起多大波澜。如今的大环境决定了国信集团不可能再像前几年那样大手笔投入。当然,因为此前几年加大青训投入力度,杨瀚森、段昂君这批年轻人已经可以独自挑起大梁。俱乐部收缩银根,不在转会市场过多投入自然可以理解。
青岛男篮目前的整体工资结构应该是整个联盟最低档的存在,队里没有一位顶薪球员。杨瀚森、段昂君都拿着新秀的A类合同,只有王睿泽、杨金蒙、贾诚三名老将拿着C类合同。都说职业体育要靠经济实力说话,咱青岛队这样的投入,上赛季依旧杀进季后赛,这样的成绩,如果用“投入产出比”作为考量一名职业经理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那张北海肯定是合格的。
球迷质疑的刘传兴回山西的问题,虽然从未在公开场合问过张北海,但当年曾和球员本人有过交流。刘传兴作为大个子球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有所规划的。在A类合同结束后,想要一份相对高薪无可厚非。而国信作为国企单位,对于员工工资的发放肯定要按照章程来。而按照CBA公司合同续约规定,国信当时能够合规开给刘传兴的工资最高也就是六、七十万。双方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大刘最终远走香港,而这赛季回山西,顺便给青岛留下一笔转会费用肯定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这应该是几方都乐得看到的结果。
当年为了签约刘维伟,张北海亲自跑到杭州。这两位年龄相仿的篮球人一拍即合,刘维伟后来也婉拒了山东男篮的邀约。如今看,这笔签约至少让青岛男篮少走了两年的弯路,而隔壁“老大哥”直到今年签下邱彪指导,才算重回正轨。刘维伟接手青岛男篮教鞭的三年时间,带给球队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杨瀚森的出现让他既感到幸福,有背负巨大压力。如今的“下课声”恐怕是他没想到的,后面咱就聊聊这意外又不意外的下课声。#青岛男篮##CBA30年有你有我#
咱就先从球队成绩聊起吧,毕竟竞技体育,成绩是根本。历史上,抛开三外援赛季,青岛男篮在两外援时代,一共三次杀进季后赛。其中,吴庆龙带队进了两次,堪称最成功的教练。那时的青岛男篮走的是花大钱、买成名球员的路线。其实,从2008年升入CBA,因为缺少成熟的青训体系,青岛男篮在大部分赛季都是靠买人过日子。
那时买来的赵泰隆、赵大鹏、林伟翰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约翰逊、亚当斯是顶级外援。那时国信集团对于俱乐部的投入着实不小,当然回报也很丰厚。当然,说到这里得提一嘴时任国信集团董事长的王建辉。王总今年已经退休,他对于篮球运动的热爱以及对青岛篮球的付出值得称道。正是在他力主倡导下,俱乐部加大青训投入力度,修建了属于自己的训练基地。如今,青岛国信小雄鹰篮球培训已经成为青岛市最大的篮球培训机构;青岛国信篮球训练基地已经多次承接国家队的备战集训工作。
而说起那个时期的青岛男篮,有一笔球员交易不得不提,就是青岛男篮拿苏伟与刁成灏,换来邵英伦、杨金蒙、周湛东、刘传兴、赵戌宏的那笔“二换五”交易。那场交易的后续一直影响到今天,杨金蒙至今是青岛男篮的防守尖兵,而当时作为交易“添头”的刘传兴后来发展得最好。
这笔交易让当时就担任青岛男篮总经理的张北海赢得了口碑和名声。作为职业经理人,青岛这些年的篮球“大事件”背后其实都有他的影子。比如前面提到的小雄鹰培训、修建位于西海岸的国信篮球训练基地,甚至是疫情期间在青岛完成的复赛以及CBA全明星周末等活动。也是因为曾经的履历,让如今不少人质疑,为何那时在交易市场上长袖善舞、妙手不断的张总在这个赛季突然变得无动于衷、毫无作为。甚至很多时候,明眼人都看得出的补强球员就是拿不下。从观察者的角度看,这首先与俱乐部调整经营理念有关。每年集团划拨给俱乐部的预算基本决定了球队在转会市场会掀起多大波澜。如今的大环境决定了国信集团不可能再像前几年那样大手笔投入。当然,因为此前几年加大青训投入力度,杨瀚森、段昂君这批年轻人已经可以独自挑起大梁。俱乐部收缩银根,不在转会市场过多投入自然可以理解。
青岛男篮目前的整体工资结构应该是整个联盟最低档的存在,队里没有一位顶薪球员。杨瀚森、段昂君都拿着新秀的A类合同,只有王睿泽、杨金蒙、贾诚三名老将拿着C类合同。都说职业体育要靠经济实力说话,咱青岛队这样的投入,上赛季依旧杀进季后赛,这样的成绩,如果用“投入产出比”作为考量一名职业经理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那张北海肯定是合格的。
球迷质疑的刘传兴回山西的问题,虽然从未在公开场合问过张北海,但当年曾和球员本人有过交流。刘传兴作为大个子球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有所规划的。在A类合同结束后,想要一份相对高薪无可厚非。而国信作为国企单位,对于员工工资的发放肯定要按照章程来。而按照CBA公司合同续约规定,国信当时能够合规开给刘传兴的工资最高也就是六、七十万。双方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大刘最终远走香港,而这赛季回山西,顺便给青岛留下一笔转会费用肯定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这应该是几方都乐得看到的结果。
当年为了签约刘维伟,张北海亲自跑到杭州。这两位年龄相仿的篮球人一拍即合,刘维伟后来也婉拒了山东男篮的邀约。如今看,这笔签约至少让青岛男篮少走了两年的弯路,而隔壁“老大哥”直到今年签下邱彪指导,才算重回正轨。刘维伟接手青岛男篮教鞭的三年时间,带给球队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杨瀚森的出现让他既感到幸福,有背负巨大压力。如今的“下课声”恐怕是他没想到的,后面咱就聊聊这意外又不意外的下课声。#青岛男篮##CBA30年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