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清晨,从刺耳的铃声开始。天还未亮,宿舍门口已是熙熙攘攘的学生,拖着疲惫的身体站在操场,嘴里念叨着对早操的不满。教室里,打着瞌睡的身影在老师的目光下瑟缩,机械地翻动着书页,早读声零零散散,像是被强迫出的仪式感。
然后是闸机——冷冰冰地立在宿舍门口,每一次刷脸,都是在提醒学生:“你无权选择自由。”夜晚的街道不属于你,凌晨的星空你也无法触及。更荒唐的是,学校口口声声说“为学生安全考虑”,却又在宣传册上写满了“自由、创新、开放”的字眼。这种讽刺,谁不懂?
可即便如此,所有人也只是私下抱怨、暗自愤怒。食堂里、寝室里、社交软件上,到处都是对学校管理的不满,可当面对真正需要行动的时刻,每个人却都在等——等一个敢站出来的人,等一场改变的契机,等一个不是自己的牺牲者。
其实,谁都清楚,规矩从来不是不可撼动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制度的变革都始于不愿屈服的人。但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在等待,真正反抗的人,永远不会出现。我们被驯化得太久了,久到连愤怒都成了一种无害的情绪宣泄,而非改变现实的武器。
或许,总有一天,这种沉默会被打破。但在那之前,我们会继续在操场上跑着无意义的圈,在教室里读着麻木的课文,在闸机前打不甘心的卡,等待着那“理所当然”的一刻到来。
可惜,没人知道,那一刻究竟何时才会来。
然后是闸机——冷冰冰地立在宿舍门口,每一次刷脸,都是在提醒学生:“你无权选择自由。”夜晚的街道不属于你,凌晨的星空你也无法触及。更荒唐的是,学校口口声声说“为学生安全考虑”,却又在宣传册上写满了“自由、创新、开放”的字眼。这种讽刺,谁不懂?
可即便如此,所有人也只是私下抱怨、暗自愤怒。食堂里、寝室里、社交软件上,到处都是对学校管理的不满,可当面对真正需要行动的时刻,每个人却都在等——等一个敢站出来的人,等一场改变的契机,等一个不是自己的牺牲者。
其实,谁都清楚,规矩从来不是不可撼动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制度的变革都始于不愿屈服的人。但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在等待,真正反抗的人,永远不会出现。我们被驯化得太久了,久到连愤怒都成了一种无害的情绪宣泄,而非改变现实的武器。
或许,总有一天,这种沉默会被打破。但在那之前,我们会继续在操场上跑着无意义的圈,在教室里读着麻木的课文,在闸机前打不甘心的卡,等待着那“理所当然”的一刻到来。
可惜,没人知道,那一刻究竟何时才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