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骄皇22:凶兽的爪牙】
袁绍曹丶操离开洛阳之前
洛阳皇宫之内,西凉军士在汉献帝刘协面前,强行抱走宫女,加以淫辱。
宫内的其他宫女均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悲哀,不住地流泪,因为进入后宫的军士可不止是眼前这一个……
少年皇帝刘协对此爱莫能助,因为在这个时候,他眼前有三个人在:
相国董卓丶吕布加入前西凉军第一战将华雄丶董卓女婿兼头号军师李儒
董卓正在向刘协「商议」「两件大事」—
就汉室而言,这两件事确实很「大」。
因为这两件事关乎了两件秘宝—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斩蛇之剑「天剑」!
刘协登上天子宝座,但这两件秘宝竟都不翼而飞。
两大秘宝乃是帝位传承的关键之物,董卓居然向刘协「询问」秘宝的下落,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事实上,作为臣子,董卓有胆量身穿明黄长袍入宫,已是僭越行为,论罪当诛。现在即使作出类似於「问鼎」的行为,也只是罪上加罪,不算甚麽大事了。
刘协面对董卓的质问,却是轻描淡写地将问题带过。
玉玺下落推到十常侍之乱时,皇廷大乱,玉玺何在自然谁也不知。
至於天剑……刘协的回答更绝!他直指董卓杀掉刘辩,刘辩自然无法将天剑下落告诉自己了!虽然,刘辩好像也不知道!
最后,刘协非常生气地说:
「哼!一切政事都是相国大人你说了算吧!这麽想找到玉玺丶天剑,你大可以命人翻转洛阳呀!」
董卓连连质问,却得到这种回答,他的手下华雄第一个被气到,如果不是李儒阻止,他恐怕早就出手教训这个由董卓捧出来的皇帝。
董卓面色一暗,伸掌按在刘协的冕旒之上,竟是不怒反笑,说小皇帝的话十分正确,洛阳既在自己手中,慢慢找也不迟。
董卓三人离开大殿,华雄不明白为何董卓要废刘辩这个容易控制的废物,反而要立刘协这个相对强势的天子。
董卓没有回答华雄,但李儒却明白个中道理。一则是要向世人昭示自己能够废立皇帝,大权在握,二则是享受驾驭强者的滋味。
董卓离殿之际,西凉军士们正在宫内追逐宫女。董卓冷眼旁观,叫李儒定要找到天剑和玉玺,并且要留意诸位大臣的动向。
董卓要找到两大秘宝,只因这两件秘宝的价值不在於其珍稀,而在於其象徵性—
巅峰权力的象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植府中
卢植丶朱儁丶皇甫嵩三大将军聚首一堂,可惜,他们的「将军」称号早已过时。
三人本以为黄巾贼灭丶十常侍诛,天下当恢复太平,讵料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董卓比黄巾贼和十常侍更加可怕。
可惜,他们手上无兵,根本无法与掌握西凉大军的董卓抗衡。
卢植不住叹息,自知无能为力,於是便修书给两位弟子公孙瓒和刘备,望他们能够带兵前来勤王。
卢植的想法自有其道理,然而,朱儁丶皇甫嵩心中仍有忧虑……
世上有人能打得过董卓座下头号猛将吕布吗?!
如果没有,袁隗就是最佳的榜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府之内
袁绍不断地咒骂着,他骂董卓。
在袁绍看来,十常侍之死,袁氏应记首功,但功劳竟被董卓夺去,自是忿忿不平。
袁隗心中一叹,袁绍这笨蛋难道不明白吗?董卓大军既至,就算袁绍不杀十常侍,大局也不会改变的。
袁隗细察局势,认为董卓尚需要袁氏的「归顺」和「支持」,袁氏暂保无虞。
如今袁氏该做的,应是一面讨好董卓,另一面则号召天下州牧刺史,结成联盟,讨伐董卓。
袁隗既然负责前一样,后一样则由袁绍代劳!
