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
-----原文作者:大圣人老子先生(周朝)
----翻译者:作家陶 靖(广西十万大山)
------[前言]
《老子》的翻译原则----
(1)依据<<老子>>原文的上下文翻译。
(2)依据《老子》的全文思想作出译文选择。
(3)依据《老子》的本质规律翻译。
(4)从茫茫宇宙大视角考察与选择译文具体内容。
(5)依据《老子》的主流思想作出译文内容的具体选择。
(6)坚持独立思考。同时,参考借鉴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并实施译文创新。(7)坚持依据文字内容严格直译的原则,进行逐句逐词直译。以上所述是这篇译文的翻译原则,也是规范这篇译文内容的依据,与此同时,力避译文内容的主观随意性和歪解误解,目的在于在译文文海中能够实现“正本清源”,传播正知正见。力避望文生义(力避单纯依文解字,依文解义),力避一家之言,力避一孔之见,力求该篇译文大众化、口语化、规范化。
----2018年4月译于广西十万大山北麓
第一章
茫茫宇宙大道可以用语言文字深刻准确地描述。但它不是生活中的寻常小道。名也可以描述,但它不是生活中的寻常具体名称。没有名称是天地的初始,有名称是万物的母亲。所以常常以“空无”观察它的玄妙,常常以“万物”观察它的边际。这两者出自同一个源头,却名称不同,共同称为玄妙。玄妙又玄妙,众多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
天下都知道美丽所以美丽的原因,是因为存在丑恶;都知道善良所以善良的原因,是因为存在不善良。所以,“有”和“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优势互补,高与下相互照应,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所以圣人做事不乱作为,并且效法大道实施无声教育,万物生长而不横加干涉,促进万物生长而不拥有,虽然有作为而不依赖,取得成功而不居功,不仅不居功,而且功绩不会泯灭。
第三章
不推崇特技异能,促使百姓不强争妄为。不崇尚难得的奇珍异宝,促使百姓不偷盗。不凸显贪欲,引导百姓思想不混乱。所以圣人治理国家,谦虚百姓的心灵,填饱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的斗志,强健百姓的筋骨,常常让天下百姓不显现智巧,并且没有贪欲。纵使有智慧的人也不敢胡作妄为。治理百姓不乱作为,就没有不能治理。
第四章
宇宙大道虽然空无,但使用它没有穷尽。深远呵,它是万物的本源。打磨尖锐,调解纠纷,融合光辉,混同尘垢,深远呵,大道长存,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它在上帝之前就诞生了。
第五章
天地没有偏爱,把万物与草狗平等相待。(天地伟大无私生育万物)。圣人没有偏爱,把百姓与草狗平等相待(圣人伟大无私,造福一切众生)。天地之间好像风箱,虽然空虚但仍不失作用,一旦发动起来,它的作用更大。说话太多,必陷入言屈词穷的困境,不如适可而止。
第六章
掌管五谷的神长存,并且称为玄妙的母性,玄妙的母性的源头,称为天地的本源,绵绵长存,用之不尽。
第七章
天长存,地久远。天地能长存并且久远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生存,所以能长生。所以圣人的身躯奔走在百姓前面,却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后边,把自己的生命置于考虑之外,他的生命反而长存,难道不是因他没有自私自利吗?所以能成就他的个人利益。
第八章
上等善良像水一样柔弱,水善于造福万物而不强争,处于众人厌恶的低微境地,所以环绕弯曲于道路。居住善于选择福地,思考善于深远,人际交往善于仁义,言辞善于信誉,行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发挥能量,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唯有不强争,所以没有忧患。
第九章
手握而盈满,不如适可而止,怀揣尖锐的利器,不可以长期保持,金玉满堂,不能长守。富贵而骄傲,自留祸患。功成名就,隐身而退,是茫茫宇宙的大道。
第十章
