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次剧情大部分是经过改编与加工的创作,很多事情都有些夸张或者省略,所以来还原一下这个故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首先,关于描述的可信度,我认为最可信的是故事外的话,例如读者与爱布拉娜的直接交谈,以及故事讲完之后的尾声里的描述,然后就是爱布拉娜的话,因为她没有去进行过多艺术加工的必要,最后是作家创作的故事,他对很多事情都做了修饰或者保留。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后往前看,在苇草寄信给开斯特公爵之后,开斯特公爵说了一句
“事实是,“举棋不定的宣称者,生于不义的勋贵集团,包围首都的军队,还有熊熊燃烧的民意……这一切都已经平息”
由这一句话可以得知这次故事发生的环境。
举棋不定的宣称者,指代的应该是爱布拉娜,至于这个举棋不定应该指的是在伦蒂尼姆之后,维多利亚与塔拉其实并没有达成任何事实上的条约,在此基础上关于是与维多利亚继续开战,还是说在谈判桌上寻求独立,这一点爱布拉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
生于不义的勋贵集团,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剧情中深池那些中高层干部,这些人在战争中赌上一切,迫切希望得到自以为能得到的荣华富贵,他们参与战争并不是出于某种高尚的情怀,单纯就是为了自己荣华富贵和权力,当然,也可能是在战斗的过程中被腐蚀,但没什么区别
包围首都的军队,这指的就是威灵顿的军队,也是故事中的黑雾
熊熊燃烧的民意,这里是最关键的地方,也是剧情发展的动机,这里必须做一个提前的声明,那就是“紫火”只有在爱布拉娜和苇草眼中才是真实存在的,在作家的故事中,“紫火”是一种代指,代指的悲伤与仇恨的情感,威灵顿包围城市也并不是因为知道死火会烧尽一切,因此在故事之外的自述中,爱布拉娜说了,威灵顿不知道那一城的人注定会死,也就是说威灵顿并不清楚死火的机制,所以在爱布拉娜的故事之外,“紫火”是可以和开斯特公爵说的这个民意是挂钩的
那么这个民意指向了什么呢,结论其实很清晰,那就是与维多利亚的继续战争。
从前后故事的发展来看,塔拉舰队在攻破伦蒂尼姆之后,塔拉方面并没有与维多利亚订立任何条约,也就是说他们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除了事实上的独立,其实没有额外捞到任何好处,例如赔款之类的东西,而在战后,维多利亚又封锁了塔拉的商业线路,使得塔拉地区更加凋敝,同时按照故事的描述,城市一开始的确还有维多利亚间谍活动,所以这时候的民意指向就十分明确了,“城里人”是要继续和维多利亚的战争的。
那么爱布拉娜和铁公爵的态度呢?
他们是不希望在这个时间点继续和维多利亚战斗的,首先铁公爵与牢孽的战斗未必没有损失,其次就是铁公爵可能是最强的公爵,但是在物量上比不过公爵联军,塔拉地区民生凋敝,持久战也肯定耗不赢,塔拉的优势是铁公爵的军队的确是最能打的,这就像你有一把子弹有限的枪,对面是拿着刀的劫匪,你最好的做法显然不是开枪打死几个劫匪,然后被其他劫匪捅死,而是用枪指着劫匪上谈判桌。
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才有了爱布拉娜在故事之外的自述:
“我只是在‘加斯特里尔’号上向他承诺,只要拉芙希妮愿意回归,我就能扭转塔拉的航向。”
这句话足以说明铁公爵与爱布拉娜对于战与和的态度,铁公爵封锁城市,主要就是因为“城里人”是绝对的主战派,威灵顿一开始的想法可能不是将整座城全部屠了,而是在执行爱布拉娜的命令,因为爱布拉娜给了承诺,然后去执行承诺,铁公爵自然要提供帮助,因为他也没想到爱布拉娜的想法就是把整座城屠了,因为在爱布拉娜的眼里,城里人沾染死火,反正总归是要死的。
