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3日漏签0天
延吉吧 关注:254,102贴子:2,666,213
  • 看贴

  • 团购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延吉吧
>0< 加载中...

延边不仅是“足球之乡”,更加大力提倡“儒教之乡”的口号!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高丽雄鹰
  • 夏之山秀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与汉族对比,为什么中国朝鲜族保留儒教好?
中国只有朝鲜族和汉族是儒教民族。
20世纪初的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胡适等)中否定了儒教,但中国朝鲜族并没有经历过所谓的否定儒教的“新文化运动”......
朝鲜被日本亡国以后, 儒教成了反日斗争的思想武器。
20世纪初,朝鲜族中的儒林人士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东北,在延边开设私塾对青少年讲授《四书》《五经》,宣传反日思想,激发反日斗志。
现在朝鲜族比汉族更好的保留了儒教中的合理的部分,并且适应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又改造了儒教了。即扬弃。
中国朝鲜族在儒教的制度延续性(千年官学传统)、文化渗透深度(宗族伦理、艺术具象化)及现代存续强度(国家仪式、教育政策)上显著超越汉族。这一差异源于两地不同的历史整合路径与文化适应策略。
.......如今的汉族人身上很难见到儒教的痕迹.,孔子提倡的“礼仪”已渗透到朝鲜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韩国学者研究,朝鲜族聚居区至今保持着东亚洲最完整的儒教仪轨体系,其婚丧祭祀等民俗中仍可辨识出《朱子家礼》的完整结构。
============
二:当代朝鲜族教育体系中的儒教教育
历史上,儒学通过教育、科举制度等途径深刻影响朝鲜族社会结构,成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至当代,朝鲜族教育体系中仍延续着对儒学经典的重视.
朝鲜族学校在教授朝鲜语的同时,将汉语文作为必修课,教材中常选编《论语》《孟子》节选,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中国朝鲜族的儒学教育实践,为研究儒家文化在跨境民族中的适应性提供了鲜活样本。
=========
三:国家政策上保护朝鲜族优秀的儒教传统文化
..........中国政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推动儒学经典进入少数民族教育体系,朝鲜族学校成为试点之一。
朝鲜族聚居地区(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教育、艺术等领域注重儒学思想的传播,例如通过双语教育、传统节日活动等形式强化文化认同。
..........现代保护政策虽未直接针对“儒教”单独立法,但通过整体性文化保护措施,支持包含儒学元素的朝鲜族文化实践。
如朝鲜族农乐舞、冷面等被列入文化保护范畴,间接促进与儒学相关的礼俗、伦理观念的延续。
........中国以法律框架和多元文化政策为依托,将朝鲜族儒学传统纳入民族文化保护体系,通过维护文化多样性、支持区域自治等方式实现对其的间接保护..
=========
四:大力提倡“儒教之乡”的口号
复兴儒教对延边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能吸引更多的中日韩儒教爱好者访问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促进当地的旅游业。


  • 龙井胖子
  •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朝鲜族连文字语言都快失传了,还儒教?


2025-08-03 19:45: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197592176
  • 醇味酱汤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蚌埠住了


  • 高丽雄鹰
  • 夏之山秀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朝鲜族保留儒教传统较为完整,主要源于以下历史与文化因素:
=================
一、早期儒学东传的历史基础
1. 朝鲜半岛的儒学根基
儒学最早于公元前3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并在公元4世纪成为官方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朝鲜王朝(1392-1910年)更将儒教定为国教,全面渗透政治制度、教育体系及生活习俗,为朝鲜民族奠定了深厚的儒学社会基础。
2. 迁入中国后的文化延续
清朝咸丰年间,朝鲜人大规模迁入中国形成朝鲜族,其文化虽在中国本土化,但仍继承了朝鲜半岛的儒学传统,如家谱制度、孝道伦理等。族谱编纂周期(约30-40年)和姓氏文化均体现了儒家宗族观念的制度化保留。
=================
二、儒家价值观的实践与融合
1:核心伦理的日常化
中国朝鲜族将“仁、礼、孝、学”等儒家理念融入生活,成为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
例如,朝鲜族家庭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延续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
2:制度性传承机制
历史上,朝鲜族通过设立儒学学府(如新罗时期首都的儒学最高学府)系统化传承儒家经典2这种教育传统在迁居中国后通过家族、社区活动得以延续。
=================
三、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保留
1. 文化融合中的选择性坚守
朝鲜族在与中国其他民族交融过程中,通过强化儒教伦理(如忠孝观)巩固族群边界,同时结合中国社会特点调整实践方式,例如将儒家礼仪与少数民族政策相结合。
2:近现代转型中的文化韧性
尽管朝鲜半岛近代曾出现“儒学亡国论”的批判,但中国朝鲜族因远离半岛政治变动,更完整保留了传统儒教习俗。这种稳定性亦得益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政策。
综上,中国朝鲜族对儒教的保留是历史迁移、文化制度与社会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继承了朝鲜半岛的儒学正统性,又通过本土化实践使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得以延续。


