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境外直接投资)备案近年来确实变得更加严格。主要原因如下:防范金融风险2:部分企业利用 ODI 渠道进行非法资本转移、违规外汇操作和虚假投资等行为,给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带来风险。为规范 ODI 活动,遏制资本外流,监管加强对企业资质、实力以及投资项目的审查,尤其关注敏感行业和地区投资。适应国际环境变化5:国际贸易关系变化,如贸易战、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调整等,影响跨境投资政策。同时,各国对外国投资监管加强,中国为保障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合规,与国际监管环境接轨,调整 ODI 政策,加强审查确保投资符合国际规则和当地法规。优化投资结构6: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向国家鼓励的行业和领域,如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房地产、酒店、影城等非鼓励类行业投资严格限制。加强信息透明度:监管机构调整企业跨境投资信息披露要求,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等部门和银行协作更加紧密,形成监管网络,要求企业提供更详细准确投资信息,包括资金来源、用途、项目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等,确保投资真实合规。从具体政策变化来看,部分地区对新设主体快进快出办理 ODI 备案进行限制,加强对企业资质和实力审查,要求新设主体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2。同时,外汇管理方面,企业外债的备案登记制已转为审核登记制,要求明确资金用途,确保用于合规境外投资项目3。此外,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如涉及未经国家批准的军事工业核心技术和产品输出、运用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工艺产品等境外投资不予备案或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