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岛的春涧声吧 关注:26贴子:830
  • 3回复贴,共1

曹照息:杳杳云,世藏白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25 13:06回复
    太子良娣·曹照息
    字爱悟,父为三品国子祭酒。温柔小意,和婉喜静,通情达理,没有明确的等级之分,因其知心善解,太子常常会跟她说体己话,又因其知书达理、通些文墨,太子对其另眼相看。性情孤高,向往闲适安逸,在宫内并没有什么关系特别特别好的朋友,并不具有上进心。偏好果香,因而殿内常常以时鲜的蔬果作为自然香料,只有在写字的时候为使自己静心才会焚香。对于衣服与饰品的并不在意,也无追求,但是对于写字的纸笔、焚香的香炉等品质追求比较高,比较富有生活情趣。
    *暗自把沈氏当作自己唯一关系比较亲近的朋友,平时会找沈倾诉,但明面上两个人在别人看来只是很普通的朋友,而宫里宫人一直觉得沈和太子妃的关系很不错,因为太子妃对下人对沈的态度所做出的行为,曹会有些吃醋,在太子妃面前会把自己的孤高更刻意的表现出来。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25 13:10
    回复
      2025-07-31 13:45: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时间:二月十三
      地点:长信殿玉堂殿
      -
      奉仪·晏舒
      西窗余晖将云母屏风镀作熔金,踏进垂花门时,晏舒抱着一捧新折的白玉兰,花枝被她用素纱轻裹,衬得那玉兰愈发莹白如雪。行至殿前,微微驻足,低眉顺目,姿态恭谨,却又不失从容,仿佛这一捧玉兰不过是随手为之,而非精心准备。
      “良娣万福。”盈盈一拜,怀中玉兰的香气随着她微微屈膝的动作,悄然弥漫开来,与殿内熏香交织,沁人心脾。
      -
      良娣·曹照息
      十二枝纤丽的红山茶静立于案瓶,女史们轻轻地支起窗扇,帘外平而静雅的树影便能徐徐地淌入殿内,将曹良娣读诗的身影笼罩其间:“来时的路上,可曾望见圆润巧致的绣球了?”
      -
      奉仪·晏舒
      “何止绣球?妾今晨踏露而行,见红梅破蕊,海棠结苞,连墙根下的二月兰都缀成了星河。”
      “行经花丛时,恰瞧见了玉兰花开,正衬您的气度。”谈笑间广袖垂落,怀中玉兰恰抵上案沿,指尖轻旋花枝,露出银线捆扎的切口。
      “此株白玉兰若置于殿中东窗,辰时日光斜切花枝,投下的影正合'玉堂春深'呢。”
      -
      良娣·曹照息
      烟青色的裙褙下轻盈地衔住一枚解愠的绿帔坠子,偶有几株褪红的尽叶落在良娣手边的《茶经》扉页,还不待人拂袖扇去,就被携带着风花香气的风卷至殿外了。曹良娣爱花,殿内的雅瓶总会供奉时新的花卉,只是时常不尽心意,良娣便会亲自采撷,选择最鲜妍的几朵插瓶,待花尽后,以其入纸入墨,便能真正地实现“笔下生香”了。女孩们接过晏奉仪手中的玉兰,在良娣一路的眼神追随下,屏后的绿窗也就成了这捧玉兰暂时的归宿。良娣慷慨地解下手边三支:“景极雅致,行风雅事我不好白拿,就以山茶相赠,也慰一慰花朝近前的春朝吧。”
      -
      奉仪·晏舒
      指尖抚过山茶花瓣上镀着的一层熔金暮色,垂眸浅笑似檐角风铃轻颤:"这西窗余晖染透的胭脂色,倒比妾折的玉兰更合春深意趣。"
      任殿外疏光穿过帘幕坠在花间,细碎金斑驳如揉碎的晚霞坠入花蕊。“妾近来总觉自己插瓶如排算筹——横平竖直得恼人,若蒙您赐教,愿日日为良娣折取新枝——便是瞧着您如何调理花木时序,也抵得过读十卷《群芳谱》。"
      -
      良娣·曹照息
      在湘妃色的殿中,泥红小炉中煮着青茶,随之而起的氲波将曹良娣的眉眼浸得软溶,自有两名身着细红的女孩为二妃分盏。曹良娣仍旧席坐案前,院外的杏花簌簌地下起一场雨,帘外拢在一片茫朦的潇湘之中:“花分三者,分别为盟主、客卿与使令,而其中不同大小的瓶身有着独有的插瓶之法。譬如小瓶,则适宜纤长细高的花枝,不宜纷杂繁乱。”殿西侧的缃素一侧,则是放置着一只上窄下宽的瓶器,“而不同的景物,也有不同的瓶身去衬。我也只是略懂皮毛,不算有所建树,你若愿意,今后你我常来探聊。恰逢临近花朝,也不失为(你学习)的际会。”
      -
      奉仪·晏舒
      挑起案头一支斜逸的山茶,任西窗暮色将花影拓在湘妃帘上,恰似胭脂水波漫过袖口的暗纹:“原以为'盟主'该是牡丹之流,谁知您竟用寸许红山茶压住了缃素瓶的孤峭——这般'以芥子纳须弥'的功夫,妾怕是要偷师半载才摸得着门道。”
      借着茜纱窗瞄帘外的杏花雨,现学现卖。“敢问良娣,若要以'客卿'之姿衬这杏花帘栊,是选辛夷的庄重,还是取棠梨的疏狂?”
