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吧 关注:28,257贴子:785,737
  • 3回复贴,共1

巴山大士云何为修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云何修行?何为修行?
修行是一个共性特质的用词。
很多学人误会修行主旨。
修行不是修出一个什么完美人格,不是修出一个超我超人,不是修身语意的完美。
修行是转化身心状态。
不论佛道外道,无不是对身心状态转化的追求而择法修行。
在修行转化身心状的过程,和转化身心状态的最终结果,当属佛家大乘最为究竟。
一切外道再怎么努力修行,最多也只能出一个天人境界的身心状态。脱离不了身心感受的三界六道轮溺。
佛道,不但完美的转化身心状态至达五蕴皆空,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30 10:35回复
    or明明民居、人面桃花俏宝宝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世人理解的妄想,指思维状态,而且特指不正常的思维状态。
    佛法,尤其是大乘法,妄想乃泛指一切思维,更是包括一切起心动念。并非心念相续的状态才称妄想。
    离诸妄想,即涅槃。
    离诸妄想,超越身心、世间、
    世界。身心、世间、世界都是心境相对的妄想。
    离诸妄想,无相对境,即涅槃义。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30 10:35
    回复
      大乘佛法开悟,不是认知上的飞越突破。大乘佛法的开悟,不但不是认知上的飞跃,反而是认知体验上“顿歇”: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大乘佛法的开悟,是学人入佛知见,机缘成孰的一刹那,思维妄想的刹那顿歇,这一刹那“佛知见”成熟,体悟,体证“如来真实义”。
      如来:清净心。本心。本真。道。真。清净觉。正觉。觉。如。照。正观。观。如是观。。。
      如来,不属于身心范晴,而(身心)感知却属“如来”范畴。
      顿悟一刹那,狂心顿歇,离心意意识,身心透脱 ,体证如来。
      所谓佛知见,就是引导脱离思维妄想。思维妄想,是生死业,是业果因,是无明纠缠。开悟,就是破无明,剥离生死业,脱去生死因。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30 10:35
      回复
        修行门路二真八假,真法难求,名师难遇。即便入门也难有所成就,在根器,在因果,法界是一个平衡的世界,这边多了那边自然会少,大多数人劳劳碌碌也只是得个解脱,求个心安。
        修行是逆天之路,是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性情,门内叫回归清净本体,终极上达到生命进化。比如你有抑郁,暴躁等精神问题,心理学只是一个调和作用,而佛学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你脱胎换骨,真实不虚。
        如果你还年轻可以从楞严经入门,系统地了解一下,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理通开悟就行了,成佛是跟眼前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是没关系的,是积累。理通自性清净就可以让你完成一次智慧升级了,再看世界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喜欢艺术类的相对好入一点,唯心的一切在于你的感觉,感受生命情感的本真。
        如果年纪比较大而且生活中也没时间,就去净土学学念佛吧,日常行善积累功德,跟佛结个善缘,说不定有意外福报。
        另外不建议三十岁前的人深入,年轻该有活力点,如果生活压力大,各种内耗,想学佛之前应当先粗略学下马哲,儒道经典,从心学入佛学是一个顺畅的道路,直入佛门并不一定是最好选择。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30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