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寺吧 关注:12贴子:963
  • 5回复贴,共1

传授菩萨戒法始于凉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梵网经菩萨戒是大乘佛教菩萨戒律之一, 公元401年,由鸠摩罗什大师在凉州鸠摩罗什寺内译成中文,开始在中国流传。僧肇曾誉《梵网经菩萨戒》为“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
菩萨戒的弘传始于鸠摩罗什,在敦煌写本中藏有鸠摩罗什撰的《受菩萨戒仪轨》一卷。传授菩萨戒的作法则始于凉州,当时昙无谶(385~433)在凉州授与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法,成为中国第一批菩萨戒弟子。南朝梁、陈二代,受菩萨戒的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诏请慧超传授菩萨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梁武帝曾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智藏(慧约)受菩萨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均称菩萨戒弟子。由此可知菩萨戒曾经盛行于中国。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1 09:10回复
    菩萨戒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凡是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均可受持。《梵网经》中也说,菩萨戒为诸佛的本源,菩萨之根本。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1 09:10
    回复
      2025-08-10 15:0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菩萨道的根本精神就是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戒不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即大小乘一切戒律均被摄护,使断绝一切诸恶;总摄一切诸善功德,修行一切善事;广度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1 09:12
      回复
        菩萨戒具有积极向善的力量,小乘七聚戒中,造恶是有罪的,不积极修善是无罪的;而菩萨戒则既要止恶,也要积极行善。再者,小乘戒中,意业造恶,若不付诸行动,不算有罪。但是在菩萨戒中,恶念一生,即是犯罪,因而严格收摄六根,成为菩萨的心地戒。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1 09:12
        回复
          尽管戒法有大小乘之分,但是在行持上,大小二乘是互相成就,不能分开的。小乘戒为趋入大乘戒法的基石,大乘菩萨戒则能含容一切小乘戒律;小乘戒是以自修自度、涅盘解脱为主,大乘菩萨戒则是以慈悲入世,广利众生为目标。因此,大乘菩萨道所摄受的众生,广及六道;所修德泽,普被三根。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1 09:13
          回复
            因此,《梵网经菩萨戒》译出后,在中国各地结坛传戒,对出家新戒必于最后传授菩萨戒,合“初坛沙弥戒,二坛比丘戒”而称三坛大戒,此为中国大乘佛教戒法的特色,但追起源头,则始于凉州。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1 0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