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全可以把这篇文章看成《1张桌子12款器材组成3套系统,编织起了我的HiFi“听音观”(下)》的“番外篇”。
不纯粹了
其实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刚完成我桌面台式系统“矩阵”搭建。不瞒各位,桌上这14件器材前前后后折腾了将近一年,从今年2月份我就撰写过《1张桌子12款器材组成3套系统,编织起了我的HiFi“听音观”(下)》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标题进行查询,在文中详细阐述了听音观和详细的搭配思路。
简单来讲,在年初就已经把桌上这12件器材“拼搭”了3套声音风格完全不一样的系统,刚搭建好后,使用确实是按照我的喜好来,比如用音乐流媒体来挑选音乐;CD机来播放经由流媒体确定的音乐,也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我居家欣赏音乐的“主力军”,但凡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在大概今年下半年,又折腾起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解码,换成了在流媒体操作上更出色,经过不断精挑细选才确定的矩声X-SABER 3;而就在前几天,借着听麦景图MHA200的机会又中毒了这套耳放。因此截至目前,如果把这套胆耳放收入囊中,真就多了一件袈裟,那么问题来了,这套系统能否满足我的听音需求?
不纯粹了
其实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刚完成我桌面台式系统“矩阵”搭建。不瞒各位,桌上这14件器材前前后后折腾了将近一年,从今年2月份我就撰写过《1张桌子12款器材组成3套系统,编织起了我的HiFi“听音观”(下)》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标题进行查询,在文中详细阐述了听音观和详细的搭配思路。
简单来讲,在年初就已经把桌上这12件器材“拼搭”了3套声音风格完全不一样的系统,刚搭建好后,使用确实是按照我的喜好来,比如用音乐流媒体来挑选音乐;CD机来播放经由流媒体确定的音乐,也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我居家欣赏音乐的“主力军”,但凡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在大概今年下半年,又折腾起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解码,换成了在流媒体操作上更出色,经过不断精挑细选才确定的矩声X-SABER 3;而就在前几天,借着听麦景图MHA200的机会又中毒了这套耳放。因此截至目前,如果把这套胆耳放收入囊中,真就多了一件袈裟,那么问题来了,这套系统能否满足我的听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