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系之抗战尖兵吧 关注:102贴子:7,213

穿越小说抗战军中马前卒里的张北大捷有关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s://www.xrzww.com/bookdetail/109201
小说发布于息壤文学,请点击上面链接
作为汤恩伯起家部队的第89师,每班装备有轻机枪1挺,每营有机炮连一个(4挺重机枪,2门迫击炮),每团有高射机枪连一个(6挺),每旅有小炮连1个。全师计军官666人,士兵11851人。装备中正式步枪4500支,哈乞开斯轻机枪324挺,24式马克沁重机枪48挺,24式马克沁高射机枪24挺,二十响驳壳枪218支,十响驳壳枪314支,勃朗宁手-枪14支,左轮手-枪29支,信号枪83支,宁造82迫击炮24门,6年式75山炮12门,欧刀根小炮12门,37毫米战防炮6门,刺刀4500把,大刀1017把。第89师的防毒面具却只配备了四分之一,步枪全是国产中正式,其质量比其原装进口的毛瑟98K有一定差距。轻机枪为法式,质量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相比,性能上有不小差距。火炮质量更是老旧。全师的装备水平,不但无法与和第88、第87、第36师、教导总队等“德械师”相提并论,就是比起第11师、第1师也颇有不如,在中央军中也只属二流水平。