身体与魂魄合一,能够不分离吗?气息柔和,能像婴儿吗?清洁玄妙的明镜,能清除镜子里映照出的尘垢吗?爱惜国家,治理百姓,能乱作为吗?天门开合,能离开另一扇门的配合吗?知晓四方,能离开智慧吗?生它、养它,生而不拥有,造福而不依赖,长养而不主宰,称为玄妙深远的德性。
第十一章
30根条幅,构成一辆车,留着它的空间,供车辆使用。调制陶土作器皿,留出空间,才能供器皿使用,开凿门窗作为居室,留出空间,供居室使用,所以“有”是为了方便于利用。留出空间是为了能够使用。
第十二章
多种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让人的耳朵听不清楚。多种味道,让人吃起来爽快,奔驰打猎,让人的心灵发狂。难得的奇珍异宝,让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让百姓充实肚子,不让百姓沉迷声色等娱乐,所以只有舍去那些利益,才能得到这些利益。
第十三章
宠爱和羞辱同样让人惊慌,像重视身患大病一样。怎么叫宠爱和羞辱同样让人惊慌呢?宠爱是喜事,羞辱是坏事。得到让人惊喜,失去让人惊恐。所以称为宠爱和羞辱同样让人惊慌。怎么叫重视身患大病?我所以有大病,是因为我有身体,待到我没有身体,我有什么病?所以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天下,才可以寄托天下;像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珍爱天下,才可以托负天下。
第十四章
用肉眼观察,却看不见,名为“消失”,用耳朵听却听不见声音,名为“寂静”,用手抓取却抓不到,称为“幽微”,这三方面不可以责备,所以混同为一类。它的上部没有边际,下部不隐晦,昏昏昧昧不可描述,再次回归于虚无。称为没有具体形态的形象。没有物体的具体形象,称为恍恍惚惚(似有似无);迎着前面看不见头,跟随后边又见不到尾。遵循古代的宇宙大道文化,统率现在的万物,能知道远古的起源,称为大道的详细记述。
第十五章
古代善于修道的人,微妙而玄妙通达,深妙不可理解,由于不能理解,所以勉强描述如下:动作犹豫小心像冬天渡过大川,缓慢像害怕四周邻国入侵,端庄像外出作宾客,涣散像寒冰将要融化,敦厚像古朴,旷达像山谷,混浊像浊水。谁能让晦暗难懂的事物,用道理让它渐渐清晰?谁能让浊水用沉静使它渐渐清澈?谁能安定并通过变动让它慢慢生长?遵循宇宙大道文化的人不自满,因为不自满,所以能除旧而创新。
第十六章
虚寂到极点,守住深深的沉静,可以看到万物的蓬勃生长,我反复观察。万物生长,各自复归它的本源。回归本源称为沉静,又称为回归生命。回归生命又叫做本性。知晓本性称为明智,不了解本性,胡作妄为称为凶祸。知晓本性,称为宽容,宽容才能公正,公正才能周全,周全才能廊括宇宙,宇宙才是大道,大道才能长久。终身不停止运行。
第十七章
最好的帝王,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帝王,百姓亲近而赞美他,再次的帝王,百姓害怕他,再其次的帝王,百姓羞辱他。信誉不足呵,百姓不信任呵。悠远呵,言论谨慎。功成名就,百姓都说:我们这一切是自然而然成就。
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彰显仁义。智慧出现,才显现大狡诈。六亲不和睦,才显现孝慈。国家混乱,才凸显忠臣。
第十九章
弃绝生活中的小圣,放弃生活中的小智,百姓反而获得百倍利益。弃绝生活中的小仁,放弃生活中的小义,百姓复归孝慈,弃绝生活中的小巧,放弃生活中的小利,没有盗贼产生。这三方面写成文字,不足以表述。所以让它们有所归属:彰显简单,坚守朴实,减少自私自利,减少贪欲。放弃学习生活中的小圣小智、小仁小义、小巧小利,(回归宇宙大道),才没有忧患。
第二十章
恭敬地应答与轻慢地应付,相距多远?善良与邪恶,相离多远?百姓所害怕的,我们不可不害怕。遥远呵,没有边际。众人熙熙攘攘,像去参加盛大典礼,像春天登高台眺望美景。我独自停留,还没有离开的迹象。像没有成年的婴儿。孤孤单单呵,像无家可归。众人都显得绰绰有余,只是我独自被遗忘。难道我是愚笨的人吗?无知呵。世俗人显得精明旷达,而我独自显得昏沉沉闷。世俗人显得高雅高洁,我独自显得烦闷。波浪起伏呵,像大海,漂浮呵,像没有休止。众人都有作为,而我独自显得愚昧而平庸。我独自显得与常人不同,重视回归大道。
第二十一章
大德崇高伟大的形像,唯有遵从宇宙大道。大道作为物质,恍恍惚惚(似有似无)。惚呵,恍呵,其中有形像,恍呵,惚呵,其中有物质,深远呵,幽深呵,其中有精气,其中的精气十分真实,其中有让人确信的真实物质存在。从古代到现代,它的名不消失,让天下百姓知晓。我怎么知道百姓的状态呢?就是凭这些道理。
