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系】(古羌—回纥系)
「古羌系(24个)」:包括汉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畲族、水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羌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等。
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尤以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部分地区为多。该文化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市、区)。
该族群又称“北汉藏系”,代表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为藏族),最初兴起于河北磁山、河南仰韶、山东龙山、山西陶寺、陕西半坡、甘肃马家窑—齐家、青海卡约等文化,以及辽宁与内蒙古交界的红山—赵宝沟文化。涉及汉藏语系汉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有的还包括壮侗语族部分民族)。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部分)、缅甸、泰国、不丹(部分)等。
始祖炎帝。代表父系为O2-M117、O2-M7、O1b-M95、C2、D、N、Q等。
「回纥系(9个)」: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塔塔尔族等。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的黑龙江也有。该文化圈包括新疆全境。
该族群又称“印突系”、“北狄系”、“丁零系”,代表民族为维吾尔族,兴起于从南俄草原经蒙古高原一直延伸至黑龙江昂昂溪文化的族群。涉及印欧语系和突厥语系各民族,有的还包括亚非语系、乌拉尔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高加索诸语系、纳—德内语系、叶尼塞语系、楚科奇—堪察加语系、巴斯克语、布鲁夏斯基语及非洲所有语言,以及印度的尼哈利语、库孙达语等。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欧洲、非洲(除马达加斯加)、北美洲、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地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北亚(俄罗斯)、西亚、中亚、南亚(包括不丹)所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的新加坡(部分)等。
始祖黄帝。代表父系为R1、N、C2、O2(M117)、O1(M95)、D、Q、R2等。
【中系】(东胡—氐濮系)
「氐濮系(4个)」:包括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京族等。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广西东兴等地。该文化圈包括云南全境。
该族群又称“高棉系”,代表民族为京族(越南),兴起于陕西与甘肃一带的大地湾、四川营盘山—宝墩、湖北石家河—屈家岭等文化、湖南高庙文化。涉及南亚语系各民族及安达曼群岛在内的矮黑人诸语言。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柬埔寨、越南等。
始祖伏羲。代表父系为O1b-M95、O2a-M7、C1、D等,编号为B。
「东胡系(5个)」:包括蒙古族、东乡族、土族、达斡尔族、保安族等。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部及邻近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该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全境。
该族群又称“蒙古系”,代表民族为蒙古族,兴起于辽宁查海文化和内蒙古扎赉诺尔文化。涉及蒙古语系各民族。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蒙古国等。
始祖少昊。代表父系为C1、C2、N、O1b-M95、O2a-M7、D等,编号为E。
【东系】(古越—肃慎系)
「古越系(8个,一说11个)」:包括壮族、布依族、侗族、黎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高山族(有时也包括傣族、水族和京族)等。
主要分布在广西及毗邻的贵州、云南、广东北部、湖南西部及重庆、四川、海南的一些地方。该文化圈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省(市、区)。
该族群又称“南汉藏系”,代表民族为壮族,兴起于福建昙石山、浙江马家浜—河姆渡—良渚、上海淞泽、江苏青莲岗、山东大汶口—后李、辽宁小珠山等文化。涉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系)及南岛语系各民族,有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新几内亚诸语言。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缅甸(部分)、泰国(部分)、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马达加斯加及大洋洲所有国家和地区。
始祖颛顼。代表父系为O1a-M119、O1b-M95、O2-M7、C1、C2等,编号为C。
「肃慎系(6个)」:包括朝鲜族、满族、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主要分布在东北,锡伯族在新疆有分布。该文化圈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全境。
该族群又称“女真系”、“满洲系”,代表民族为满族,兴起于辽宁新乐、吉林西团山、黑龙江小珠山—新开流等文化。涉及满—通古斯语系、日本—琉球语系、朝鲜语系、尤卡吉尔语系、尼夫赫语、阿伊努语各民族,有时也包括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美洲诸语言各民族。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朝鲜、韩国、日本等。
始祖帝喾。代表父系为C2、N、O1a-M119、O1b2等,编号为F。


