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大压力,中国政府要妥善应对,诚非易事。然而,我们无需听从美国人劝告,更不能屈服美国政府的压力。我们必须站在中国最高国家利益的角度,沉着应战,审慎决策。
其一,中国必须理直气壮地以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大量历史事实(数据),详尽剖析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个人以为:中国经济学界和决策界对汇率问题的错误认识是导致决策错误的重要原因。自2002年以来,国内好些学者和负责官员,紧随美国之后,附和人民币升值和浮动,他们的言论皆经不起逻辑的论证和事实的检验,谬论无疑,却依然大行其道,令人悲从心来!
其二,中国必须迅速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基本原则,比如继续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到8人民币对1美元或7。8人民币对1美元的水平。目前所谓“小步快跑”的升值策略大错特错,只会进一步强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加重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因素。一旦升值预期改变,后果就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和金融危机。
其三,必须认识到,依照目前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和自身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中国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不仅是最佳选择,而且做得到。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不是我们要依赖美国,只不过将世界最主要储备货币做为货币政策的基准。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有利于中国货币稳定、贸易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结算、以及中国国内资金向海外投资。最大的风险是美元不稳定,然而这是最小的风险。因为美国不大可能重蹈1970年代的错误,肆意扩张货币,大搞通货膨胀,让美元动荡不宁,这对美国自身毫无益处。
其三,中国必须妥善管理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好些人说外汇储备过多,围绕中国究竟需要多少外汇储备,学界还有一番争论。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外汇储备多少,而是如何管理。过度依赖购买美国国债显然不合适。中国应该抓住时机,大量购买石油、贵金属(包括黄金)矿产、森林等资源,分散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风险,同时适当增加欧元等货币资产为储备资产。庞大的外汇储备不仅是巨大的经济资源,而且是重要的金融外交工具。
其四,中国必须慎重把握金融开放的力度和节奏,尤其是金融市场(外汇、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开放的力度和节奏。重心是要抵挡国际“热钱”或投机资金的忽来忽去。中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还非常不发达,监管能力非常落后,完全无法承受国际热钱的投机性冲击。最重要的是:中国完全不需要国际热钱炒做,需要的是真正兴建企业、解决就业、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提升中国技术水平和积累人力资本的实质投资(外商直接投资)。
其五,中国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外交。首先要组织高水平的学者、严肃认真研究美国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掌控全球经济,研究国际热钱或投机资本如何能够摧毁一国金融体系,研究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探索美元本位制下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技巧。其次,中国要培养和选派一流金融人才到国际金融组织(比如世界银行和IMF),代表中国利益,阐释中国观点,密切关注美国政策取向,与美国经济金融决策层官员交朋友。美国为监督中国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开放,专门设立金融特派员办事处,常驻北京,中国为什么没有相应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