随后事情发展到慢了一步的苇草进城,铁公爵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收紧包围,这个时候中饱私囊的深池干部与外界的走私线被断了,换句话说,城内与城外的物资交换渠道被完全断绝,同时城里也因为深池的中饱私囊导致开始闹饥荒,城里开始出现成规模的混乱,这里应该也是威灵顿与爱布拉娜的分歧开始的地方,后来一度闹到差点大打出手的情况,对应的就是黑雾与爱布拉娜的互相威胁,但最后威灵顿公爵并没有让军队进城强行接管,因为还没有到爱布拉娜向他承诺的时间。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从故事里来看,爱布拉娜在与牢孽一战后伤势严重,到了要挂的地步,这一点威灵顿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在“我们明天见”中才表现出要要认苇草当王的意思,当然,这也应该是爱布拉娜的建议,在她“死”后由苇草来扮演领袖,“我们明天见”中看不出来威灵顿对苇草的具体态度,但是在这个故事中给出的态度是失望,因为苇草并没有展现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果断,这也是威灵顿与爱布拉娜分歧扩大的原因,威灵顿不认为苇草能够领导如今内外交困的塔拉走出绝境,但爱布拉娜不同意。
后面的剧情就比较简单,爱布拉娜主持了一场对深池的大清洗,苇草也如容爱布拉娜安排的那样一步步走上为王的道路,最后苇草“杀”了爱布拉娜,然后在一场类似于雪山耶拉给初学开云那样的“奇迹”之中,让狂热的民众冷静下来,通过为“领袖”赋予拉芙里妮·都柏林这个名字来让“领袖”所有的光辉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十分强硬地让“城里人”从主战派向中立派过度,至少城里人不会再叫嚣着要继续发动战争
顺带一提,其实“领袖”本身应该是没有主动宣布过自己的名字的,所以其他人并不知道爱布拉娜·都柏林这个名字,拉芙希妮为“领袖”这个身份赋予自己的名字时,也就意味着她承担了爱布拉娜做的那些事情,包括爱布拉娜的滥杀无辜,以及爱布拉娜促成塔拉独立的功绩,在所有人眼中,她就是那个烧尽食腐者的领袖,只不过这一次她带来新的火焰。
在城市里的混乱到达极致的时候,威灵顿公爵的态度应该是想要直接屠城,免得混乱外溢的,但是拉芙希妮最后应该是劝住了威灵顿,我认为威灵顿应该不是被说服的,而是一来在威灵顿的视角,爱布拉娜已经死了,他的确只剩下苇草一个选择,二来就是拉芙希妮敢来和他谈条件并主动选择继承“领袖”的身份,还是让威灵顿稍微高看一眼,而且不管怎么说,城里的事能和平解决也是威灵顿愿意看见的,倒不是威灵顿良心发现,而是屠城的影响未必比混乱外溢对塔拉的伤害来的小,毕竟这座城市塔拉首府,你很难去对塔拉其余城市的人解释为啥首府的人全都没了,就算你能通过封锁消息把自己摘出去,这个时候的塔拉也很容易把责任丢到维多利亚身上,然后成为一个不得不发动战争的借口。
整体来说,所有事情的走向和爱布拉娜设计的基本一致,唯一有点模糊的就是,爱布拉娜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能死而复生,我个人倾向于她其实是不知道的,只是她极度自我到了连自己都不在乎的地步,不过这对她应该也没啥影响,死了发现自己没死,那就继续浪呗。
故事其实很简单,而且逻辑上基本通顺,就是在处理上有一些瑕疵,很多情节都流于表面,有很明显的编纂痕迹,但怎么说呢,故事里的人本来就是在讲故事,所以这种痕迹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他告诉你的就是一个经过编纂的故事,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话说回来,维娜弃置王冠改议会制可以当成是君主立宪制的变种,塔拉恢复王国宣称同时又不宣布脱离维多利亚,那现在的维多利亚,是不是应该叫作
