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赞同楼主观点!
一,影响书法名气的因素很多,如身份地位、人脉、营销能力等,而其中书法水平本身只是一个不重要的因素。
二,书法评判标准多元而杂乱,且很容易受非书法因素(如上面提的身份地位)的影响,连大家老手对同一作品的评价都会有霄壤之别,更不要说普通大众。
三,当前书法的用途无非两个,一个是作为艺术品的装饰功能,一个是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功能。论装饰功能,它既不如绘画、雕塑、现代艺术那样丰富美观,又不如印刷复制品那样廉价便捷,所以处境很尴尬。所以目前搞书法的大多是在利用书法的文化传承功能——教学生。
四,至于书法的价值(价格)。人们买书法无非两个用途,一是装饰,二是收藏(实际是转手倒卖)。关于装饰,其实买家看重的不是书法本身的装饰功能(上面说过,书法的装饰功能远不及其它艺术),而是借书法提升自己的身价档次。那什么样的书法才能提升买家的身价档次?当然是身份名气比买家自己还高的人的书法!至于收藏,藏家收藏的其实也是书家的身份名气(以及对书家身份名气能进一步提升的预期)。有人会说古人的字就是好,藏家、大众都喜欢,还是因为身份名气吗?我认为还是因为身份名气!古人的身份名气已经固定下来了,而且他们已离世几百上千年,作品已买一件少一件,成了稀缺品、硬通货,所以价才会高。比如赵孟頫一件兰亭序拍了五千多万,不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件作品特别好,而是因为这件是赵孟頫写的。即使赵孟頫随便在纸上抹上两个道道,现在也能卖高价!相反,假如赵孟頫是古时候的一个无名书者,他这件作品怕连50万都拍不了。若是现在一位普通书者写一件水平完全一样的兰亭序,怕连500都卖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