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A公司与B公司之间存在合作关系,2018年10月,崔某等5人分别与A公司签订了《保留所有权的车辆买卖协议》。后崔某等5人将购车款通过微信转给了张某、骆某以及微信名为“B公司”的微信号内。后A公司将车辆交付给崔某等5人,但B公司未将车款支付给A公司。骆某曾手写欠条一份,载明“今欠A公司崔某利息款60000.00元整,大写:陆万元整。欠款人:骆某。”
庭审中,崔某等5人陈述,都是与骆某联系,也是骆某让把首付款打到张某账户。B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某,现系该公司唯一股东,与骆某曾系夫妻关系。B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曾进行过一次变更,变更前骆某与张某均是B公司的股东。
后A公司将B公司、骆某、张某、崔某等诉至本院,请求被告返还原告购车款本金267900元及利息。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之一为:被告骆某是否为被告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否应当对涉案债务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三项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因此对被告骆某是否为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作如下分析:一、被告骆某与被告B公司现法定代表人张某曾系夫妻关系,后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将其在B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了张某,张某成为公司唯一股东,但之后被告骆某仍然参与B公司经营。二、被告崔某等人自购车开始就是与被告骆某进行沟通联系,原告A公司也曾就涉案纠纷与被告骆某进行沟通及对账等,且骆某向原告A公司出具了欠条,认可了被告B公司尚欠原告A公司267900元购车款以及相关利息60000元的事实。以上说明被告骆某对被告B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三、被告B公司与原告A公司以及购车者等发生经济往来均是通过个人转账(张某,骆某等),未见有通过被告B公司公户进行转账的行为发生。也就是说,从案涉资金流向上,被告骆某对被告B公司的财务方面具有绝对控制力。综上,鉴于以上事实,可认定被告骆某系被告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本案中,被告崔某等人购买车辆时均是将车款打入了被告张某、骆某的个人账户,所有涉案交易均没有通过B公司的公户,因此被告B公司只是被告张某、骆某进行个人经营活动的“外壳”,符合“股东自身收益与公司盈利不加区分,致使双方利益不清的”的情形。
综上所述,被告张某作为被告B公司的唯一股东,在无法证明其财产独立于该公司的前提下,应当对被告B公司欠付原告A公司267900元的购车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作为实际控制人的被告骆某存在滥用被告B公司法人人格,故意逃避债务的行为,因此被告张某、骆某应当对案涉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告骆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A公司与B公司之间存在合作关系,2018年10月,崔某等5人分别与A公司签订了《保留所有权的车辆买卖协议》。后崔某等5人将购车款通过微信转给了张某、骆某以及微信名为“B公司”的微信号内。后A公司将车辆交付给崔某等5人,但B公司未将车款支付给A公司。骆某曾手写欠条一份,载明“今欠A公司崔某利息款60000.00元整,大写:陆万元整。欠款人:骆某。”
庭审中,崔某等5人陈述,都是与骆某联系,也是骆某让把首付款打到张某账户。B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某,现系该公司唯一股东,与骆某曾系夫妻关系。B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曾进行过一次变更,变更前骆某与张某均是B公司的股东。
后A公司将B公司、骆某、张某、崔某等诉至本院,请求被告返还原告购车款本金267900元及利息。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之一为:被告骆某是否为被告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否应当对涉案债务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三项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因此对被告骆某是否为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作如下分析:一、被告骆某与被告B公司现法定代表人张某曾系夫妻关系,后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将其在B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了张某,张某成为公司唯一股东,但之后被告骆某仍然参与B公司经营。二、被告崔某等人自购车开始就是与被告骆某进行沟通联系,原告A公司也曾就涉案纠纷与被告骆某进行沟通及对账等,且骆某向原告A公司出具了欠条,认可了被告B公司尚欠原告A公司267900元购车款以及相关利息60000元的事实。以上说明被告骆某对被告B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三、被告B公司与原告A公司以及购车者等发生经济往来均是通过个人转账(张某,骆某等),未见有通过被告B公司公户进行转账的行为发生。也就是说,从案涉资金流向上,被告骆某对被告B公司的财务方面具有绝对控制力。综上,鉴于以上事实,可认定被告骆某系被告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本案中,被告崔某等人购买车辆时均是将车款打入了被告张某、骆某的个人账户,所有涉案交易均没有通过B公司的公户,因此被告B公司只是被告张某、骆某进行个人经营活动的“外壳”,符合“股东自身收益与公司盈利不加区分,致使双方利益不清的”的情形。
综上所述,被告张某作为被告B公司的唯一股东,在无法证明其财产独立于该公司的前提下,应当对被告B公司欠付原告A公司267900元的购车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作为实际控制人的被告骆某存在滥用被告B公司法人人格,故意逃避债务的行为,因此被告张某、骆某应当对案涉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告骆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