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里,比贪官危害更大的是这种人清朝,有个人叫曹振镛,在朝廷里混了52年,换了三个皇帝,地位还是稳如老狗。外号“磕头宰相”的他,混官场的秘诀就是“多磕头,少说话”。现在的国企,也冒出了一批这样的“新曹振镛”。这些人倒是不偷不抢,可他们比那些贪官还让人头疼。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新曹振镛”们,用他们的精明和滑头,把企业搞得像是个大戏台。200年前曹振镛是看皇帝脸色行事,现在的这些人也是这么干的,慢慢就把企业的底子给掏空了。他们是怎么“演戏”的?第一种“拍马屁型”。这些人特别会看领导眼色,领导说东,他们绝不往西。领导一说要省钱,他们立马就提裁员减薪;领导一提要改革,他们马上就能搞出一堆新点子。就跟曹振镛当年穿破衣服上朝一样,领导高兴了,底下人可就倒霉了,企业还是老样子。第二种“推卸责任型”。这些人最喜欢说:“这个事儿得研究研究……”或者“问题挺复杂的……”。写报告,他们能写得天花乱坠;开会,他们能讲得云里雾里;真遇到问题了,他们比谁跑得都快,责任自然也找不到他们头上。第三种“表演家型”。这些人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舞台,领导在的时候,忙得跟什么似的;领导一走,他们就优哉游哉。他们的PPT做得好看,报告也讲得动听,可就是看不到他们干出啥成绩来。为什么说他们比贪官还可怕?贪官贪的是钱,咱们还能查出来,能抓人。但这些“新曹振镛”们,他们搞的是“隐形腐败”,风气坏了,责任没人担,企业慢慢就垮了。贪官倒了,还能抓出一串来,可这些“新曹振镛”在位的时候,整个风气都坏了,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整个企业都成了“戏班子”。“新曹振镛”这事,说白了,就是考核制度出了毛病。现在的国企央企,KPI指标一堆堆的,流程复杂得要命,但很多都只是做做样子,实际作用不大。真正该关心的业务创新,反倒没人搭理,反而那些表面的数据成了大家争相追捧的东西。在这种环境下,那些实心眼儿干实事的人,累死累活还容易得罪人,而那些只会做做样子、搞表面功夫的人,反倒活得轻松,升职加薪也不难。时间一长,谁还愿意老老实实地干活呢?两百年前,曹振镛那套“多磕头,少说话”的把戏,让清朝慢慢烂了根。现在的国企央企,可不能再让这些“新曹振镛”们继续唱戏了。要是考核制度不改,这种“新曹振镛”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要是用人标准不调整,那“老戏骨”只会越来越多。咱们得给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搭建个大舞台,让他们不吃亏,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让他们的努力不被忽视。不然的话,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台上的“演员”越来越多,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少,整个“剧场”都要塌了,那可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