维多利亚及塔拉联合王国
首先,关于描述的可信度,我认为最可信的是故事外的话,例如读者与爱布拉娜的直接交谈,以及故事讲完之后的尾声里的描述,然后就是爱布拉娜的话,因为她没有去进行过多艺术加工的必要,最后是作家创作的故事,他对很多事情都做了修饰或者保留。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后往前看,在苇草寄信给开斯特公爵之后,开斯特公爵说了一句
“事实是,“举棋不定的宣称者,生于不义的勋贵集团,包围首都的军队,还有熊熊燃烧的民意……这一切都已经平息”
由这一句话可以得知这次故事发生的环境。
举棋不定的宣称者,指代的应该是爱布拉娜,至于这个举棋不定应该指的是在伦蒂尼姆之后,维多利亚与塔拉其实并没有达成任何事实上的条约,在此基础上关于是与维多利亚继续开战,还是说在谈判桌上寻求独立,这一点爱布拉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
生于不义的勋贵集团,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剧情中深池那些中高层干部,这些人在战争中赌上一切,迫切希望得到自以为能得到的荣华富贵,他们参与战争并不是出于某种高尚的情怀,单纯就是为了自己荣华富贵和权力,当然,也可能是在战斗的过程中被腐蚀,但没什么区别
包围首都的军队,这指的就是威灵顿的军队,也是故事中的黑雾
熊熊燃烧的民意,这里是最关键的地方,也是剧情发展的动机,这里必须做一个提前的声明,那就是“紫火”只有在爱布拉娜和苇草眼中才是真实存在的,在作家的故事中,“紫火”是一种代指,代指的悲伤与仇恨的情感,威灵顿包围城市也并不是因为知道死火会烧尽一切,因此在故事之外的自述中,爱布拉娜说了,威灵顿不知道那一城的人注定会死,也就是说威灵顿并不清楚死火的机制,所以在爱布拉娜的故事之外,“紫火”是可以和开斯特公爵说的这个民意是挂钩的
那么这个民意指向了什么呢,结论其实很清晰,那就是与维多利亚的继续战争。
从前后故事的发展来看,塔拉舰队在攻破伦蒂尼姆之后,塔拉方面并没有与维多利亚订立任何条约,也就是说他们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除了事实上的独立,其实没有额外捞到任何好处,例如赔款之类的东西,而在战后,维多利亚又封锁了塔拉的商业线路,使得塔拉地区更加凋敝,同时按照故事的描述,城市一开始的确还有维多利亚间谍活动,所以这时候的民意指向就十分明确了,“城里人”是要继续和维多利亚的战争的。
那么爱布拉娜和铁公爵的态度呢?
他们是不希望在这个时间点继续和维多利亚战斗的,首先铁公爵与牢孽的战斗未必没有损失,其次就是铁公爵可能是最强的公爵,但是在物量上比不过公爵联军,塔拉地区民生凋敝,持久战也肯定耗不赢,塔拉的优势是铁公爵的军队的确是最能打的,这就像你有一把子弹有限的枪,对面是拿着刀的劫匪,你最好的做法显然不是开枪打死几个劫匪,然后被其他劫匪捅死,而是用枪指着劫匪上谈判桌。
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才有了爱布拉娜在故事之外的自述:
“我只是在‘加斯特里尔’号上向他承诺,只要拉芙希妮愿意回归,我就能扭转塔拉的航向。”
这句话足以说明铁公爵与爱布拉娜对于战与和的态度,铁公爵封锁城市,主要就是因为“城里人”是绝对的主战派,威灵顿一开始的想法可能不是将整座城全部屠了,而是在执行爱布拉娜的命令,因为爱布拉娜给了承诺,然后去执行承诺,铁公爵自然要提供帮助,因为他也没想到爱布拉娜的想法就是把整座城屠了,因为在爱布拉娜的眼里,城里人沾染死火,反正总归是要死的。