袁绍心中一惊,面带难色,认为没有叔父提点,自己不可能成事。
袁隗心中不悦,指颜文二将虽然闭关,但他手下仍有田丰丶沮授丶许攸诸位军师,大事必成。
袁绍曹丶操离开洛阳之前
洛阳皇宫之内,西凉军士在汉献帝刘协面前,强行抱走宫女,加以淫辱。
宫内的其他宫女均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悲哀,不住地流泪,因为进入后宫的军士可不止是眼前这一个……
少年皇帝刘协对此爱莫能助,因为在这个时候,他眼前有三个人在:
相国董卓丶吕布加入前西凉军第一战将华雄丶董卓女婿兼头号军师李儒
董卓正在向刘协「商议」「两件大事」—
就汉室而言,这两件事确实很「大」。
因为这两件事关乎了两件秘宝—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斩蛇之剑「天剑」!
刘协登上天子宝座,但这两件秘宝竟都不翼而飞。
两大秘宝乃是帝位传承的关键之物,董卓居然向刘协「询问」秘宝的下落,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事实上,作为臣子,董卓有胆量身穿明黄长袍入宫,已是僭越行为,论罪当诛。现在即使作出类似於「问鼎」的行为,也只是罪上加罪,不算甚麽大事了。
刘协面对董卓的质问,却是轻描淡写地将问题带过。
玉玺下落推到十常侍之乱时,皇廷大乱,玉玺何在自然谁也不知。
至於天剑……刘协的回答更绝!他直指董卓杀掉刘辩,刘辩自然无法将天剑下落告诉自己了!虽然,刘辩好像也不知道!
最后,刘协非常生气地说:
「哼!一切政事都是相国大人你说了算吧!这麽想找到玉玺丶天剑,你大可以命人翻转洛阳呀!」
董卓连连质问,却得到这种回答,他的手下华雄第一个被气到,如果不是李儒阻止,他恐怕早就出手教训这个由董卓捧出来的皇帝。
董卓面色一暗,伸掌按在刘协的冕旒之上,竟是不怒反笑,说小皇帝的话十分正确,洛阳既在自己手中,慢慢找也不迟。
董卓三人离开大殿,华雄不明白为何董卓要废刘辩这个容易控制的废物,反而要立刘协这个相对强势的天子。
董卓没有回答华雄,但李儒却明白个中道理。一则是要向世人昭示自己能够废立皇帝,大权在握,二则是享受驾驭强者的滋味。
董卓离殿之际,西凉军士们正在宫内追逐宫女。董卓冷眼旁观,叫李儒定要找到天剑和玉玺,并且要留意诸位大臣的动向。
董卓要找到两大秘宝,只因这两件秘宝的价值不在於其珍稀,而在於其象徵性—
巅峰权力的象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植府中
卢植丶朱儁丶皇甫嵩三大将军聚首一堂,可惜,他们的「将军」称号早已过时。
三人本以为黄巾贼灭丶十常侍诛,天下当恢复太平,讵料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董卓比黄巾贼和十常侍更加可怕。
可惜,他们手上无兵,根本无法与掌握西凉大军的董卓抗衡。
卢植不住叹息,自知无能为力,於是便修书给两位弟子公孙瓒和刘备,望他们能够带兵前来勤王。
卢植的想法自有其道理,然而,朱儁丶皇甫嵩心中仍有忧虑……
世上有人能打得过董卓座下头号猛将吕布吗?!
如果没有,袁隗就是最佳的榜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府之内
袁绍不断地咒骂着,他骂董卓。
在袁绍看来,十常侍之死,袁氏应记首功,但功劳竟被董卓夺去,自是忿忿不平。
袁隗心中一叹,袁绍这笨蛋难道不明白吗?董卓大军既至,就算袁绍不杀十常侍,大局也不会改变的。
袁隗细察局势,认为董卓尚需要袁氏的「归顺」和「支持」,袁氏暂保无虞。
如今袁氏该做的,应是一面讨好董卓,另一面则号召天下州牧刺史,结成联盟,讨伐董卓。
袁隗既然负责前一样,后一样则由袁绍代劳!
袁绍心中一惊,面带难色,认为没有叔父提点,自己不可能成事。
袁隗心中不悦,指颜文二将虽然闭关,但他手下仍有田丰丶沮授丶许攸诸位军师,大事必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