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年吧 关注:1,826贴子:226,993
  • 11回复贴,共1

【摄影习作】山西绵山正果寺“包骨真身”奇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摄影习作】山西绵山正果寺“包骨真身”奇观
山西绵山上有一神奇的“正果寺”。“正果寺”内有数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正果寺”内还有灵应塔,明七暗九层,高达69米,高出云霄,巍峨壮观,是中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这里地势险峻,松柏参天,成为绵山极具特色的游览胜地。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1、

2、

3、

4、去正果寺先要劳其筋骨

5、爬上这高高的栈道

6、再走一公里的山路

7、这才看到正果寺

8、正果殿和灵应塔


IP属地:北京1楼2024-12-29 17:46回复


    9、

    10、正果殿内供奉着“包骨真身”塑像

    11、昙鸾

    12、大师的手指长出长长的指甲
    昙鸾
    昙鸾祖师,雁门人,十五岁出家五台山,太和年间至绵山修行,著《服气法》、《论气治疗法》等。梁大通年间江南赴阙,梁武帝誉之“肉身菩萨”。造访陶弘景,返洛阳遇印度高僧菩提流支授以《观无量寿经》,遂专修净土。魏主重之,号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即介公山抱腹寺,著《往生论》等净土经典。数年后功力大增,一夜之间飞往对山,创建铁佛寺,世称鸾公岩。后常往于介汾之间,广播净业,信者如市。师于东魏兴和四年六月圆寂。

    13、释思本

    14、透过泥塑可看见衣服和肋骨
    释思本
    释思本,俗姓张,大同浑源人,唐开元元年长安殿试不中,返回途径绵山,至抱腹寺拜住持僧贞为师,开元十八年为本寺住持,开元二十年检校《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天宝十年坐化成真。
    此像额骨宽阔突出,颞骨、下颌骨明显,咬肌笑肌生动,表情矍铄刚毅,决意脱离凡尘,向往佛国,清心苦修,终成正果。

    15、释怀德

    16、断指内的指骨清晰可见


    IP属地:北京2楼2024-12-29 18:43
    回复
      释怀德
      释怀德,祖籍不详,十三岁时因父母双亡,流浪至抱腹寺,拜思本为师。唐天宝十年为住持。传说练得飞空搬运奇术,曾作法搬运对山鸾公石像于抱腹寺。建中二年重阳,本寺天花如雪,怀德于修行洞中修行入灭。
      此像表情生动,上额抬头纹完整,眉弓骨突出,口轮轧肌下陷,牙齿脱落,面容苍老,显得功德高深,似仍参悟佛理。


      IP属地:北京3楼2024-12-29 18:48
      回复

        17、释师显

        18、裸露出的手指骨和脚趾骨
        释师显
        释师显,介休人,生而聋哑被弃。寺僧收养为徒,及长复语。后忆失语之苦,苦练治哑奇术,名满三晋。唐长庆四年为本寺住持,会昌二年春圆寂。据传有哑童祈拜,其落泪成丹,服后即会说话。
        此像两眼平视,嘴角上扬,笑而不漏,神态安详,左手食指、中指骨显露,右脚掌骨和趾骨裸现,大趾主筋断开,可见包塑时坐化不久。

        19、释智玄
        释智玄
        释智玄,俗姓王,平遥人,父母善佛,幼体弱,常随父母善来山礼佛。母病故,他入本寺落发为僧,练预测奇术。宋开宝九年为寺住持,曾见城内暴风而言火灾,含水吐出化雨灭火。宋咸平六年,辟谷月余,无疾而灭。
        此像额头圆润,下颌骨较宽,嘴小唇厚,体态肥硕,衣服宽大松弛,可见早已超凡脱俗,一心归往觉路,尽享修行乐趣。

        20、释明哲
        释明哲
        释明哲,宋代孝义人,俗姓陈,幼即好佛,母亡后入本寺为僧,宋庆历二年为方丈。师性仁慈,常散银济贫。一日,有贼入寺盗物被捉,询知母病所逼,师教诲后赠银,传为佳话。师嘉佑八年坐化成真。
        此像头部丰润端庄,下颌圆平,衣纹简洁,眼睛下看,为佛家眼观鼻、鼻观心之坐禅习俗,可见其虽归佛国,但仍关注人间疾苦。

        21、释普钦

        22、所穿衣服清晰可见
        释普钦
        释普钦,俗姓孔,字善信,宋末河北邯郸秀才,因为民请愿被诬入狱,兵乱逃至绵山为僧。大定二十九年坐化成真。2001年河北游客称其地方志记载,宋末当地有人为绵山方丈。
        此像两眼平视,面带微笑,端庄恭敬,似仍虔诚打坐,苦练金身。包塑用罗汉手法,衣纹上简下繁,可见已功德圆满。

        23、释神远
        释神远
        释神远,俗姓王,灵石人,家富喜猎,误中绵山神鹿,忏悔为僧,宋宣和四年为住持。一日,梦佛赠宝衣一袭,后其袈裟屡现神光,病人求医,覆之即愈,贼来即被宝衣所缚。师于金大定二年圆寂。
        此像面部慈祥和善,泰然静处,喉头、锁骨、胸骨柄突出,可见生前修行之苦。又仿佛仍虔心修炼,参悟佛理。

        24、释圆空
        释圆空
        释圆空,洪洞县富家子弟,俗名宝贝,年十三父母双亡,乞至介休,被抱腹寺僧收留为徒,专研佛教律条。师于元至大元年升方丈,元统七年修订清规四卷流传。至正五年六月圆寂。
        此像头稍前倾,眉梢上翘,眼睛眯缝,嘴角外展,笑肌明显,欲觅欲谈,足见其为道行高深,满腹经纶之大师。


        IP属地:北京4楼2024-12-29 18:58
        回复


          25、

          26、

          27、正果寺前的绝壁悬崖

          28、


          IP属地:北京5楼2024-12-29 19:02
          收起回复
            绵山,亦名绵上、介山,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每年清明节期间,绵山都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

            29、

            30、

            31、介子庙(介子殿)

            32、

            33、

            34、

            35、

            36、

            37、

            38、


            IP属地:北京6楼2024-12-29 19:12
            回复

              39、


              IP属地:北京7楼2024-12-29 19:13
              回复
                果然极有特色,欣赏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30 11:07
                收起回复
                  豪情老师介绍和拍摄的图片都很详细,谢谢你的分享,让我们不出家门观祖国山河,这才是真正的旅行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12 21: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