第二十二章
委曲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盈满,陈旧才能更新。稀少才能补足,太多反而迷惑。所以圣人坚持一种真理作为天下的准则。没有个人成见,所以明智,没有自以为正确,所以扬名。没有自我夸耀,所以反而能显功扬名,没有自我骄傲,所以能长久进步。唯有不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古代所说的委曲才能成全,难道是虚言吗?真诚地作出全面总结。
第二十三章
寡言少语,符合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整日刮大风,也不会整天下暴雨,谁这样做?天地呵。天地都不能持久地刮风下雨,何况对于人呢?所以践行大道文化的人,融合于大道文化。践行德的人,融合于德。患得患失的人,融合于得失。融合于道,道也乐于融合他,融合于德,德也乐于融合他。融合于患得患失,患得患失也乐于融合他。信用不足就会凸显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踮脚站立的人不能长久站立,大步跨越的人不能长久跨越。固执偏见的人,反而不能显现自己的明智。自以为正确的人反而不能显耀自己的作为,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显功扬名。自我骄傲的人不会长久进步。践行大道的人却说:“这些行为表现好似因贪食导致多余的肥胖赘肉”。百姓讨厌这些行为表现。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质浑然而成,在天地之前出生。沉静呵,遥远呵,独立而不改变它的运行模式,循环往复而不停止。可以作为天下的母亲,我也不知道它以前的名字,在这里我用文字把它命名为:“道”。勉强称为宏大。宏大称为宏大到没有踪迹,宏大到没有踪迹又称为遥远,遥远又称为循环往复。所以道也大,天也大,地也大,人也大。茫茫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遵循地,地遵循天,天遵循宇宙大道,宇宙大道遵循万物浑然而成的和谐大自然。
第二十六章
树冠重是为了使树根轻。清静是为了使帝王不骄躁。所以圣人整天旅行不离开自己的行礼,虽有雄伟壮丽的高楼,却像春燕一样超脱于物质利益之外。为什么掌握万辆战车的帝王,反而用自己的生命藐视天下?藐视百姓就要失去治国的根基。骄躁就要失去威信和威望。
第二十七章
善于驾车不会留下车痕,善于言论不会留下过失。善于计数,不用计数工具,善于关闭,不用开关也打不开。善于打结,不用绳索也能使人不能解结。所以圣人常常善于拯救人,所以没有丢弃的人。常常善于拯救万物,所以没有废弃物,我们称为传承而来的智慧。所以慈善的人,作不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作善良人的借鉴,不重视老师,不喜欢借鉴,虽有智慧,却容易陷入大迷惑。我们称为关键而精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知道溪水的上端,守住溪水的下端,是天下的溪水。相似于天下的溪水,道与德也不分离,再回归婴儿般的纯朴状态。知道白,守住黑,是天下的准则。相似于天下的准则,道与德不会改变,再回归无极的状态。知道荣耀,守住屈辱,是天下的山谷,相似于天下的山谷,道与德才圆满,再回归质朴,质朴分散成为大器,圣人使用它,可以成为官员的首领。所以天下大局不容分裂。
第二十九章
想要把全天下占为己有,我认为不可能成功。全天下是神圣的公器,不可能占为己有呵,不可以强执。占为私有的人失败,固执不放的人丢失。所以万物或生长,或跟随或出气,或吹气,或强壮,或嬴弱,或充满或毁坏,所以圣人要远离极端,远离奢侈,远离傲慢骄纵。
第三十章
以宇宙大道帮助帝王,不能以兵力称霸天下。这种事善于循环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往往因战争而生满荆棘,大部队经过之后,必然产生受灾的年份。善于打仗取胜而已。不敢好战逞强。取得胜利不要夸耀,取得胜利不要侵略,取得胜利不要骄傲,取得胜利是迫不得已。取得胜利不要称霸。万物强盛到极点转向衰老。(逞强争霸的行为不合于道),我们称为背道而驰。背道而驰,导致很快衰亡。