      -
      良娣·曹照息
      随即一看,“杏花色淡,若放置疏帘雨下,我想我会选择棠梨。但若是搁置于殿央,或是屏前桌台,那便是要有镇势的气场,色弱不宜,为赠其饰,还是选鸡冠花,或是戎葵吧。”苔雨纷呈,轻轻地将低垂的灯影摇曳得很淡颜色,径深丛中总会有新绿的芭蕉,一红一绿,倒不知究竟谁为盟主,谁为客卿了。晚分时候,女史们为长信的四角悬挂上照暮的宫灯,圆巧的窗页后摆放着一扇偌大的屏风,两名女妃的身姿便在屏风上的山水画中映出。不消多时,可见晏奉仪捧着一只瘦细的隔筒而出,内乘最适文人的山茶客与南天竹,一路往偏殿去了。
      -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3-13 08:29
      回复
        时间:二月十五
        地点:东宫一条路上
        -
        奉仪·梅记
        月色总是很凉的,照影在奉仪的裙帷上,是一片白梅垂下的心事。她的步伐极慢,似乎只为观月而来,二月中旬的晚风拂过髻中悬钗,细微的响动衬得今夜十分静好。若你问她,为何不在窗下点灯读诗了?或许她会回答你:花朝节如此美好,怎能不感受?但你不会知道,这位看似面容淑慎且平薄的奉仪,其实也藏有一颗爱观风月的心。直到她看到一个驻足的背影,那样慢的步调才快些走过去,她很是细心地观察着东宫的每一处、每一角,于是不须多望,便能轻易唤出她的身份:“曹良娣,夜来安好。”
        -
        良娣·曹照息
        在花朝的春晖中走过,曹良娣的衣衫不自觉地沾上了玉兰花的香气,就连身侧提灯们的女孩也无法置身事外。夜暮垂垂而深,似如一扇怀古的青屏,长久地描绘住了她们怀抱书卷的背影。还未等曹良娣往芭蕉深处走去,便被一声不相熟悉的问安牵住了脚步:“梅奉仪,是要往扶云馆去吗?”
        -
        奉仪·梅记
        如髻上一束青,裙尾点缀的苔花水也是一股生动的愁青,几只驻足在月树下的雀鸟飞走,随着她步履渐近,踩化了残留在芜绿小径边的雪意,今夜之后、即是二月下旬,春天就这样到来了。奉仪向曹良娣颔首问安,恰似无心地落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只有裙角因风絮吹过而相牵,疏影斜斜,静而善美的时分大约就是此刻这样:“是啊,席间佳肴味美,一不小心就贪了嘴,于是想着走回去消消食,只是抬目仰见今夜的月光,难得会想要吟咏一句月照人圆了。您呢?”
        -
        良娣·曹照息
        在初春的此刻,花也悄无声响地落在良娣的裙肩,轻然落入风中消失不见。两相重间在青径的尽头拓下两枚纤长的影子,任由襟前两只细软的领披绦带漾出自由的弧度。良娣错身相看,右侧举灯的女史低垂着一双眼、向后退了两步,好借出一个空隙供二人说话:“方才席后往书阁取了几本十三经,以夫子经讲来练字静心,再往前去便是长信宫了。”
        -
        奉仪·梅记
        夜晚,是最适合漫步的。花雨穿行过两片薄薄的衣衫,影子、苔阶、走过的青石桥、一枚芥黄的迎春,当它们在风里描摹起她的面庞,诗中所写的春去花事了,久成为一种经久而难忘的比喻。奉仪说话时,总是习惯看着绣鞋尖点过一寸寸土地,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低眉的姿态:“寻常说习字题经是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性的,您这般蕙质兰心,原来如此。是否可以让我也向您学习一番呢?若此夜已深,太过叨扰,明日我再前去拜会。”
        -
        良娣·曹照息
        以往的月下时刻、良娣总会坐读窗下,迎着探入的杏花枝头,盈然地念一首好听的诗云。心善的她也从不吝啬自己的闱中所学,慷慨地教给身侧举灯的婢女,久而久之,灯下诗谈也就成了长信一阁人的众授之乐。面对梅氏之请,曹良娣并无推却的理由,如是说道:“如若奉仪晌无心睡眠,那就来长信一品雪里春的香气吧。”
        -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3-13 0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