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来水在生活中逐步普及,水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对于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水井曾经是生命的源泉;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水井曾经是生活的协奏曲;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来说,水井是记忆中那一滴清甜……而那一口口深浅不同、形状各异的穿越了历史尘烟的古井,则不仅滋养了这座城市,更滋养了我们的城市文化,它们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既是秦皇岛历史最直接有力的见证,也是秦皇岛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古井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的历史和生活。一方井水,养育一方人。人们以井相聚而居,构筑家园,形成市井;古井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关注着时代的变迁,关注着人们的生活。在有自来水之前,因为有了古井,城市才有了生命和灵气。
作为遗迹,一口古井就是一段活的历史和文化。关注它,就是在关注一段历史,保护它,就是在保护一种文化。
——编者
夷齐井,顾名思义,是伯夷、叔齐饮水之井。夷齐井,位于卢龙县城东北隅,今卢龙镇三街处。该井井口较大,水位较深,井壁由块石浆砌,保存十分完好,井水清冽甘甜,至今,三街的村民仍然在饮用夷齐井水。1996年,卢龙县文化局为了保护好夷齐井,在该井外围修建了井房,井房西侧设置了保护标志,矗立一块大理石碑,上书“夷齐井”三个篆书大字,为书法家胡宝珊先生所书。
夷齐井,何年所建,已不可考。现存之井,是当年遗存,还是后世维修,也无据可查。据《永平府志》记载,明崇祯年初,永平府郡守陈所立在井旁勒铭,凡32字,其词云:“有洌者泉,在城之阴,凿井而甘,浚池而深,柳色花香,式畅予襟,夷齐饮此,当不易心。”又据《永平府志》记载,夷齐井旁,原有一铭,不知何代人撰云:“夷齐居此,饮之而甘”。从此铭文上分析,当年伯夷、叔齐就居住在夷齐井附近。
据有关史料记载,广州城外有一泓山泉,人称“贪泉”。历代赴广州做官的人,若饮用了该泉之水,再清廉的官员也会变得贪婪起来。所以,来广州做官之人再也不敢饮此泉之水。晋代时,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上任伊始,就连饮了三瓢“贪泉”之水,并在刻有“贪泉”二字的石碑上赋了一首《酌贪泉》:“古人饮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饮了“贪泉”之水,并没有成为贪官,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廉吏。魏徵在《晋书》中称赞“吴隐之酌水以励精,晋代良能此焉为最。”诗人王勃也在《藤王阁》诗序中,写下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名言。
“夷齐饮此,当不易心”“夷齐居此,饮之而甘”,两处铭文,一南一北,咏颂的都是伯夷、叔齐。二者绝非巧合。很可能是吴隐之看了夷齐井旁的铭文,才写出“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的诗句。如是,夷齐井旁的“夷齐居此,饮之而甘”的勒铭,当在晋代以前了。
夷齐井水水源旺盛,清冽甘甜,不论遇到多大的干旱,从未干涸过。卢龙三街的人,祖祖辈辈喝的都是夷齐井的水。他们给夷齐井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八宝琉璃井。何年何月何人所起,八宝为何意,谁也记不清了。如今,全卢龙县城都用上了由自来水公司统一供应的自来水,唯独三街人依然饮用夷齐井水。
当年伯夷、叔齐是喝夷齐井水长大的。是清冽甘甜的夷齐井水孕育了伯夷、叔齐的高尚精神,还是夷齐井水因伯夷、叔齐两位圣贤饮用而变得清冽甘甜,已成千古一谜。身为孤竹后裔,卢龙子民,夷齐井水不可不喝。来到卢龙的四面八方的客人,夷齐井水不可不喝。
上世纪90年代,卢龙县开展“孤竹一日游”旅游活动,夷齐井是一个重要景点。来到夷齐井的游客,都争先恐后地喝上一口夷齐井水。


古井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的历史和生活。一方井水,养育一方人。人们以井相聚而居,构筑家园,形成市井;古井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关注着时代的变迁,关注着人们的生活。在有自来水之前,因为有了古井,城市才有了生命和灵气。
作为遗迹,一口古井就是一段活的历史和文化。关注它,就是在关注一段历史,保护它,就是在保护一种文化。
——编者
夷齐井,顾名思义,是伯夷、叔齐饮水之井。夷齐井,位于卢龙县城东北隅,今卢龙镇三街处。该井井口较大,水位较深,井壁由块石浆砌,保存十分完好,井水清冽甘甜,至今,三街的村民仍然在饮用夷齐井水。1996年,卢龙县文化局为了保护好夷齐井,在该井外围修建了井房,井房西侧设置了保护标志,矗立一块大理石碑,上书“夷齐井”三个篆书大字,为书法家胡宝珊先生所书。
夷齐井,何年所建,已不可考。现存之井,是当年遗存,还是后世维修,也无据可查。据《永平府志》记载,明崇祯年初,永平府郡守陈所立在井旁勒铭,凡32字,其词云:“有洌者泉,在城之阴,凿井而甘,浚池而深,柳色花香,式畅予襟,夷齐饮此,当不易心。”又据《永平府志》记载,夷齐井旁,原有一铭,不知何代人撰云:“夷齐居此,饮之而甘”。从此铭文上分析,当年伯夷、叔齐就居住在夷齐井附近。
据有关史料记载,广州城外有一泓山泉,人称“贪泉”。历代赴广州做官的人,若饮用了该泉之水,再清廉的官员也会变得贪婪起来。所以,来广州做官之人再也不敢饮此泉之水。晋代时,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上任伊始,就连饮了三瓢“贪泉”之水,并在刻有“贪泉”二字的石碑上赋了一首《酌贪泉》:“古人饮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饮了“贪泉”之水,并没有成为贪官,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廉吏。魏徵在《晋书》中称赞“吴隐之酌水以励精,晋代良能此焉为最。”诗人王勃也在《藤王阁》诗序中,写下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名言。
“夷齐饮此,当不易心”“夷齐居此,饮之而甘”,两处铭文,一南一北,咏颂的都是伯夷、叔齐。二者绝非巧合。很可能是吴隐之看了夷齐井旁的铭文,才写出“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的诗句。如是,夷齐井旁的“夷齐居此,饮之而甘”的勒铭,当在晋代以前了。
夷齐井水水源旺盛,清冽甘甜,不论遇到多大的干旱,从未干涸过。卢龙三街的人,祖祖辈辈喝的都是夷齐井的水。他们给夷齐井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八宝琉璃井。何年何月何人所起,八宝为何意,谁也记不清了。如今,全卢龙县城都用上了由自来水公司统一供应的自来水,唯独三街人依然饮用夷齐井水。
当年伯夷、叔齐是喝夷齐井水长大的。是清冽甘甜的夷齐井水孕育了伯夷、叔齐的高尚精神,还是夷齐井水因伯夷、叔齐两位圣贤饮用而变得清冽甘甜,已成千古一谜。身为孤竹后裔,卢龙子民,夷齐井水不可不喝。来到卢龙的四面八方的客人,夷齐井水不可不喝。
上世纪90年代,卢龙县开展“孤竹一日游”旅游活动,夷齐井是一个重要景点。来到夷齐井的游客,都争先恐后地喝上一口夷齐井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