-----原文作者:大圣人老子先生(周朝)
----翻译者:作家陶 靖(广西十万大山)
------[前言]
《老子》的翻译原则----
(1)依据<<老子>>原文的上下文翻译。
(2)依据《老子》的全文思想作出译文选择。
(3)依据《老子》的本质规律翻译。
(4)从茫茫宇宙大视角考察与选择译文具体内容。
(5)依据《老子》的主流思想作出译文内容的具体选择。
(6)坚持独立思考。同时,参考借鉴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并实施译文创新。(7)坚持依据文字内容严格直译的原则,进行逐句逐词直译。以上所述是这篇译文的翻译原则,也是规范这篇译文内容的依据,与此同时,力避译文内容的主观随意性和歪解误解,目的在于在译文文海中能够实现“正本清源”,传播正知正见。力避望文生义(力避单纯依文解字,依文解义),力避一家之言,力避一孔之见,力求该篇译文大众化、口语化、规范化。
----2018年4月译于广西十万大山北麓
第一章
茫茫宇宙大道可以用语言文字深刻准确地描述。但它不是生活中的寻常小道。名也可以描述,但它不是生活中的寻常具体名称。没有名称是天地的初始,有名称是万物的母亲。所以常常以“空无”观察它的玄妙,常常以“万物”观察它的边际。这两者出自同一个源头,却名称不同,共同称为玄妙。玄妙又玄妙,众多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
天下都知道美丽所以美丽的原因,是因为存在丑恶;都知道善良所以善良的原因,是因为存在不善良。所以,“有”和“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优势互补,高与下相互照应,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所以圣人做事不乱作为,并且效法大道实施无声教育,万物生长而不横加干涉,促进万物生长而不拥有,虽然有作为而不依赖,取得成功而不居功,不仅不居功,而且功绩不会泯灭。
第三章
不推崇特技异能,促使百姓不强争妄为。不崇尚难得的奇珍异宝,促使百姓不偷盗。不凸显贪欲,引导百姓思想不混乱。所以圣人治理国家,谦虚百姓的心灵,填饱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的斗志,强健百姓的筋骨,常常让天下百姓不显现智巧,并且没有贪欲。纵使有智慧的人也不敢胡作妄为。治理百姓不乱作为,就没有不能治理。
第四章
宇宙大道虽然空无,但使用它没有穷尽。深远呵,它是万物的本源。打磨尖锐,调解纠纷,融合光辉,混同尘垢,深远呵,大道长存,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它在上帝之前就诞生了。
第五章
天地没有偏爱,把万物与草狗平等相待。(天地伟大无私生育万物)。圣人没有偏爱,把百姓与草狗平等相待(圣人伟大无私,造福一切众生)。天地之间好像风箱,虽然空虚但仍不失作用,一旦发动起来,它的作用更大。说话太多,必陷入言屈词穷的困境,不如适可而止。
第六章
掌管五谷的神长存,并且称为玄妙的母性,玄妙的母性的源头,称为天地的本源,绵绵长存,用之不尽。
第七章
天长存,地久远。天地能长存并且久远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生存,所以能长生。所以圣人的身躯奔走在百姓前面,却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后边,把自己的生命置于考虑之外,他的生命反而长存,难道不是因他没有自私自利吗?所以能成就他的个人利益。
第八章
上等善良像水一样柔弱,水善于造福万物而不强争,处于众人厌恶的低微境地,所以环绕弯曲于道路。居住善于选择福地,思考善于深远,人际交往善于仁义,言辞善于信誉,行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发挥能量,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唯有不强争,所以没有忧患。
第九章
手握而盈满,不如适可而止,怀揣尖锐的利器,不可以长期保持,金玉满堂,不能长守。富贵而骄傲,自留祸患。功成名就,隐身而退,是茫茫宇宙的大道。
第十章
身体与魂魄合一,能够不分离吗?气息柔和,能像婴儿吗?清洁玄妙的明镜,能清除镜子里映照出的尘垢吗?爱惜国家,治理百姓,能乱作为吗?天门开合,能离开另一扇门的配合吗?知晓四方,能离开智慧吗?生它、养它,生而不拥有,造福而不依赖,长养而不主宰,称为玄妙深远的德性。
