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语吧 关注:53贴子:3,500
  • 6回复贴,共1

为什么无限的争夺会回归平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讨论为什么无限的争夺会回归平静
作者:石狩野人
有很多人说,类似于高考或保送资格的争夺是一种囚徒博弈,这种场面的纳什均衡就是所有人更加疯狂的相争。但这种描述是过于简单的,忽略了隐含的变数。下面我就批驳这种说法的漏洞。首先,囚徒博弈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其特点是交流是无效的,每个参与者都只为自己考虑,选择出一个无论其他人怎样,都对自己更佳的策略。这个问题原本是:两个囚徒被指控,对于每个囚徒来说,结果从好到坏的排序分别是我告发而对方不告发、互不告发、互相告发、对方告发而我放弃。我的选择是自由的,所以,无论对方选择哪个,我都应该择优选取“告发”这项,并且无法保证对方守承诺,从而约定互不告发。当两人皆有理性时,便形成了“互相告发”的纳什均衡。套用到争夺高考或保送名额的具体情形上,则是:两个人针对某资格相争,结果从好到坏分别是我争而对方不争(我就得到了资格),都不争取(不一定得到),都疯狂争取(不一定会得到),对方争而我不争(肯定得不到)。这里就有不同了。之所以把“都不争取”排在前面,是因为同样是不一定得到,但不疯狂争取,就无须受这种耗费精神的损失。尽管,不论在对方选择争还是不争的前提下,我还是要择优选取“争”一项。而且,当你告诉其他人“我想要我们都不争”的时候,也含有欺骗的可能,即假装打算不争取,让别人放弃争的行为,但却在暗中争夺到资格。从这个角度来说,纳什均衡确实是“都疯狂争取”。但是,由于事实上的争夺场面并不是等于一个简化的情形,这当中有其他的参考因素,故不能简单看作是上述的博弈。前面说过,这一场面与囚徒博弈的差别就在于,“争”本身就会带来损失。这一点是显然的,如当争夺过度时,会导致精神崩溃,出现身体状况危机,等等。囚徒博弈下,“告发”本身不意味着有损失,其影响仅仅在于该囚徒所受的判决会发生改变。由于这一点差别的存在,争夺资格的博弈实质就发生了转变,不再等同于简单的囚徒博弈了。其余的参考因素如果被放大,即互相陷入了无休止的疯狂争夺,那么这一行为对自身的即时损失就会加大,当其程度到了无法忍受的时候,那么争夺就会逐渐回归,调节使得争夺处在一个能够被接受的强度。并且,囚徒博弈是双方都有理性时发生的,而如果承认参与的两者有理性,那么他们也必然能看到:随着猛烈争夺这一现象的旷日持久,自身潜在的损失也会延长,那么,就没有必要只顾一次博弈的胜负,而使得自身陷入持续损伤的困境。即:如果学生意识到,即使中考疯狂竞争,进入高中后并不会使自己免于争夺。为了高考疯狂争取分数,进入高校后并不会免于争夺带来的伤害。为了保送资格疯狂获取绩点等指标,也仍并不会一劳永逸。那么,理性者也会对这一行为产生厌恶。而如果我们相信其会接着不顾一切疯狂争取下去,那么就等于说博弈的参与者不是理性的,那么,囚徒博弈的背景就被消解了,因为,本来就真的不想争取的人会增加,这种时候,“互不争夺”承诺就是可信任的了,纳什均衡自然也会转移,竞争的必要性变得更弱了,转移到弱竞争的状态就不可避免,又何来的“纳什均衡是疯狂竞争”一说呢?综上,我认为这样的不断无休止的争夺,其长远的、终了的走向就是回归平静,也就是类似于常言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里,就是“争久必不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02 14:59回复
    好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02 17:37
    回复
      2025-08-03 02:59: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04 10:04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06 06:3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08 08:2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0 07:5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12 07: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