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自己喜好,均衡微偏清亮,但是低频不残废的解析数码声,还有白开水解析声,我听得曲风太多,也不会花时间去专门听某一曲风作为娱乐,所以不追求某一曲风的极致,均衡的白开水刚刚好。
首先是犯下原初之罪的dtc480,均衡偏暖的调音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低频量微多且微浑浊,我没咋听过入耳,手里的大耳和平头又都是清亮听感,所以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唯一认为的缺点也就是推低阻大耳也不够格(跟飞傲k11比一耳朵差),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跟乂度link炸塞(跟k11比要动感一点,多点低频吧,人声也好一点)比,听感上人声远点儿,然后(比如说彩6枪声)没那么亮,乂度配我hix65枪声亮得很,holo不住,但是听曲儿确实不错,推力也够。只能说入门确实足够了。但这是我后面折腾的开始,因为我一开玩小台和大耳,就不听塞子,这下搞了个小尾巴,总想着配点什么玩(这好像是个什么心理效应来着)。
然后是犯下引诱之罪的凯声x6,这就是我闲的没地方花钱好奇才去买的,结果到手几天就吃灰。一条均衡偏清亮的优质佩戴平头塞,很舒服,就是平头里的均衡到底是要清亮一点儿的,声音很清晰,清亮但是不咋刺,宽松和舒适感是入耳比不了的,但是这个低频是真没多少,只搭配过dtc480,足够了。
然后是犯下傲慢之罪的初耳nova,围绕这这个b,我把小尾巴和线还有耳套全换了,马上准备再入几个耳套试试。简单来说我发烧的一环里最缺的一类——入耳,听得最多的是tws,然后好奇准备搞个入耳玩儿。选来选去从a姐视频里挑了个nova,主要他在吧里出的很便宜,而且还是所谓的哈曼,我就好奇啊,心痒痒,最后🐟上入了条。问题来了,配480就是一坨,声音感觉很挤,而且低频这块儿很多还散,占声音占比的一半了都,听得我那叫一个憋屈(一开始不懂,后面才明白是低频问题)。手边没得对比,因为我设备都是流动的,最后靠耳套得出结论,低频太多了。开始准备换前端,因为本身就不算对dtc480满意,又搞了条多插头的铜银混编线。
最后是犯下混乱之罪的飞傲ka15。兜兜转转又是飞傲,这下真成傲家军了,我看得比较多的兔几还是傲黑,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还是要多听才行,搞明白每个up的听音观才有的参考。到手很精致的一个小玩意,很好玩,显示屏,多模式,还能自己EQ。我本来是想收dtc800的不过综合外观和可玩性还是ka15了。讲讲听感,3.5换线下,均衡白开水的一个东西,比较通透,开台推力也够,搭大耳还没听过,但是配nova算是让我舒服了,低频相对不肉了(对我来说还是不少,毕竟耳机调音就是这样的),还不错了,人声颗粒感比480多一点儿(换个说法就是更清晰),稍微有点儿混响。4.4下,对比3.5,声场大一点儿,变润了一点儿(很难形容,毛刺感少了?),人声要远一点点儿,颗粒感还要少一点点儿,个人觉得差不多,可能要耐听一些。
最后总结,烧友入门还得是以“低价多元,多买多听多玩多卖”为根本,才能好好地了解自己的听音喜好,靠耳朵才能真正了解烧友的各种名词到底是代指什么东西,同时还能享受折腾的乐趣。说实话我一开始感觉除了一个大概听音走向(比如说清亮,低沉,澎湃,清淡等)这种很泛泛的概念能帮助我做选择,其它说到底都要考耳朵收货,我说不出太多名词,没听过多少东西,没办法靠别人天花乱坠的形容明确地清楚自己喜不喜欢,但是一听就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初耳nova
#飞傲ka15
#凯声x6
#达音科dtc480




首先是犯下原初之罪的dtc480,均衡偏暖的调音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低频量微多且微浑浊,我没咋听过入耳,手里的大耳和平头又都是清亮听感,所以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唯一认为的缺点也就是推低阻大耳也不够格(跟飞傲k11比一耳朵差),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跟乂度link炸塞(跟k11比要动感一点,多点低频吧,人声也好一点)比,听感上人声远点儿,然后(比如说彩6枪声)没那么亮,乂度配我hix65枪声亮得很,holo不住,但是听曲儿确实不错,推力也够。只能说入门确实足够了。但这是我后面折腾的开始,因为我一开玩小台和大耳,就不听塞子,这下搞了个小尾巴,总想着配点什么玩(这好像是个什么心理效应来着)。
然后是犯下引诱之罪的凯声x6,这就是我闲的没地方花钱好奇才去买的,结果到手几天就吃灰。一条均衡偏清亮的优质佩戴平头塞,很舒服,就是平头里的均衡到底是要清亮一点儿的,声音很清晰,清亮但是不咋刺,宽松和舒适感是入耳比不了的,但是这个低频是真没多少,只搭配过dtc480,足够了。
然后是犯下傲慢之罪的初耳nova,围绕这这个b,我把小尾巴和线还有耳套全换了,马上准备再入几个耳套试试。简单来说我发烧的一环里最缺的一类——入耳,听得最多的是tws,然后好奇准备搞个入耳玩儿。选来选去从a姐视频里挑了个nova,主要他在吧里出的很便宜,而且还是所谓的哈曼,我就好奇啊,心痒痒,最后🐟上入了条。问题来了,配480就是一坨,声音感觉很挤,而且低频这块儿很多还散,占声音占比的一半了都,听得我那叫一个憋屈(一开始不懂,后面才明白是低频问题)。手边没得对比,因为我设备都是流动的,最后靠耳套得出结论,低频太多了。开始准备换前端,因为本身就不算对dtc480满意,又搞了条多插头的铜银混编线。
最后是犯下混乱之罪的飞傲ka15。兜兜转转又是飞傲,这下真成傲家军了,我看得比较多的兔几还是傲黑,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还是要多听才行,搞明白每个up的听音观才有的参考。到手很精致的一个小玩意,很好玩,显示屏,多模式,还能自己EQ。我本来是想收dtc800的不过综合外观和可玩性还是ka15了。讲讲听感,3.5换线下,均衡白开水的一个东西,比较通透,开台推力也够,搭大耳还没听过,但是配nova算是让我舒服了,低频相对不肉了(对我来说还是不少,毕竟耳机调音就是这样的),还不错了,人声颗粒感比480多一点儿(换个说法就是更清晰),稍微有点儿混响。4.4下,对比3.5,声场大一点儿,变润了一点儿(很难形容,毛刺感少了?),人声要远一点点儿,颗粒感还要少一点点儿,个人觉得差不多,可能要耐听一些。
最后总结,烧友入门还得是以“低价多元,多买多听多玩多卖”为根本,才能好好地了解自己的听音喜好,靠耳朵才能真正了解烧友的各种名词到底是代指什么东西,同时还能享受折腾的乐趣。说实话我一开始感觉除了一个大概听音走向(比如说清亮,低沉,澎湃,清淡等)这种很泛泛的概念能帮助我做选择,其它说到底都要考耳朵收货,我说不出太多名词,没听过多少东西,没办法靠别人天花乱坠的形容明确地清楚自己喜不喜欢,但是一听就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初耳nova
#飞傲ka15
#凯声x6
#达音科dtc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