第十一章
30根条幅,构成一辆车,留着它的空间,供车辆使用。调制陶土作器皿,留出空间,才能供器皿使用,开凿门窗作为居室,留出空间,供居室使用,所以“有”是为了方便于利用。留出空间是为了能够使用。
第十二章
多种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让人的耳朵听不清楚。多种味道,让人吃起来爽快,奔驰打猎,让人的心灵发狂。难得的奇珍异宝,让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让百姓充实肚子,不让百姓沉迷声色等娱乐,所以只有舍去那些利益,才能得到这些利益。
第十三章
宠爱和羞辱同样让人惊慌,像重视身患大病一样。怎么叫宠爱和羞辱同样让人惊慌呢?宠爱是喜事,羞辱是坏事。得到让人惊喜,失去让人惊恐。所以称为宠爱和羞辱同样让人惊慌。怎么叫重视身患大病?我所以有大病,是因为我有身体,待到我没有身体,我有什么病?所以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天下,才可以寄托天下;像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珍爱天下,才可以托负天下。
第十四章
用肉眼观察,却看不见,名为“消失”,用耳朵听却听不见声音,名为“寂静”,用手抓取却抓不到,称为“幽微”,这三方面不可以责备,所以混同为一类。它的上部没有边际,下部不隐晦,昏昏昧昧不可描述,再次回归于虚无。称为没有具体形态的形象。没有物体的具体形象,称为恍恍惚惚(似有似无);迎着前面看不见头,跟随后边又见不到尾。遵循古代的宇宙大道文化,统率现在的万物,能知道远古的起源,称为大道的详细记述。
第十五章
古代善于修道的人,微妙而玄妙通达,深妙不可理解,由于不能理解,所以勉强描述如下:动作犹豫小心像冬天渡过大川,缓慢像害怕四周邻国入侵,端庄像外出作宾客,涣散像寒冰将要融化,敦厚像古朴,旷达像山谷,混浊像浊水。谁能让晦暗难懂的事物,用道理让它渐渐清晰?谁能让浊水用沉静使它渐渐清澈?谁能安定并通过变动让它慢慢生长?遵循宇宙大道文化的人不自满,因为不自满,所以能除旧而创新。
第十六章
虚寂到极点,守住深深的沉静,可以看到万物的蓬勃生长,我反复观察。万物生长,各自复归它的本源。回归本源称为沉静,又称为回归生命。回归生命又叫做本性。知晓本性称为明智,不了解本性,胡作妄为称为凶祸。知晓本性,称为宽容,宽容才能公正,公正才能周全,周全才能廊括宇宙,宇宙才是大道,大道才能长久。终身不停止运行。
第十七章
最好的帝王,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帝王,百姓亲近而赞美他,再次的帝王,百姓害怕他,再其次的帝王,百姓羞辱他。信誉不足呵,百姓不信任呵。悠远呵,言论谨慎。功成名就,百姓都说:我们这一切是自然而然成就。
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彰显仁义。智慧出现,才显现大狡诈。六亲不和睦,才显现孝慈。国家混乱,才凸显忠臣。
第十九章
弃绝生活中的小圣,放弃生活中的小智,百姓反而获得百倍利益。弃绝生活中的小仁,放弃生活中的小义,百姓复归孝慈,弃绝生活中的小巧,放弃生活中的小利,没有盗贼产生。这三方面写成文字,不足以表述。所以让它们有所归属:彰显简单,坚守朴实,减少自私自利,减少贪欲。放弃学习生活中的小圣小智、小仁小义、小巧小利,(回归宇宙大道),才没有忧患。
第二十章
恭敬地应答与轻慢地应付,相距多远?善良与邪恶,相离多远?百姓所害怕的,我们不可不害怕。遥远呵,没有边际。众人熙熙攘攘,像去参加盛大典礼,像春天登高台眺望美景。我独自停留,还没有离开的迹象。像没有成年的婴儿。孤孤单单呵,像无家可归。众人都显得绰绰有余,只是我独自被遗忘。难道我是愚笨的人吗?无知呵。世俗人显得精明旷达,而我独自显得昏沉沉闷。世俗人显得高雅高洁,我独自显得烦闷。波浪起伏呵,像大海,漂浮呵,像没有休止。众人都有作为,而我独自显得愚昧而平庸。我独自显得与常人不同,重视回归大道。
第二十一章
大德崇高伟大的形像,唯有遵从宇宙大道。大道作为物质,恍恍惚惚(似有似无)。惚呵,恍呵,其中有形像,恍呵,惚呵,其中有物质,深远呵,幽深呵,其中有精气,其中的精气十分真实,其中有让人确信的真实物质存在。从古代到现代,它的名不消失,让天下百姓知晓。我怎么知道百姓的状态呢?就是凭这些道理。
