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薄而位尊,灾祸则临身。
俗话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和所处的位置不成正比,那灾祸必然就来了。
秦始皇时期的李斯便是一个例子。
李斯是一个没有道德品行的政客,为了得到高位,害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己的同窗韩非子。
韩非子不善于表达,所以不被韩王看重,但是他所写的《孤愤》、《五蠹》、《内外储说》等书,得到了秦王的赞赏,并感叹“如果可以见到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该多好啊!”
秦王的感慨让李斯很嫉妒,便在背地里说了很多韩非子的坏话,还想方设法陷害韩非子,最终逼韩非子在狱中服药自尽了。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又在赵高的威胁和诱惑下,与人一起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让胡亥成为了皇帝。
从此秦国政权岌岌可危,而靠陷害别人成功的李斯,也被比自己更诡计多端的赵高所害,最终“具五刑”并腰斩。
当一个人不看重自身的德行,只顾追求自我利益,那灾祸也就不远了。
《庄子·让王》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有一个屠夫叫屠羊说,在楚昭王逃亡的时候,他帮楚昭王解决了很多问题。
后来楚昭王复国了,很感谢屠羊说,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表示自己只想要自己的羊肉摊。
楚昭王执意要给他一个大官,屠羊说说:
“这职位,我知道比宰羊的工作更高贵;这万钟俸禄,也比宰羊的收入多很多,但是,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君王有行赏不当的声名呢?我只想恢复我的羊肉摊。”
在高位面前能有如此清醒的人很少,但也只有明白位需配德,才能远离灾祸。
俗话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和所处的位置不成正比,那灾祸必然就来了。
秦始皇时期的李斯便是一个例子。
李斯是一个没有道德品行的政客,为了得到高位,害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己的同窗韩非子。
韩非子不善于表达,所以不被韩王看重,但是他所写的《孤愤》、《五蠹》、《内外储说》等书,得到了秦王的赞赏,并感叹“如果可以见到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该多好啊!”
秦王的感慨让李斯很嫉妒,便在背地里说了很多韩非子的坏话,还想方设法陷害韩非子,最终逼韩非子在狱中服药自尽了。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又在赵高的威胁和诱惑下,与人一起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让胡亥成为了皇帝。
从此秦国政权岌岌可危,而靠陷害别人成功的李斯,也被比自己更诡计多端的赵高所害,最终“具五刑”并腰斩。
当一个人不看重自身的德行,只顾追求自我利益,那灾祸也就不远了。
《庄子·让王》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有一个屠夫叫屠羊说,在楚昭王逃亡的时候,他帮楚昭王解决了很多问题。
后来楚昭王复国了,很感谢屠羊说,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表示自己只想要自己的羊肉摊。
楚昭王执意要给他一个大官,屠羊说说:
“这职位,我知道比宰羊的工作更高贵;这万钟俸禄,也比宰羊的收入多很多,但是,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君王有行赏不当的声名呢?我只想恢复我的羊肉摊。”
在高位面前能有如此清醒的人很少,但也只有明白位需配德,才能远离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