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的行为)是人的在场(本质上如同面对自己);祭神如同神的在场(本质上是神我莫分)。
‘祭如在’完整的直译应是:祭什么就如同什么在(场)。而祭什么就如同什么在场的实质一定是‘祭’者自己的在场,就如同看什么都好的人自己一定的就是一个‘好’人,对什么都恨的人必然的他也会恨自己。
行为的意义或祭神的价值就在‘我’参与这一事件的行为之中,并且仅会在这一融合式的行为体验之中显现出来。
所以孔子说:我不参与的“祭”,就不应当定义为‘祭’(潜台词是形式不能替代实质,如果为了祭的形式而让他人去代替或仅供奉丰厚珍贵的物品都无意义没价值,因此不如不祭)。
祭和信是不分的,祭让你有信,信了才去祭。信和行动(行为)也是不分的,信就要行动,行动才代表你有所信~行动必有我、也必忘我。
信“神”就是幸福,然而“神”绝不会自以为是神~他没分别心,他不做我是神、你是人的分别事,否则他就不是神~所以信神就是信自己,所以能给我们以“信”。除此而外,别做它求,别无它给。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经》;“你将这些事向聪明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马太福音》——赤子,他的信任是不附加条件的。
如:应当。《左传.昭公二一年》“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如同’,是人类对这个世界万物互联最应当所以最合理的想象。
祭(的行为)是人的在场(本质上如同面对自己);祭神如同神的在场(本质上是神我莫分)。
‘祭如在’完整的直译应是:祭什么就如同什么在(场)。而祭什么就如同什么在场的实质一定是‘祭’者自己的在场,就如同看什么都好的人自己一定的就是一个‘好’人,对什么都恨的人必然的他也会恨自己。
行为的意义或祭神的价值就在‘我’参与这一事件的行为之中,并且仅会在这一融合式的行为体验之中显现出来。
所以孔子说:我不参与的“祭”,就不应当定义为‘祭’(潜台词是形式不能替代实质,如果为了祭的形式而让他人去代替或仅供奉丰厚珍贵的物品都无意义没价值,因此不如不祭)。
祭和信是不分的,祭让你有信,信了才去祭。信和行动(行为)也是不分的,信就要行动,行动才代表你有所信~行动必有我、也必忘我。
信“神”就是幸福,然而“神”绝不会自以为是神~他没分别心,他不做我是神、你是人的分别事,否则他就不是神~所以信神就是信自己,所以能给我们以“信”。除此而外,别做它求,别无它给。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经》;“你将这些事向聪明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马太福音》——赤子,他的信任是不附加条件的。
如:应当。《左传.昭公二一年》“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如同’,是人类对这个世界万物互联最应当所以最合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