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媒体吧 关注:11,486贴子:33,783
  • 15回复贴,共1

关于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22卷附录中无名脸谱1、2的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22卷附录中无名脸谱1、2的考证,结合文献研究与视频资料分析,可作出以下推论,如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讨论:
无名脸谱1、2为某个仅存在于书面记录的剧本(尤其是神鬼戏)的角色的脸谱,亦或是属于某个在wg期间遗失损毁的剧本的角色。理由如下:
一、剧目传承的断层性特征
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逾5000个,但在视频平台上常见且被多次翻拍高清化的仅有部分剧目,这种巨大落差源于特殊剧目的传播局限性。根据文献和视频资料记载,莆仙戏中《目连救母》《田公踏棚》等带有巫术性质的剧目,长期作为祭祀、驱邪的仪式性演出存在,其表演场域多局限于宗祠庙会,鲜少进入大众传播渠道。这种"非观赏性"特质导致相关脸谱图谱在现代化进程中更易流失。例如《田公踏棚》作为开台仪式剧,目前b站能搜到的均为低画质旧版。
二、脸谱形制的文化隐喻
无名脸谱1的夸张面部纹样(如扭曲眉形、异色区块)符合莆仙戏丑角"鼻梁涂白"的传统程式,而脸谱2的獠牙、赤红主色及火焰纹样,则与文献记载的火判官、龙王等神怪角色特征高度吻合。(此处皆存疑)
三、特殊历史时期的传承断裂
wg前,莆仙戏的发展一片繁荣,当地政府和剧团抢救发掘了大量传统剧目,b站视频莆仙戏张协状元的片首便记录了1950s找回这个传统剧目的过程,这需要大量老艺人的口述与回忆才能完成。但在wg期间,因破除封建迷信和拔毒草,一大批传统剧目遭到毁坏,这种明显是巫文化仪式的应该是第一批遭到破坏的。
四、巫傩文化的深层基因
莆仙戏脸谱创作始终承载着"驱邪纳吉"的原始功能。从唐代"江东梅妃"传说衍生的戏神崇拜,到《目连戏》中保留的"叩地狱门"等傩戏科介,均印证其与闽中巫文化的深度交融。脸谱2的火焰纹与獠牙设计,这种文化基因在现代化转型中逐渐隐入文献夹缝。
附录:
网络上关于莆仙戏发展历程文章的摘录:
据1962年调查统计,莆仙戏传统剧目有5000多个、8000多本,其中与宋元时期南戏有关的剧目,除了被称为“戏文之首”的《王魁》与《蔡伯喈》外,还有《张协状元》、《郭华》、《陈光蕊》、《刘文龙》、《刘锡》、《王祥》、《朱买臣》、《赵盾》、《杀狗记》、《小孙屠》、《苏秦》、《刘知远》、《王十朋》、《老莱子》、《董永》、《乐昌公主》、《王焕》、《姜诗》、《高文举》等81个,有抄本流传下来的共57个,其中被称为“宋元戏文”三种之一的《张协状元》,是目前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一本南戏剧目。与此同时,莆田、仙游两县文化主管部门和编剧小组,在发掘、整理传统遗产,开展艺术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组织人员,深入民间、剧团和流散艺人中,抢救、挖掘、征集到大批演出抄本、音乐曲牌和历史文物,并记录出许多口述本。至1962年7月,全省挖掘抢救戏曲传统遗产现场会在莆田召开时,共收集有传统剧目5619多个,其中1020个剧目是新发掘发现的,演出抄本8000多册,音乐曲牌1000多支,仅与《南词叙录》对照,就有《张洽》等81个剧目与宋元南戏同名。又如1956年,从民间抢救、挖掘的剧本《傅天斗》(莆仙戏目连戏的一种),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献。此外,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先后整理、编印有《莆仙戏传统科介》、《莆仙戏传统舞台美术》等书稿。“WG”期间,莆仙戏遭到严重破坏,《团圆之后》、《春草闯堂》、《三打王英》等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剧目,被打成“毒草”受到批判,许多艺人受迫害,剧团被撤销。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1 09:31回复
    参考文献:
    [1].莆仙戏[EB/OL].
    [2].戴雨欣. 巫文化视域中的莆仙戏研究[D]. 陕西:西安音乐学院,2023.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1 09:31
    回复
      2025-08-07 10:32: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现存剧目的数量和内容,均来源自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电子版来自zlib。另给出1958年书面资料记载的剧目作对比。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1 09:33
      回复
        左边的脸谱好像一只兔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21 10:09
        收起回复
          这本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从哪里找到的我怎么都找不到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3-21 11:04
          收起回复
            各位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莆仙戏中目连救母-开荤咒势这出戏,其中用蒙住脸的演员跟在角色身后镜像模仿动作来扮演魂魄的表现形式颇为超前。后面扮演鬼怪的演员特殊的步伐身段也强烈突出了非人感。(本人并非专业戏曲爱好者,部分用词可能不准确,望各位海涵。)这类科介在丛书里有大篇幅记载,理应有一系列相关的戏剧或桥段但流传到现在都视频资料却少之又少。
            附丛书中关于目连救母的相关页面: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1 14:57
            收起回复
              能不能直接去莆田找,可能有残存资料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1 15:26
              收起回复
                没想到这东西竟然还能有更新。在寻找脸谱其休的出处时,偶然发现这两幅脸谱除了配色以外基本一致。基于海龙王这一出发点,发现了有一篇详细介绍莆仙戏中西游记的文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763763777210579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3 10:49
                回复
                  2025-08-07 10:26: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注意到其中提及到了丛书第14卷,经查阅后,发现其中记载的西游记相关剧情里非海龙王的龙王角色有两个:泾河龙王和乌鸡国国王待的那个井底的龙王(疑似有更多,但我只是翻了每个章节首的角色表,部分配角未在这个表里写出名字)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23 10:55
                  回复
                    同时文章结尾和丛书十四卷的后记都提到了一个问题:这些戏目似乎并没有在现代完整的表演过了(丛书出版时间2011年,后记脚注时间为2008年),就算是有大多数也遵顺传统,演出一些八仙祝寿或者三藏诵经的场面来辅助目连戏成为超度仪式的一部分(网络上有八仙祝寿的片段,但分辨率太低无法辨认脸谱细节)。同时考虑到戏班子演出的受益和人气问题(非大棚戏,在乡间搭起的舞台上或者剧院里),剧组可能同大多数其他戏曲种类一样表演人气高的西游记常规选段(如大闹天宫、猪八戒娶亲、三打白骨精,附京剧中常见西游记选段,来自b站)。一个作为开头引出取经故事的泾河龙王在这种情况下似乎逐渐失去了存在地位,最终可能演变成了只存在于剧本记载中的角色,这个原本属于他的脸谱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这只是一种猜测,并未证实该脸谱就是泾河龙王。)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23 11:08
                    收起回复
                      我感觉第一个脸谱的三瓣嘴、大门牙和狭长的脸部像兔子或者啮齿类动物?放到西游记里可能就是假扮天竺国公主的玉兔精或者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26 0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