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莫YY。纠正一下,陀螺仪是用来确定飞行姿态而不是用来定位的。弹道导弹的定位方式是预先人工设定,而不是发射后寻的并定位的。你需要搞清楚它的定位方式。还有,目前我们装备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又达到足够射程的,使用的都是液体燃料,而不是固体燃料,填装燃料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进出大气层需要半个小时,而不是5分钟,5分钟击沉这是一个神话。第3处错误,弹道导弹是通过惯性制导,而不是雷达制导,你所说的再入大气层后的雷达制导叫做末端制导,末端制导是用来修正弹道而不是确定弹道的,弹道在一开始就已经设计好,末端制导只能稍微改变。末端制导是在平流层开始发挥作用,以弹道导弹十几马赫的速度,以从平流层到达海平面的距离,末端制导顶多只能改变十几公里的偏差,而尼米兹级航母的航速普遍在40节以上,人家在机动时间内已经走没影了。
还有,你还没有理解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航母在哪里,怎么打? 我们的卫星大约是1小时飞临一次领海上空,这种侦察手段离实时定位差太远。那么你怎么知道它们在哪儿? 不要说实时跟踪定位,就是初次定位都做不到。人家来了,但是人家在哪儿? 不知道。 就算搞伏击,在海平面上成功率接近于0,就算运气好,碰对了,知道了人家在哪,1小时后呢? 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差距。 航母战斗群的对空防御打击半径、对地打击距离、反潜半径,都是我们目前条件根本无法企及的,所以才有了所谓的“非对称”、建立在梦境基础上的“饱和攻击”。我们的目前的装备条件并不比96年有根本性的改变,当时人家从180公里宽的海峡内大摇大摆走过去,而且只有一个战斗群。现在和当时比,我们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