第二十二章
委曲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盈满,陈旧才能更新。稀少才能补足,太多反而迷惑。所以圣人坚持一种真理作为天下的准则。没有个人成见,所以明智,没有自以为正确,所以扬名。没有自我夸耀,所以反而能显功扬名,没有自我骄傲,所以能长久进步。唯有不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古代所说的委曲才能成全,难道是虚言吗?真诚地作出全面总结。
第二十三章
寡言少语,符合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整日刮大风,也不会整天下暴雨,谁这样做?天地呵。天地都不能持久地刮风下雨,何况对于人呢?所以践行大道文化的人,融合于大道文化。践行德的人,融合于德。患得患失的人,融合于得失。融合于道,道也乐于融合他,融合于德,德也乐于融合他。融合于患得患失,患得患失也乐于融合他。信用不足就会凸显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踮脚站立的人不能长久站立,大步跨越的人不能长久跨越。固执偏见的人,反而不能显现自己的明智。自以为正确的人反而不能显耀自己的作为,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显功扬名。自我骄傲的人不会长久进步。践行大道的人却说:“这些行为表现好似因贪食导致多余的肥胖赘肉”。百姓讨厌这些行为表现。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质浑然而成,在天地之前出生。沉静呵,遥远呵,独立而不改变它的运行模式,循环往复而不停止。可以作为天下的母亲,我也不知道它以前的名字,在这里我用文字把它命名为:“道”。勉强称为宏大。宏大称为宏大到没有踪迹,宏大到没有踪迹又称为遥远,遥远又称为循环往复。所以道也大,天也大,地也大,人也大。茫茫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遵循地,地遵循天,天遵循宇宙大道,宇宙大道遵循万物浑然而成的和谐大自然。
第二十六章
树冠重是为了使树根轻。清静是为了使帝王不骄躁。所以圣人整天旅行不离开自己的行礼,虽有雄伟壮丽的高楼,却像春燕一样超脱于物质利益之外。为什么掌握万辆战车的帝王,反而用自己的生命藐视天下?藐视百姓就要失去治国的根基。骄躁就要失去威信和威望。
第二十七章
善于驾车不会留下车痕,善于言论不会留下过失。善于计数,不用计数工具,善于关闭,不用开关也打不开。善于打结,不用绳索也能使人不能解结。所以圣人常常善于拯救人,所以没有丢弃的人。常常善于拯救万物,所以没有废弃物,我们称为传承而来的智慧。所以慈善的人,作不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作善良人的借鉴,不重视老师,不喜欢借鉴,虽有智慧,却容易陷入大迷惑。我们称为关键而精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知道溪水的上端,守住溪水的下端,是天下的溪水。相似于天下的溪水,道与德也不分离,再回归婴儿般的纯朴状态。知道白,守住黑,是天下的准则。相似于天下的准则,道与德不会改变,再回归无极的状态。知道荣耀,守住屈辱,是天下的山谷,相似于天下的山谷,道与德才圆满,再回归质朴,质朴分散成为大器,圣人使用它,可以成为官员的首领。所以天下大局不容分裂。
第二十九章
想要把全天下占为己有,我认为不可能成功。全天下是神圣的公器,不可能占为己有呵,不可以强执。占为私有的人失败,固执不放的人丢失。所以万物或生长,或跟随或出气,或吹气,或强壮,或嬴弱,或充满或毁坏,所以圣人要远离极端,远离奢侈,远离傲慢骄纵。
第三十章
以宇宙大道帮助帝王,不能以兵力称霸天下。这种事善于循环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往往因战争而生满荆棘,大部队经过之后,必然产生受灾的年份。善于打仗取胜而已。不敢好战逞强。取得胜利不要夸耀,取得胜利不要侵略,取得胜利不要骄傲,取得胜利是迫不得已。取得胜利不要称霸。万物强盛到极点转向衰老。(逞强争霸的行为不合于道),我们称为背道而驰。背道而驰,导致很快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