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记》
庆历五年秋,李公易奉命镇守河东。越明年,时和岁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公念及鹳雀楼乃天下四大名楼之一,自唐王之涣题咏后,屡经兵燹,楼阁倾颓。遂发帑金百万,鸠工庀材,增筑三层飞檐,外饰琉璃瓦,内嵌青玉栏杆,使楼身高逾百尺,巍峨若凌霄。更择当代名儒诗赋,镌刻于楠木匾额,以彰千秋盛举。工竣之日,嘱予作文以记其胜。
予登楼凭栏,但见黄河如带,自昆仑东来,到这里忽转北流,形成天然阙门。西望太华诸峰,云雾缭绕,恍若仙宫楼阁;东眺汾水波涛,与楼影相接,浑然一体。朝则日轮初升,金辉洒落琉璃瓦,恍若金殿生烟;暮则月出沧溟,银汉倾泻玉栏杆,恰似瑶台星落。此真“衔远山吞大河”之奇观也,前人虽有“白日依山尽”之句,未足以尽其雄浑。
鹳雀楼之妙,首在三层回廊。下层镌《禹贡》山河图,中层列《诗经》草木谱,上层藏《汉书》星象仪。登楼者仰观天象,俯察舆图,可通古今之变。最奇者,二楼东南角设青铜浑天仪,昼夜运转,与楼外日月相应。李公曾笑谓:“此非楼,实乃天地枢机也。”
若夫霜降时节,黄河冰封如铁。楼前广场陈列铁甲战士俑,持戈而立,仿佛卫戍千年。朔风过境,旌旗猎猎,与楼上铜铃共鸣,声闻十里。夜半观星,北斗七星正对楼顶鸱吻,古人谓“楼星相应”,兆国家昌隆。
至若春分之日,楼前牡丹竞放,有“紫霞红”、“玉露香”诸品,花瓣大如碗盏。游人驻足,恍见武则天当年“明朝游上苑,花发满城香”之景。更有渔人唱和《采桑子》,其调悠扬婉转,与楼内编钟声交织,令人忘返。
嗟夫!古之仁人,登楼岂止观景?昔范文正公登岳阳楼而忧天下,今李公修鹳雀楼以安边陲。楼虽土木所筑,然其中蕴含:一楼藏古今之智,二楼纳天地之象,三楼立社稷之忧。此非普通楼阁,实乃华夏文明之脊梁也!
时二零二五年春,墨澜逸客敬撰
庆历五年秋,李公易奉命镇守河东。越明年,时和岁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公念及鹳雀楼乃天下四大名楼之一,自唐王之涣题咏后,屡经兵燹,楼阁倾颓。遂发帑金百万,鸠工庀材,增筑三层飞檐,外饰琉璃瓦,内嵌青玉栏杆,使楼身高逾百尺,巍峨若凌霄。更择当代名儒诗赋,镌刻于楠木匾额,以彰千秋盛举。工竣之日,嘱予作文以记其胜。
予登楼凭栏,但见黄河如带,自昆仑东来,到这里忽转北流,形成天然阙门。西望太华诸峰,云雾缭绕,恍若仙宫楼阁;东眺汾水波涛,与楼影相接,浑然一体。朝则日轮初升,金辉洒落琉璃瓦,恍若金殿生烟;暮则月出沧溟,银汉倾泻玉栏杆,恰似瑶台星落。此真“衔远山吞大河”之奇观也,前人虽有“白日依山尽”之句,未足以尽其雄浑。
鹳雀楼之妙,首在三层回廊。下层镌《禹贡》山河图,中层列《诗经》草木谱,上层藏《汉书》星象仪。登楼者仰观天象,俯察舆图,可通古今之变。最奇者,二楼东南角设青铜浑天仪,昼夜运转,与楼外日月相应。李公曾笑谓:“此非楼,实乃天地枢机也。”
若夫霜降时节,黄河冰封如铁。楼前广场陈列铁甲战士俑,持戈而立,仿佛卫戍千年。朔风过境,旌旗猎猎,与楼上铜铃共鸣,声闻十里。夜半观星,北斗七星正对楼顶鸱吻,古人谓“楼星相应”,兆国家昌隆。
至若春分之日,楼前牡丹竞放,有“紫霞红”、“玉露香”诸品,花瓣大如碗盏。游人驻足,恍见武则天当年“明朝游上苑,花发满城香”之景。更有渔人唱和《采桑子》,其调悠扬婉转,与楼内编钟声交织,令人忘返。
嗟夫!古之仁人,登楼岂止观景?昔范文正公登岳阳楼而忧天下,今李公修鹳雀楼以安边陲。楼虽土木所筑,然其中蕴含:一楼藏古今之智,二楼纳天地之象,三楼立社稷之忧。此非普通楼阁,实乃华夏文明之脊梁也!
时二零二五年春,墨澜逸客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