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吃巧克力味茶...吧 关注:11贴子:470
  • 6回复贴,共1

茶花你要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然界中的很多物质都是以碳、氢和氧几种元素组成的,通过这其中两种或三种元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化合物,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如天然气、甲醇等。利用这些化合物的最终结果,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我们是喜欢水的,但我们不喜欢二氧化碳。既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如何来减少它的排放呢?在这里主要谈谈碳捕捉。
          工业上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技术将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分离出来,之后压缩和储存。分离二氧化碳的技术十分成熟,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压缩后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碳、氧化物的最后生成物,无法再将其利用生成其它产品,所以目前采用的可行的办法是,将其存埋在地下,可利用来开采石油。但这种方法还不成熟,也有泄露的风险。另外也有生物处理CO2的方法,即培养海藻来吃掉CO2。这种方法需要利用大量的土地,目前只在研发阶段,未投入商业运行。
         综上所述,目前还未有很好的技术来处理CO2,无法象脱硫一样将硫固化并加以利用。减少CO2的办法只能从源头来考虑,如使用替代燃料或原料,减少燃料和原料的使用量等。
《后天》一幕,真会到来吗?
——访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教授李占清
温室效应引发北极融化,地球随之进入冰河期,象征高度现代文明的美国纽约瞬间变成了冰封的城市,人们纷纷被冻死在雪地里……出现在近期热播的美国影片《后天》中的这一幕,是如今温室效应的未来结局吗?近日,记者就温室效应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广东的气候环境等问题,采访了专程来参加广东省气象局“气象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教授李占清博士。在当前全球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电影表现的灾难会变成现实吗?
“Nobody knows!”(没有人知道)李占清表示,没有人能够肯定会发生什么样的灾难性气候,用绝对化思维对待温室效应引发灾难性气候的断言是不恰当的。李占清主要研究全球变化及环境遥感,并受到美国宇航局资助专门从事中国地区环境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
他说:“在可依据的气象资料非常少的前提下,现在的气象预报模式,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预报未来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个月的天气情况阶段。《后天》只能说是一些科学家,甚至不是科学家,是幻想家在有限的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化的描述。“
但是,李占清也表示,影片的情节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当前的一些观测数据,确实可以证明人为因素对于气候的影响显著。他说,高纬度地区、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要比低纬度地区明显得多。高纬度的气温变化其中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海冰变薄。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北极用破冰船实际观测冰的厚度,发现与以往的资料记录相比冰层确实变薄。
北极冰化成水使得海水稀释,就会影响到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的热量循环。其后果便是,高纬度地区越来越冷,低纬度地区越来越热。地球将不得不依靠大气波动来平衡。这将意味着灾害性天气之一的风暴,会发生得比较频繁。
国际主流科学家都认为高纬度的气温变化会导致北极冰川的融化。
温度持续上升,冰雪融化的后果是严重的。李占清说,冰雪覆盖范围减少,则可反射的阳光就少,地面吸收太阳能增多,致使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便融化更多的雪,依此循环,气候加速恶化。
李占清说,当前全球气候正处于被破坏的过程之中,未来不容乐观,“这种灾难性气候的发生是有可能的,最起码我不能说不可能”。
但是,他也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都会起作用,温室效应会否最终导致《后天》的气候灾难,目前仍未可知。



IP属地:广东1楼2010-11-24 19:07回复

    近一百年来广东气候变化显著,温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这是否与广东工业化进程有关呢?李占清建议,国家气象局和广东气象局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并通过各类实际观测数据分析,来验证工业化对气候的影响。“广东拥有较长的气象实际观察记录,气象事业发展早,发展快,可以作为全国其他省区的一面镜子,也可以与广西等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科研,得出中国工业化地区能量交换进行模式的初步结论。”
    通常认为,地球所围绕进行自转的地球自转轴(即贯穿南北极的假想轴)是准确的指向北极星所在的位置的,然而经过严格的测量,科学家发现地轴会发生一定的摆动,即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偏离固定的距离,然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早在100年前地质学家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熔融球,但其外壳是一层很薄的冷却了的覆盖物。他们在研究了印度洋的潮湿现象后,首次建立了地球精确旋转理论,并认为地球的核心是一个液态椭圆体。据报道,这一理论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谢尔盖·莫洛坚斯基博士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详细地解释了地球的内部结构。
    谢尔盖·莫洛坚斯基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黑匣子,入口处是作用于地球上的一种力,出口处是无线电干涉信号的移动和重力的变化。根据无线电干涉仪的精确测量,可以判断出地球最下层地幔的弹性、非弹性和地球液态核的性质。在潮湿力的作用下,大部分力正是作用在最下层地幔上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地球旋转的速度在减缓,液态核的形状也随之变化。因此,液态核的形状不是球体形的,而是呈椭圆体。液态核的椭圆体扁平度也比地球大得多。
    因此,莫洛坚斯基通过计算得出,在月亮和太阳潮湿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振幅可达0.5米。在2.6万年的周期内这种力量引起了地轴的旋进。这意味着经过3万年,地轴和北极星方向之间的夹角将为47度;再经过同样的时间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除此之外,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旋转以及在太阳引力作用下月亮轨道周期性的变化,地轴很容易摆动。
    地轴的摆动导致太阳直射角度在地球表面的变化,当太阳完全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进入冰河期,就可以出现电影《后天》中的场景,但该电影中描写的暴风雪覆盖北半球的速度非常快,这样的速度不是地球自转摆动所能达到的,所以,电影中的描写没有直接的理论依据。
    有点散哈我乱找的因为时间来不及你将就点吧哈
    


    IP属地:广东2楼2010-11-24 19:07
    回复
      话说你真发这了鸟= =


      3楼2010-11-25 12:51
      回复
        回复:3楼
        恩啦


        IP属地:广东4楼2010-11-26 21:42
        回复
          ~


          5楼2010-11-28 11:43
          回复
            额~好晕


            6楼2010-12-11 14:36
            回复
              回复:6楼
              看的不晕就有鬼了- -


              IP属地:广东7楼2010-12-11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