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念吧 关注:3,302贴子:90,435
  • 2回复贴,共1

德薄而位尊,灾祸则临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薄而位尊,灾祸则临身。
俗话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和所处的位置不成正比,那灾祸必然就来了。
秦始皇时期的李斯便是一个例子。
李斯是一个没有道德品行的政客,为了得到高位,害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己的同窗韩非子。
韩非子不善于表达,所以不被韩王看重,但是他所写的《孤愤》、《五蠹》、《内外储说》等书,得到了秦王的赞赏,并感叹“如果可以见到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该多好啊!”
秦王的感慨让李斯很嫉妒,便在背地里说了很多韩非子的坏话,还想方设法陷害韩非子,最终逼韩非子在狱中服药自尽了。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又在赵高的威胁和诱惑下,与人一起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让胡亥成为了皇帝。
从此秦国政权岌岌可危,而靠陷害别人成功的李斯,也被比自己更诡计多端的赵高所害,最终“具五刑”并腰斩。
当一个人不看重自身的德行,只顾追求自我利益,那灾祸也就不远了。
《庄子·让王》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有一个屠夫叫屠羊说,在楚昭王逃亡的时候,他帮楚昭王解决了很多问题。
后来楚昭王复国了,很感谢屠羊说,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表示自己只想要自己的羊肉摊。
楚昭王执意要给他一个大官,屠羊说说:
“这职位,我知道比宰羊的工作更高贵;这万钟俸禄,也比宰羊的收入多很多,但是,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君王有行赏不当的声名呢?我只想恢复我的羊肉摊。”
在高位面前能有如此清醒的人很少,但也只有明白位需配德,才能远离灾祸。


IP属地:吉林1楼2025-02-26 10:31回复
    修德惜福之人,必能厚德载物。
    那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德以配位、德以配财呢?
    《周易》中这样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所谓德,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生活、做人等。
    比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在我们做一些好事、善事的时候,就是在为自己修德。
    这样,就可以承载到金钱、权力、名望等这些“万物”。
    也就是说,你的品德越好,你所能承载的财富和地位越高。
    古有“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德、立功、立言。
    其中立德便排在第一位,我们可以回溯历史,那些流芳百世的人,无不是有品德的人。
    一代名将曾国藩也这样告诫过自己的弟弟:
    “德不配位,是最危险的!那些靠吹捧和糊弄老百姓,神化自己的人,一定会摔的很惨!”
    所以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德行,每次去办事,他都会送上一份随手礼,包括门房在内,而礼物也是用心挑选的。
    但别人送礼的时候,他总是会婉拒,实在拒绝不了,就收一份最少的,并给对方一份回礼。
    他更不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去报复别人,也不会利用权力去搞小动作让自己家财万贯。
    久而久之,文武百官越来越尊重曾国藩,下属也心甘情愿听从曾国藩的指挥。
    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一个人先修自己的德行,事业和财富,便都会随之而来。
    因为一个人品德,也是他的风水。


    IP属地:吉林2楼2025-02-26 10:37
    回复
      2025-08-11 03:44: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古人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有爱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他一生一世绝对没有一个冤家对头。
      这个话怎么说?冤家对头当然有,他心里头确实没有,心地清净慈悲,纵然是冤家对头,他也是真诚的爱护他,见到人有困难,决定热心的帮助他,没有嫌弃。
      行善积德, 这样做人,后福就大。


      IP属地:吉林3楼2025-02-26 1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