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吧 关注:273贴子:574
  • 0回复贴,共1

包云岗老师谈香山处理器量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两天多位朋友给我截图消息,告知有位在硅谷的网络大V关注到香山开源CPU项目,并借此在 X 上发出了美国版“定体问”。
这条消息在硅谷科技圈泛起些许涟漪,短短两天就有超过50万次阅读、5000多个点赞、500多次转发(图1),顺带给香山在GitHub的开源代码仓库带来了一波流量,Star 数量小幅跃升(图2),甚至在评论区还牵出了“一生一芯”计划(图1下方)。
看到国外对香山开源项目的反应,回首过去几年香山的研发历程,多少有些感慨:
1)开源 CPU,在硅谷科技圈很多人看来,是一件有可能影响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事。显然我们在多年前就这么认为,所以才会在5年前便启动香山开源 CPU 核项目,而现在更坚定了这个信念。这条X消息某种程度上是从侧面表达了对香山项目的一种肯定。
2)开源芯片,却又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高端 CPU IP 核。有些人质疑“香山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没有量产芯片”、“香山是 PPT 造芯”……说实话,很多人低估了开发一款高端 CPU IP 核的难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比直接做一款 CPU 的难度更大,因为 CPU 对面积、功耗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但是 CPU IP 核则既要性能高,又要面积小,还要功耗低,PPA 不能有一项短板才能竞争力。回望2024年,我们用了一年时间不断优化第三代香山(昆明湖架构)的面积和功耗,才终于实现和 N2 相比差距缩到 8% 以内。
3)香山的研发过程中,最难的其实是打破传统观念——很多企业默认的观念是“开源=低性能”、“开源=低质量”,“学术界发起=低质量”。过去5年,香山团队其实就是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用真实芯片来逐个打破传统观念。应该说,“开源=低性能”这个观念已经被打破了,香山的高性能已经被很多企业内部评估得到了确认。如今,我们正在努力证明开源 CPU 核的质量不比企业商业版差,证明学术界发起的开源项目也能在市场上规模化应用。一旦这两个旧观念被打破,香山将会迎来真正的爆发。
4)其实我们也能理解产业界的顾虑,因为迄今为止,似乎还未有中国学术界发起的开源项目在产业界被广泛应用。但放眼世界,今天很多产业界广泛应用的开源技术最早都是源自学术界,比如 Linux、LLVM、Spark、Ray 等等。因此,此路并非不可为,只是难度大而已,对此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开芯院 470多位在编人员,其中 190余位全职员工,很多都有丰富的量产芯片(上亿颗)交付经验,比很多中小企业基础更好,没有理由做不好。
5)一位产业界的老友多次电话给我建议,说香山发展起来必须要找到“八大金刚”,也就是第一批企业用户。很高兴现在已经有“八大金刚”了,特别感谢这些选择香山的企业(图3 是一家企业开发的4核香山芯片运行桌面Linux),虽然我也知道有人揶揄它们为“小白鼠”。在我们心中,这些企业是我们必须要背负的一份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保障它们能存活下来,进而让它们能快速成长起来。
2025,香山交付年!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5 12: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