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说到了高气压和低气压,就不得不提两个大气现象——副热带高压和台风。位于西北太平洋的我国,也是台风常常光临的地方,去年的高温和暴雨的天气大家想必有点印象。下面先讲解台风。固拉多和盖欧卡的设计也可能包含了这两大灾害。
台风需要在海面水温达到26-27°C以上的海域形成,必须有较强的气旋性水平切变和较小的高低层环境气流之间的切变,且远离赤道。台风带来的危害往往是暴雨、洪涝、风暴潮,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但也会为干旱地区暂时驱散热量,并带来丰沛的降水。此外,台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由于外围大风区位于台风的外部,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这里的天气状况会随时变化,导致间歇性阴天和阵雨1。当台风距离尚远时,受外围螺旋云带的影响,我们常常会看到晴一阵雨一阵的天气

至于固拉多对应的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大气温度偏高,气团向上运动,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逐渐形成西风,沿纬线方向运动的气团在副热带对流层的高层堆积,形成下沉运动,从而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带。在北太平洋海域,副热带高压带会被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分割成亚洲高压、夏威夷高压,呈带状分布在海上;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区域通常天气晴朗、高温少雨,长时间停滞容易形成旱灾(比如7、8月份华南的”秋老虎“现象)。此外副热带高压对台风有引导作用,台风往往沿高压的外围移动。当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且强度较强时,位于其南侧的台风将西行且路径较稳定;当副高减弱甚至高压脊线断裂时,台风会北上(如下图)

超级烈空座的特性在英文版被翻译为乱流(Turbulence)。在现实中乱流又称湍流或紊流。是指空气块的一种不规则运动。在乱流运动中,各个乱流微团的路径,不是整齐的、平行的,而是极其复杂的、各不相同的弯曲路径。现实中乱流天气会对航空器造成较大的威胁,导致其损坏甚至坠毁。

风切乱流:风切乱流是指单位距离风速、风向的改变而导致的乱流。这种乱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天气背景和环境条件。雷暴、积雨云、龙卷风等天气有较强的对流,能形成强烈的垂直风切;强下击暴流到达地面后向四周扩散的阵风,能形成强烈的水平风切;锋面两侧气象要素差异大,也容易产生较强的风切。(图片源于台风吧)

有时该特性也被称为急流,现实中著名的西风急流,是指盛行西风带对流层顶附近的强西风中心区。水平宽度800 - 1000km,垂直厚度6 - 10km,长度10000 - 12000km,弯弯曲曲自西向东围绕整个半球。中心风速可达50 - 80 m/s,最强时可达100 - 150 m/s或以上。

根据bulbapedia上的介绍,三者的设计还对应现实中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图片来自
@2311471359 的帖子,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