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吧 关注:1,206,444贴子:32,237,986
  • 0回复贴,共1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义。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所以立春代表着春委的开始,此时万物复苏,劳动人民开始备耕,准备春播。等到春风吹遍大地,冰雪消融,降水就会逐渐增多,因此取名“雨水”的节气就到来了,而雨水过去,春雷乍动,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 这就来到了“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春耕开始的日子。等到太阳真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就到了“春分”,它标志着北半球进入了春天。渐渐地气候变暖,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迎来了既是书气又是节日的“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时适合种植瓜豆类作物。等到了暮春时节,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悄然而至,此时降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雨生百谷因而得名。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奇怪有趣的节气名
过了春天,其他季节也有许多奇怪有趣的节气名,
如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意思是到了这个时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都开始变得饱满,所以取名“小满”。小满之后,就迎来了芒种节气。“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所以芒种是一个忙碌的节气,既要忙着抢收已经成熟的大麦、小麦等长着芒刺的谷物,同时还要忙着播种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所以“芒种”也叫“忙种”,忙着种的意思。
等到夏天结束,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天气依然很热,这是因为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因此被称作“秋老虎”。随后,气温逐渐下降,就来到了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这时炎热才会过去;“处”就是停止的意思,然后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渐渐地,随着天气转凉,清晨的草术上会凝结着晶莹的露水,古人将秋季与五行中的“金”相对,而“金”又对应白色,因此就有了白露这个节气。到了十月底,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翩然而至,由于天气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标志着秋季就此结束。等进入天寒地冻的冬天,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的名字里就能判断出,它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破除封建迷信,提高辨别是非!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09 10: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