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塔笔记吧 关注:1,164贴子:4,555
  • 3回复贴,共1

安得蒙和C关于艾伦的共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具体内容没有提及,不过结合背景+线索已经足够拼凑了。
需要知道前提:
1,首相和高层对艾伦的态度一直是卸磨杀驴。
2,C虽然在替首相办事,但在白厅里他是支持和nc和谈的主和派,安得蒙和丘吉尔是过去边缘的主战派。所以丘吉尔上位后,安得蒙很快就得到了提拔。
全文除了“谈话”,C,艾伦,安得蒙,三人的再次相聚登场,是最后在战时内阁时艾伦爆雷的时候。
所以,我们需要从这段剧情中抽丝剥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26 14:14回复
    1,解密机项目是首相亲自委派给C,C再提名的艾伦,后来能顺利接手,说明首相是知情的。而艾伦的背景问题导致他本就难以获得信任,安得蒙因此察觉到,试图利用艾伦的远不止C一人,C更多像是一个执行者,而真正的决策者来自于更高的权力层。
    因此,谈话的时间节点正好紧贴在C正式将解密机项目交由艾伦之后。
    安得蒙与C会谈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确认这一点,也正因如此,他才对艾伦说:“我曾经告诉过你,不能完全相信C。”
    2,高层迫切需要艾伦的协助,但却不愿对他投入充分信任。因此,艾伦接手了解密机项目,也注定会在事后遭到清算。
    由于C彼时还是安得蒙的顶头上级,安得蒙无权干预和获知具体的计划,这才促成了这次【谈话】的发生。
    安得蒙需要为艾伦设下一层保障——如果最后万一真的到了一切都不可挽回的那一步,作为执行者的C,可以留艾伦一命。
    后来在战时内阁,C通过提前安排好的密文向艾伦发难,其实就是高层要处置艾伦的时间已经到来。
    “坚决处置艾伦”是高层交给C的明确任务。而艾伦身为战时一号办公室负责人,没有步入前面已知的负责人林顿·布朗,以及母亲简·卡斯特的后尘,则是C和安得蒙之间的共识,或者说是妥协。
    这时还C尚未下台,完全可以毫不留情地按照权力层的指示直接将艾伦置于死地,然而,他选择默认安得蒙的干预,饶了艾伦一命。
    3,C自然不可能无故让步。
    在之前的谈话中,安得蒙大概让他意识到了一件事,当然,这件事C自己也应该大致意识到了
    正如C不可能真正信任艾伦,首相也不可能真正信任C。
    张伯伦zf倒台后,安得蒙能够如此迅速崛起并对他构成威胁,正是现任首相丘吉尔提拔主战派将领的布局所致,利用安得蒙来牵制在白厅中颇具权势和声望,但并非同党的C。(图片用于大致方便理解)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3-26 14:17
    回复
      2025-08-10 07:54: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随着战争不断升级,以主战派为核心建立的战时体制势必会逐步清除权力核心中的异己,以提高战时决策效率。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代表,丘吉尔绝不会容忍曾明确支持与nc和谈的C,C也注定会被抛弃。
      尽管C仍保有一定影响力,但若想保全zz遗产体面地退场,他必须在艾伦问题上与安得蒙达成共识——艾伦活着,作为z敌的安得蒙才会放过他。
      4,虽然不管C是否同意,安得蒙最终确实在逐渐取代了他的地位,而他自己因选错阵营而日渐被边缘化。
      巧合的是,在艾伦在战时内阁出事(1940年11月12日),即清算艾伦的计划发动几天前,张伯伦噶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3-26 14:18
      回复
        这表明,以主战派为核心的权力内部结构会更加集中,迫使C必须尽快作出选择。
        艾伦是安得蒙取代他必须付出的代价,既是指安得蒙无法在这个节点为艾伦出面,也指艾伦还能安然无恙地站在这里,说明至少在他下台前,以及作为将卡斯特母子逼入这种困境的罪魁祸首,最终依旧能从这场权力漩涡中全身而退。所以才会泰然自若地提到自己乡下还有养老的农庄。
        当然,这些都是潜浮于表面,1940年时,战争远未结束,战火会逐渐蔓延到全世界,安得蒙都能通过战争硬把艾伦保到战后,C下台后残存的ZZ力量是否足以能让他独善其身,就不得而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3-26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