随后事情发展到慢了一步的苇草进城,铁公爵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收紧包围,这个时候中饱私囊的深池干部与外界的走私线被断了,换句话说,城内与城外的物资交换渠道被完全断绝,同时城里也因为深池的中饱私囊导致开始闹饥荒,城里开始出现成规模的混乱,这里应该也是威灵顿与爱布拉娜的分歧开始的地方,后来一度闹到差点大打出手的情况,对应的就是黑雾与爱布拉娜的互相威胁,但最后威灵顿公爵并没有让军队进城强行接管,因为还没有到爱布拉娜向他承诺的时间。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从故事里来看,爱布拉娜在与牢孽一战后伤势严重,到了要挂的地步,这一点威灵顿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在“我们明天见”中才表现出要要认苇草当王的意思,当然,这也应该是爱布拉娜的建议,在她“死”后由苇草来扮演领袖,“我们明天见”中看不出来威灵顿对苇草的具体态度,但是在这个故事中给出的态度是失望,因为苇草并没有展现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果断,这也是威灵顿与爱布拉娜分歧扩大的原因,威灵顿不认为苇草能够领导如今内外交困的塔拉走出绝境,但爱布拉娜不同意。
后面的剧情就比较简单,爱布拉娜主持了一场对深池的大清洗,苇草也如容爱布拉娜安排的那样一步步走上为王的道路,最后苇草“杀”了爱布拉娜,然后在一场类似于雪山耶拉给初学开云那样的“奇迹”之中,让狂热的民众冷静下来,通过为“领袖”赋予拉芙里妮·都柏林这个名字来让“领袖”所有的光辉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十分强硬地让“城里人”从主战派向中立派过度,至少城里人不会再叫嚣着要继续发动战争
顺带一提,其实“领袖”本身应该是没有主动宣布过自己的名字的,所以其他人并不知道爱布拉娜·都柏林这个名字,拉芙希妮为“领袖”这个身份赋予自己的名字时,也就意味着她承担了爱布拉娜做的那些事情,包括爱布拉娜的滥杀无辜,以及爱布拉娜促成塔拉独立的功绩,在所有人眼中,她就是那个烧尽食腐者的领袖,只不过这一次她带来新的火焰。
在城市里的混乱到达极致的时候,威灵顿公爵的态度应该是想要直接屠城,免得混乱外溢的,但是拉芙希妮最后应该是劝住了威灵顿,我认为威灵顿应该不是被说服的,而是一来在威灵顿的视角,爱布拉娜已经死了,他的确只剩下苇草一个选择,二来就是拉芙希妮敢来和他谈条件并主动选择继承“领袖”的身份,还是让威灵顿稍微高看一眼,而且不管怎么说,城里的事能和平解决也是威灵顿愿意看见的,倒不是威灵顿良心发现,而是屠城的影响未必比混乱外溢对塔拉的伤害来的小,毕竟这座城市塔拉首府,你很难去对塔拉其余城市的人解释为啥首府的人全都没了,就算你能通过封锁消息把自己摘出去,这个时候的塔拉也很容易把责任丢到维多利亚身上,然后成为一个不得不发动战争的借口。
整体来说,所有事情的走向和爱布拉娜设计的基本一致,唯一有点模糊的就是,爱布拉娜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能死而复生,我个人倾向于她其实是不知道的,只是她极度自我到了连自己都不在乎的地步,不过这对她应该也没啥影响,死了发现自己没死,那就继续浪呗。
故事其实很简单,而且逻辑上基本通顺,就是在处理上有一些瑕疵,很多情节都流于表面,有很明显的编纂痕迹,但怎么说呢,故事里的人本来就是在讲故事,所以这种痕迹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他告诉你的就是一个经过编纂的故事,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话说回来,维娜弃置王冠改议会制可以当成是君主立宪制的变种,塔拉恢复王国宣称同时又不宣布脱离维多利亚,那现在的维多利亚,是不是应该叫作
维多利亚及塔拉联合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