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八尺吧 关注:5贴子:17
  • 0回复贴,共1

清凉江简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凉江历史久远,历代多有变迁,清凉江两岸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几千年来人们安居乐业,养育了众多的后代子孙,其中不凡文人墨客,官宦士农工商。由于资料有限,简要考证如下。
1、清凉江经流历代屡有更易,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五·真定府》载,春秋、战国时本与漳河为一,后世以枯洚河为洚水。自山西上党到广宗县经南宫、冀、衡水等县,至武邑县境复合于漳,今已湮废。漳河分清浊二流汇于海河入海。洚水又有明万历交河县志记载。清凉江北岸泊头市寺门村镇现有洚河寺王庄、望江店(望洚店)村名为证。
宋诗人范仲淹的
《尧庙》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干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大禹治水,最终平洚水史料已经无考,但有此诗为证。然而历代名称多变,几个县名称不一,有枯洚河、洚河、黄卢河、索卢河、老沙河、白沙河、清阳江、清凉江之称谓。而古地理学家又有降水、漳河、清河、淇水等不同解读依据,
民国交河县志载,漳水有清浊二流,并出山西上党郡,至临漳合流,到邱县分为两支。一支由广宗、平乡、巨鹿、到宁晋会滏阳河;一支由威县、清河、南宫、枣强、故城、武邑、景县、阜城、交河,下至青县鲍家咀,与运河汇合,为老漳河或古漳河。清康熙三十六年,两支漳水骤然而至馆陶,浸塞五十三年,州府商议卫河水弱,在馆陶筑堤全漳之水济卫运河,自此下游不复有漳河水,但是河道尚在可以考证,唯有名称不一,故城为索卢河、景州为张甲河、阜城为刘麟河,交河为洚水。
2、清凉江得名由明朱元璋练水师北巡,漳水一夜变清,过古清阳,故城县有“朱往驿”为清凉江、清洋江谐音之证。
清凉江自后八尺高村西南到东北,全长3300米,北河堤平均宽80米,河面宽100米,河床每侧平均宽30米左右。现在的清凉江是1969年在原来的河面加宽开挖的人工河。起因是河北省1963年8月暴雨,雨区分布广,暴雨日降雨量大于50mm的雨区面积最大达8万多平方公里。3天降雨量大于50mm及7天降雨量大于100mm的雨区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了该流域历次发生过的暴雨的雨区面积;暴雨强度大,6小时以上的各种历时的降雨都比本流域的记录大,主要暴雨达700至1500mm,比常年同期多7至10倍。暴雨中心河北省内邱县獐么村7天降雨量达2050mm,雨量之大为我国大陆7天累计雨量最大记录。
由于暴雨主雨峰自南向北移动,致使上游各支流洪水,几乎同时自西部山区穿越京广铁路,泄入平原。洪水流量大78000立方米/秒。由于平原地区河道狭窄平缓,无法承泄突来的大洪水,不少河段堤防漫溢溃决,洪水四处漫流,平地行洪,冀中、冀南平原及天津市南郊广大地区一片汪洋。海河流域南部三水系洪水,其水量之大、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广,为该地区所罕见。7天降雨总水量达600亿立方米,产生的径流量为270亿立方米,8月份产洪总量为301亿立方米。“63.8”暴雨洪水,全流域有143个县(市)受灾,其中35个县(市)受淹,35个县(市)被水围困,死亡5881人;受灾耕地面积7294万亩,成灾面积6022万亩;损失约60亿元,国家为救灾、善后恢复水毁工程等,增加开支约10亿元。
3、现在的清凉江是1968年、1969年两个秋冬季,加宽加深人工挖掘而成。清凉江系统,由东风渠、老沙河、清凉江3条骨干排水河道连接而成。东风干渠线路由魏县大王村漳河北岸,到后固寨至安寨,于安寨渠口汇入老沙河,全长43.3km。经丘县、于威县牛家寨汇入清凉江,全长83.0 km;老沙河至牛寨接清凉江,泊头境内行至寺门村镇张吉草村有洚河分流,行至齐桥镇南王庄村有倒流河汇入,洼里王镇三岔河处有江江河汇入,至文庙处有老盐河汇入,于文庙东黄蛮庄北向分支黑龙港,至乔官屯、楚贾杜全长200公里,泊头境内自西新店乡秦村到文庙镇楚贾杜约65.3公里,过运河接南排河干流经沧县、黄骅南排河镇入海,长89公里。清凉江流域面积4659平方公里。清凉江根治两年后竣工,清凉江成为现在的模样,至今清凉江流域没发生水患。
题清凉江
江河一条洚洚水,山岳千里飒飒风,
两岸桃梨花争俏,万家鼓乐庆年丰。
清凉江历史文化价值深厚,有待挖掘,谨以此文抛砖引玉,请大家补充更正。
2025年3月2日 段玉海


IP属地:河北1楼2025-03-14 20: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