  • 高丽雄鹰
  • 夏之山秀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朝鲜族保留儒教传统的影响需辩证看待,其文化价值与社会适应性呈现双向作用:
一、文化传承与社会整合的积极意义
1:强化族群认同与文化独特性
朝鲜族通过儒家伦理(如孝道、宗族制度)维系民族边界,族谱编纂和姓氏文化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符号26。这种文化标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了族群凝聚力,
例如延边朝鲜族通过家谱馆系统化保存了200余种姓氏的历史记忆。
2: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儒家“礼治”思想深刻影响朝鲜族礼仪规范,延边地区礼仪文化中强调尊卑有序、和谐共处,减少了社区内部冲突。
朝鲜族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如“学而优则仕”观念)也提升了整体教育水平,形成人力资本优势。
跨文化对话的历史纽带
作为最早接受儒学的海外群体,朝鲜族文化延续了中韩儒学交融的千年脉络。
例如朝鲜王朝将儒学定为国教的政治实践,为东亚儒家文化圈提供了制度参照,这种历史遗产在当代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
===========
二、现代化转型中的潜在挑战
1: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张力
儒家等级观念可能制约性别平等和个体自由发展,例如朝鲜族家庭中长辈权威的绝对化,与青年一代的独立诉求存在冲突6。部分研究指出,朝鲜半岛近代“儒学亡国论”的批判亦提示过度依赖传统的风险。
2:文化符号的功能性弱化
年轻一代对祭祖、族谱修订等仪式的参与度下降,导致儒家伦理传承出现断层。城市化进程中,朝鲜族聚居区解体加速了传统社区纽带的松弛,削弱了儒家文化的实践场景。
===========
三、动态调适的可能性
当前朝鲜族儒教传统已展现适应性变革:
延边地区将儒家礼仪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通过“农乐舞”“花甲礼”等非遗项目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中国民族政策为传统文化提供制度保障,例如通过博物馆、学校课程等途径重构儒家文化传播方式。
结论
朝鲜族保留儒教传统总体上利大于弊,其文化内核(如伦理秩序、教育理念)仍具现实价值,但需通过创新载体和包容性阐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这一过程既需尊重文化主体性,也应避免将儒学固化为封闭体系。


  • 高丽雄鹰
  • 夏之山秀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谁是儒教文化的当代继承人代表?
当然是中国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躲过了“否定儒教”的两次思想文化运动。
近代朝鲜半岛出现过的“儒学亡国论”和否定儒教的20世纪初的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中国朝鲜族聚居区至今保持着东亚洲最完整的儒教仪轨体系
延边享有“教育之乡”“礼仪之乡”“歌舞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再加一个“儒教之乡”的口号。
发展延边的旅游业,就是靠山吃山,靠儒教吃儒家


  • 高丽雄鹰
  • 夏之山秀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目前儒教对朝鲜族来说利大于弊。
例如朝鲜族“农乐舞”(世界文化遗产,农乐舞中包含儒学相关的礼俗、伦理)等等促进延边旅游业,不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而且成了一部分人谋生的工具。
没有商品经济参与的所谓的儒教的“批判的保留”(扬弃),也是毫无意义。
——就是靠山吃山,靠儒教吃儒教。
能创收的儒教才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有生命力的儒教。


  • kimbong723
  • 醇味酱汤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有权的,有钱的都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儒教那么厉害他们会把孩子送出国吗?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延吉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