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菩萨戒是大乘佛教菩萨戒律之一, 公元401年,由鸠摩罗什大师在凉州鸠摩罗什寺内译成中文,开始在中国流传。僧肇曾誉《梵网经菩萨戒》为“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
菩萨戒的弘传始于鸠摩罗什,在敦煌写本中藏有鸠摩罗什撰的《受菩萨戒仪轨》一卷。传授菩萨戒的作法则始于凉州,当时昙无谶(385~433)在凉州授与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法,成为中国第一批菩萨戒弟子。南朝梁、陈二代,受菩萨戒的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诏请慧超传授菩萨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梁武帝曾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智藏(慧约)受菩萨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均称菩萨戒弟子。由此可知菩萨戒曾经盛行于中国。
菩萨戒的弘传始于鸠摩罗什,在敦煌写本中藏有鸠摩罗什撰的《受菩萨戒仪轨》一卷。传授菩萨戒的作法则始于凉州,当时昙无谶(385~433)在凉州授与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法,成为中国第一批菩萨戒弟子。南朝梁、陈二代,受菩萨戒的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诏请慧超传授菩萨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梁武帝曾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智藏(慧约)受菩萨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均称菩萨戒弟子。由此可知菩萨戒曾经盛行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