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55贴子:22,557
  • 12回复贴,共1

挑战杨伯峻,释"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哀公二十七年,1517
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
杨引沈钦韩,洪亮吉:在,终也。
注释不严谨
分析:在,就是存,存,就是在,古今正经的字典都不取”终"义。
这里"在"注释为”存活,活着。
和"久"呼应(久:久活)
直译:一个人做多了欺压他人的事,都不能存活,知伯岂能活久!
再如:
文公十五年525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
杨注:在,终也。
同样不严谨。
分析:不终,就是不保,弗能"在",就是弗能"保",就是弗能"存续"。
在,就是存活,存续之义。
附证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论语)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
至此,用时5个月,民科认真看完了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
《左传译注》李梦生。
翻阅了部分《孔疏》
大量查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有时查询《古代汉语词典》(张双棣)
偶尔查询《汉典》在线。
偶尔全文检索《左传》(南京师范大学)
一篇读罢头飞雪,只记几行陈迹,几则笑话。
向《左传》致敬!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29 17:01回复
    追隨雄君學習,鄙人受益良多。雄君可謂善學者也。


    IP属地:北京2楼2024-12-29 18:30
    收起回复
      楼主的理解有偏差。
      久,长久。在,存在。这是一般读书人都会理解的文字。
      按惯例,注释家对大众都能理解的字和词不出注。出注就是需要注意理解的地方。否则注就是画蛇添足。
      洪亮吉注:不在,不終。就是左传非常多见的预言的结果“不得善终”。楼主左传读完了,应该见过左丘明多次用这种文法吧。
      注意下句:知伯其能久乎。“其”是语助词用于带假定的判断句。
      那上一句:多陵人者皆不在。这句就是假定判断的前提句,就是警示句。
      如果直译:多陵人的人都不在了。
      这个是不是很无厘头,没办法起到警示句的作用。
      译:多陵人者不得善終。是不是更贴合左传一贯文法。
      所以如果这句话,不是出现在左传。“不在”不管怎么翻译,翻译成:不存在,都可以合格。但在左传中,需要根据左传的文法理解。
      还有“久乎”,不是指智伯这个人死了,不能久,而是智伯封地被瓜分,智氏这一枝灭亡,三家分晋,春秋时代真正结束进入战国的序幕。也就是智氏“不得善终”。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9 20:01
      收起回复
        有一种说法:
        杜注随文而注,大意是说杜注为了疏通文义,不在意前后文的注释是否一致,我没有看过完整的杜注。无从评价。
        杨注看重前后文注释的一致性,因而注释具有字典性质的规范性。这一点对理解文本很重要。(他编写了左传字典)
        杨注注重以左传句子解释左传句子,这一点看过杨书的都知道。"审句例"是杨家三代的绝活,这很重要。
        这个贴子,在的注释,我没有说杨注错。只是觉得不太好。没有体现字典的规范性。
        关于”终",我曾写过一个贴子,表达过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贴子标题带有释"终"字样。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9 23:20
        回复
          20241231在恤問也
          https://tieba.baidu.com/p/9370825163
          daxiong8848:
          哀公二十七年,1517
          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
          杨引沈钦韩,洪亮吉:在,终也。
          注释不严谨
          分析:在,就是存,存,就是在,古今正经的字典都不取”终"义。
          这里"在"注释为”存活,活着。
          和"久"呼应(久:久活)
          直译:一个人做多了欺压他人的事,都不能存活,知伯岂能活久!
          再如:
          文公十五年525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
          杨注:在,终也。
          同样不严谨。
          分析:不终,就是不保,弗能"在",就是弗能"保",就是弗能"存续"。
          在,就是存活,存续之义。
          附证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论语)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
          -----------------
          追隨雄君學哀二十七‘多陵人者皆不在’如下:
          如果這是一道填空題‘多陵人者皆不(),某某其能久乎’,填‘終’或填‘存活’,都是通順的。
          甚或者模仿古人製作名言警句‘多陵人者皆不終,某某其能久乎’,也是相當的驚醒人耳目的。然而,現在不是製作名言警句的時候,僅僅看這兩句,是不能準確理解‘在’字含義的,附原文相關段落如下:
          春秋左氏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7):(以下218字)晉荀瑤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鄭駟弘請救于齊齊師將興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設乘車兩馬繫五邑焉召顏涿聚之子晉曰隰之役而父死焉以國之多難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車而朝毋廢前勞乃救鄭及留舒違穀七里穀人不知及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恐無及也成子衣製杖戈立於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聞之乃還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使謂成子曰大夫陳子陳之自出陳之不祀鄭之罪也故寡君使瑤察陳衷焉謂大夫其恤陳乎若利本之顛瑤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

          俗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針對庶民而言。清上書房對皇子們的要求是讀五十遍。大概是由於出身高貴,自然比庶民聰慧。
          教員教導我們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不用讀百遍,也不用讀五十遍,就讀十遍,讀十遍!能看出來陳成子為什麼對荀瑤發怒嗎?
          若能看出陳成子發怒的原因,‘在’字含義,迎刃而解。


          IP属地:北京5楼2024-12-31 19:12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2-31 23:30
            回复
              楼主你想研究读透左传,你参考的那些字典和译作毫无价值,可以扔了,参考书籍《左氏会笺》,训诂类字词参考《故训汇纂》《广雅疏证》《尔雅注疏》《说文解字段注》《经义述闻》.有以上参考书作为你读书的参考,质疑时能引经据典,博采众论,有理有据,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不然只会贻笑大方。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1-01 0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