「古羌系(24个)」:包括汉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畲族、水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羌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等。
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尤以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部分地区为多。该文化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市、区)。
该族群又称“北汉藏系”,代表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为藏族),最初兴起于河北磁山、河南仰韶、山东龙山、山西陶寺、陕西半坡、甘肃马家窑—齐家、青海卡约等文化,以及辽宁与内蒙古交界的红山—赵宝沟文化。涉及汉藏语系汉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有的还包括壮侗语族部分民族)。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部分)、缅甸、泰国、不丹(部分)等。
始祖炎帝。代表父系为O2-M117、O2-M7、O1b-M95、C2、D、N、Q等。
「回纥系(9个)」: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塔塔尔族等。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的黑龙江也有。该文化圈包括新疆全境。
该族群又称“印突系”、“北狄系”、“丁零系”,代表民族为维吾尔族,兴起于从南俄草原经蒙古高原一直延伸至黑龙江昂昂溪文化的族群。涉及印欧语系和突厥语系各民族,有的还包括亚非语系、乌拉尔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高加索诸语系、纳—德内语系、叶尼塞语系、楚科奇—堪察加语系、巴斯克语、布鲁夏斯基语及非洲所有语言,以及印度的尼哈利语、库孙达语等。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欧洲、非洲(除马达加斯加)、北美洲、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地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北亚(俄罗斯)、西亚、中亚、南亚(包括不丹)所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的新加坡(部分)等。
始祖黄帝。代表父系为R1、N、C2、O2(M117)、O1(M95)、D、Q、R2等。
【中系】(东胡—氐濮系)
「氐濮系(4个)」:包括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京族等。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广西东兴等地。该文化圈包括云南全境。
该族群又称“高棉系”,代表民族为京族(越南),兴起于陕西与甘肃一带的大地湾、四川营盘山—宝墩、湖北石家河—屈家岭等文化、湖南高庙文化。涉及南亚语系各民族及安达曼群岛在内的矮黑人诸语言。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柬埔寨、越南等。
始祖伏羲。代表父系为O1b-M95、O2a-M7、C1、D等,编号为B。
「东胡系(5个)」:包括蒙古族、东乡族、土族、达斡尔族、保安族等。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部及邻近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该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全境。
该族群又称“蒙古系”,代表民族为蒙古族,兴起于辽宁查海文化和内蒙古扎赉诺尔文化。涉及蒙古语系各民族。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蒙古国等。
始祖少昊。代表父系为C1、C2、N、O1b-M95、O2a-M7、D等,编号为E。
【东系】(古越—肃慎系)
「古越系(8个,一说11个)」:包括壮族、布依族、侗族、黎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高山族(有时也包括傣族、水族和京族)等。
主要分布在广西及毗邻的贵州、云南、广东北部、湖南西部及重庆、四川、海南的一些地方。该文化圈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省(市、区)。
该族群又称“南汉藏系”,代表民族为壮族,兴起于福建昙石山、浙江马家浜—河姆渡—良渚、上海淞泽、江苏青莲岗、山东大汶口—后李、辽宁小珠山等文化。涉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系)及南岛语系各民族,有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新几内亚诸语言。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缅甸(部分)、泰国(部分)、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马达加斯加及大洋洲所有国家和地区。
始祖颛顼。代表父系为O1a-M119、O1b-M95、O2-M7、C1、C2等,编号为C。
「肃慎系(6个)」:包括朝鲜族、满族、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主要分布在东北,锡伯族在新疆有分布。该文化圈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全境。
该族群又称“女真系”、“满洲系”,代表民族为满族,兴起于辽宁新乐、吉林西团山、黑龙江小珠山—新开流等文化。涉及满—通古斯语系、日本—琉球语系、朝鲜语系、尤卡吉尔语系、尼夫赫语、阿伊努语各民族,有时也包括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美洲诸语言各民族。
在世界上,以该族群为主体民族或本族群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朝鲜、韩国、日本等。
始祖帝喾。代表父系为C2、N、O1a-M119、O1b2等,编号为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