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吧 关注:6贴子:141
  • 2回复贴,共1

明朝官服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朝官员的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在穿着场合、服饰特点、象征意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以下是详细的比较:
一,祭服:
皇帝亲祀郊庙、社稷时,文武官员分献陪祭,一至九品官,上衣为白纱中单,上装为皂领缘青罗衣,下装为赤罗裳和赤罗蔽膝,颈挂方心曲领。冠带、佩饰与朝服相同。体现对神灵的敬畏和尊重,彰显官员的等级和身份。
二,朝服:
朝廷举行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等重要朝会时,文武官员,戴梁冠,穿赤色罗织衣裳。冠梁数和绶带颜色、纹饰区分品级。彰显官员的威严和尊贵,体现朝廷的礼仪和秩序。
三,公服:
每日早晚朝奏事、侍班、谢恩、见辞时,以及外放的官员每日清晨上堂时,一至四品,绯袍红色;五至七品:青袍;八至九品:绿袍。戴幞头,束带。体现官员的品级和身份,便于在朝堂上识别和交往。
四,常服:
官员上朝视事及在本衙署内处理公务时穿着,乌纱帽、团领衫、束带。文官袍衫为大袖,武官袍衫为窄袖。补子主要缀于官员的常服上,用于区分官员的等级和身份。腰带材质区分品级,如一品用玉,二品用犀牛角等。穿着较为随意和频繁,体现官员的日常形象和气质。
详细区别分析:
1. 穿着场合:
• 祭服:主要用于皇帝亲自主持的祭祀活动,官员陪祭时穿着。
• 朝服:用于朝廷举行的重要朝会,如大祀、庆典等。
• 公服:主要用于官员日常的朝堂活动,如奏事、侍班等。
• 常服:官员日常办公时穿着,更为随意。
2. 服饰特点:
• 祭服:色彩庄重,上衣为白纱中单,下装为赤罗裳,体现对神灵的敬畏。
• 朝服:赤色罗织衣裳,戴梁冠,冠梁数和绶带颜色、纹饰区分品级,彰显威严。
• 公服:袍服颜色区分品级,一至四品为绯袍,五至七品为青袍,八至九品为绿袍,袍上绣有不同花纹。
• 常服: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基本配置,文官袍衫大袖,武官袍衫窄袖,补子和腰带材质区分品级。
3. 象征意义:
• 祭服:体现对神灵的敬畏和尊重,彰显官员的等级和身份。
• 朝服:彰显官员的威严和尊贵,体现朝廷的礼仪和秩序。
• 公服:便于在朝堂上识别和交往,体现官员的品级和身份。
• 常服:体现官员的日常形象和气质,穿着较为随意和舒适。
综上所论,明朝官员的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在穿着场合、服饰特点、象征意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官员的等级和身份,也彰显了明朝朝廷的礼仪和秩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8 05:58回复
    武官补子新制:
    一品:猫熊;
    二品:狮子;
    三品:虎;
    四品:豹;
    五品:熊罴;
    六品:彪;
    七品:大象;
    八品:犀牛;
    九品:海马;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8 05:59
    回复
      2025-08-09 07:2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官服制度:
      紫色蜀锦:一二三品;
      红色云锦:四五品;
      蓝色云锦:六七品;
      黄色宋锦:八九品;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8 0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