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名远酒业吧 关注:11贴子:208
  • 0回复贴,共1

与时俱进的传统白酒,必须下足五套功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酒,自诞生以来已有千年历史。
然而,随着替代品的竞争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尤其近几年来,传统白酒市场正在迅速萎缩。

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必须摒弃酒界陈旧、陈腐的观念,跟随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顺应时代的发展,绝不能固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陈旧思想,而是应该拥抱变革,寻求“变法图强”的道路。
如果我们仍然盲目地崇古、返古,那么人类可能至今仍穿着兽皮、树叶,女性“裹小脚”…

人类历史正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中国的白酒亦是如此。
我们坚信,在未来的五十年、一百年,中国仍将有酒的存在。
但这种酒是否还会是今天的样子?是会涌现出大量新工艺酒,还是会被西方化?这确实值得我们酒界同仁深思。
我认为,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受到现代消费趋势的推动,传统白酒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现代白酒在继承传统白酒精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低度、纯净、健康的理念,它是传统白酒的现代演绎,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白酒。
我们需要坚定地立足于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批判性地继承与扬弃,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展现个性,融合古今,为我所用。
这才是中国现代白酒真正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简而言之,喝酒的人变了,酒本身也必须变。
对此,我们必须掌握五套功夫:
1.在多香型产品上下功夫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样化、多香型的产品变得尤为重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近年来,许多企业盲目跟风,将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到销售环节,大量剧本式主播涌现,模仿取代了开发,炒作取代了创新,导致酒类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多香型的发展严重失衡。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受到陈旧观念的驱使,盲目追求香型的标新立异,似乎新香型一旦推出,就能为企业带来质的飞跃。
这种观点忽略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美味且有益健康的饮品,而非特定的香型。
香型的确定必须基于市场实际,满足消费需求,而不是让消费者为了某种香型改变自己的偏好,去适应一个抽象的概念。
因此,要成功发展多香型产品,必须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拓展新产品。

实际上,发展多香型产品并非简单地增加香型数量,而是在保持原有香型特色的同时,融合其他香型的优点,使产品更加美味,更具典型性,从而使自己品牌的风格更加鲜明。
多香型产品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而且为现代白酒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精进“味”的功夫
自90年代起,白酒消费趋势已从追求香气转向注重口感,这反映了白酒质量发展的总体趋势。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清新、自然、雅致的生活方式,强调生活品位和氛围。
白酒如今已不再仅作为餐桌上的辅食或改味的工具,也不再占据餐桌的中心位置。

习惯了丰盛菜肴的饮酒者,开始偏好清淡的食品,那些香气浓烈、入口刺激性强的传统浓香型白酒,可能会喧宾夺主,正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
从追求香气到注重口感的转变,也对中国白酒制造商的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不断创新酿酒工艺,合理使用中高温曲。
实践表明,制曲温度是决定大曲酒产品质量和风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温度越高,大曲的发酵力越低,这会导致原料出酒率的下降。
白酒对此,一些酒厂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已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次,要深入研究白酒的呈味物质。
经过多年的探索,行业内已经揭示了酒香与味的最佳比例关系,并找到了影响口感质量的内在因素及工艺上的关键点。
第三,要重视储存环节。
白酒的老熟实际上是酒体在储存过程中多种物质动态平衡的综合体现。因此,白酒的储存不仅仅是简单的仓储,而是酿酒工艺的延续。

目前,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业内已基本掌握了影响酒体储存质量的相关参数,并理解了老熟的机理,从而加速了酒的老熟过程,提升了储存质量。
3.掌握低成本的功夫
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两大基本策略:一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二是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这两者需要同步推进,因为只有高质量且大家消费得起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企业的低成本运营策略分为两种:简单低成本运营和系统低成本运营。
简单低成本运营侧重于节能降耗,注重在日常运营中的节俭。
而系统低成本运营则涉及技术改进、工艺流程优化,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甚至包括调整劳动力配置和消除隐性成本等措施,通过全面的系统控制方法,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4.品牌建设需精雕细琢
品牌宛如个人的名片,代表着质量与诚信,是历史沉淀的精华,也是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赋予的至高荣誉。

然而,纵观中国白酒行业,真正称得上品牌的屈指可数。
现实情况是,尽管工商数据显示中国白酒企业多达18.65万家,但大多数规模较小、产量有限。由于种种问题,许多企业勉强维持,停滞不前。

市场上鱼龙混杂、假酒横行、仿冒成风,大量产品粗制滥造,诚信建设严重缺失。
问题的根源在于,许多企业急于求成,不愿在质量、信誉上投入精力,忽视了对顾客核心价值的塑造。
在中低端市场,高促销投入、低价竞争导致销量上升,但利润减少,品牌价值下降;在高端市场,高促销投入、高价格竞争则形成了自满的误区,导致高知名度与低美誉度并存。

所有这些现象,将其归咎于一种浮躁之风,酒类企业、经销商乃至消费者都显得急躁,这种不健康的发展趋势,亟需改变。
5.致力于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中国白酒行业来说,不存在所谓的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
目前,中国白酒行业的技术水准尚未达到高端,科技投资和科研创新的力度不足。
大型白酒企业依旧依赖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来维持增长,这种基本状况尚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与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伟目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

自建国以来,技术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通过试点查定,揭开了“百年老窖”之谜,打破了只有百年老窖才能酿造出好酒的神话。
中国白酒业的技术创新应基于现代生物技术,采用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管理,制定高技术工艺标准,改造行业以实现现代白酒理念。
这将提高行业技术与资金门槛,加速行业集中,淘汰落后企业,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不利的因素是,在白酒行业存在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即“95%”以上的消费者对酒并不“懂”。
由于消费者并非专家,他们往往只能依赖个人的感觉和认知来挑选品牌。
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中国白酒在市场上遭遇了不良声誉。
从90年代的“工业酒精”事件,到“勾兑酒”争议,再到“塑化剂”风波,白酒行业至今仍饱受诸多误解甚至谣言的困扰。

要使白酒与时俱进不被淘汰,就必须为其正名,这种正名不仅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做大量工作,更需要我们的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权威部门和媒体的朋友们积极努力。
很多行业也是如此,比如人工智能,短短几年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其普及教育做的深入到位。

《中庸》里有句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为了促进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并确保消费者能够明智地进行消费,我们必须投入努力,对白酒知识进行再教育,尤其是现代白酒的相关知识。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5-02-23 18: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