IP属地:北京1楼2025-04-19 00:51回复
    89师12门山炮在南口没起作用。同样的,可以击毁日军坦克的机关炮也没做到。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19 01:23
    回复
      2025-08-07 16:16: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有六门三七战防炮。国军对于各种炮兵的运用差得一笔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4-19 01:25
      回复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南口地区争夺战
          平绥铁路自北平经察南的张家口、晋北的大同,至绥远西部的包头,是联系华北与蒙疆的大动脉。平绥路东段的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那一带地形复杂,多高山峻岭,关隘重叠,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天险之一。从南口经居庸关后,从宣化到张家口,是一个东西狭长的盆地,平绥铁路纵贯其中,并有公路相平行,形成连通西北、华北及东北的干线,而平绥路南口两侧为筑在高山上的内外长城。山上只有羊肠小道,所以南口有“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的说法。
          日军要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省,然后分兵晋、绥,南口当然是它的必争之地。而中国军队要保卫察、晋、绥三省,就必须固守南口。所以南口的得失关系重大,南口作战成为保卫察、晋、绥的关键性战役。
          为巩固平绥线,蒋介石于7月30日就电令位于绥东地区的汤恩伯所部第13军从速集中,准备向张家口挺进。31日,蒋介石致电第29军第143师师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令炸毁青龙桥及八达岭一带铁路,勿为敌人利用,并星夜赶筑国防工事;当日,又致电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和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令第84师高桂滋所部迅速向张家口集中,协助刘汝明固守察省。
          8月2日,蒋令第21师与第84师合编为第17军,高桂滋兼军长,归汤恩伯指挥。当日拂晓,汤恩伯从集宁乘专车,于14时抵达张家口,在郭磊庄车站与刘汝明、高桂滋举行军事会议,商定了南口、张家口及独石口一带的防务配置。决定部署如下:
          1.西自洗马林,沿蠢恳台、神威台、常峪口,东迄关底止,副总指挥由第143师兼师长刘汝明担任,其主力控制于宣化、张家口。
          2.自龙虎关起,沿赤城至宁疆堡,由第84师师长高桂滋担任,其主力控制于雕鹗堡、赤城等地。
          独石口由副总指挥刘汝明派骑兵部队警戒。
          3.自清安堡起,沿永宁、延庆至南口止,由第13军之第89师担任;第4师位置于沙城以北地区,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
          以上各项决定,约定8月5日完成。
          8月3日,汤恩伯根据郭磊庄决议,在他的集宁总部下达第一道防御配备令。其要点为:
          1.第13军以下花园、沙城为根据,前线在南口沿长城线以北,左亘宁疆堡,对河北、热河方向构成防御线。
          2.主决战方向保持于怀来—南口线,及怀来—延庆—永宁线。
          3.决战日期,伺敌向我进攻,发现其弱点时即行转移攻势。
          4.第89师为第一线部队,由右自南口沿长城线,左亘宁疆堡构筑坚固之防御阵地而固守之,师部驻康庄、怀来间。该师对石凤山、马黄峪、龙门口一带酌为警戒,并严密搜索敌情,随时注意该方面之变化;对居庸关、南口、永宁城、延庆、怀来、青龙桥一带,更须扼要坚固设防。
          5.第4师为总预备队,位置于沙城及下花园,并于夹河亘侯家堡、杨家山、黄羊山、清宁堡、黑岱山之线构成对东北之阵地。
          6.炮兵第27团开到怀来待命。
          7.各部队铁路运输,先行运兵,续运行李辎重,必要的弹药装具随部队行进。
          第13军部署于河北边境,其兵力、火力远不如日军,但全军将士决心力抗强敌。8月1日,第13军约2.8万人自绥东开拔。出发前,大家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部抛掉了,“除了在战场所需要的武器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带,以示决心”。
          8月2日,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口、张家口一带及其间的交通要点。白天火车不能行驶,中国军队的运输只能改在夜间。8月5日,王仲廉的第89师全部到达前线,旋即接替第29军刘汝明部在南口、延庆等地的防务。
          第89师接防后立即侦察地形、构筑工事,决定利用南口一带多崇山峻岭、关隘重叠的复杂地形,配置纵深阵地,缩小南口正面防御阵地,固守两翼高山,将南口车站、龙虎台、大红门等地改为前进阵地,而将主阵地移至南口两翼山麓、山腹。
          其具体设防地点是:第265旅第529团附工兵1个连,进驻南口至居庸关及右翼苏村口、唐峪口,左翼关公岭等地;第530团(欠1个营)担任得胜口防务;第265旅控制第530团的1个营,位置于青龙桥;第267旅(欠第533团)附骑兵连,守延庆、永宁城、靖宁堡等地;第533团控制在康庄附近,为总预备队。
          另派工兵1个连在右翼陈家堡子南之山口,对白羊城警戒,师部进驻康庄南之榆林堡;责成通信营营长骆东藩星夜完成通信联络。王万龄的第4师在右翼布防,师部设在横岭城;汤恩伯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怀来。部队一开进防地,马上着手修筑工事。但由于布防于高山深隘之中,山石坚硬,时间又紧,只能挖一些简单的壕沟掩体,或仅“堆石为垒,聊作遮蔽而已”。
          高桂滋的第84师原定先期到达,在龙关、赤城、宁疆堡一带布防。但由于在张家口过境时遭日机轰炸,并遇种种自然障碍,8月7日才全部到达南口战场其应布防地区。
          阎锡山7月31日电令炮兵第27团调归汤恩伯指挥。自陕北赶到的第17军李仙洲第21师原定8月12日由汾阳上车,经同蒲、平绥路运往南口,由于敌机的轰炸,平绥线运输力减弱,其先头部队于14日到达怀来,后续部队于8月19日才到达。这时战况紧急,战场人员伤亡严重,第21师部队陆续到达后不得不逐次投入战斗。
          自晋南驰援的朱怀冰第94师,预定8月10日开到南口战场,但直到13日部队才运到柴沟堡。幸亏其先头团14日晚赶到延庆,增强了得胜口的守备力量。朱怀冰师的作战地区是永宁、延庆、三道关、宁疆堡之间,兵力仅五六千人。
          8月6日,蒋介石致电汤恩伯:“最近敌必向我南口猛攻,此时兄部只有一心对当面之敌作战,不可再顾虑多伦、张北之敌。”8日,蒋又致电汤:“察南布置应注重固守据点,对于长城各要口,应配备相当兵力防御,如遇敌主力来犯,则退守据点为最重要。此时除南口应死守不失外,其他如怀来、宣化、延庆、龙关、涿鹿、桑园堡尤为重要。”
          


        IP属地:北京4楼2025-04-20 00:13
        回复
          第13军于8月7日晨全部到达南口地区后,按照预定计划进入阵地,军指挥所设在怀来。8月8日,中日两军即展开了前哨战。
            日本“中国驻屯军”命令独立混成第11旅团8月11日攻击南口。在攻击之前,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8月4日便开始派出小分队对南口镇实施战役侦察;8日拂晓对得胜口、9日对虎峪村实施武力搜索;从10日起,以兵力一部攻击南口车站及其东侧的龙虎台高地。由于龙虎台是南口的屏障,所以中日两军从8月11日开始,在这里进行了反复争夺。
            8月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口守军阵地,另以1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地区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口佯攻。南口中国守军第89师第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但仍顽强抵抗。战至13日,日军攻占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
            中国守军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坚强阻击,日军受挫。在南口镇西侧向长城线实施助攻的日军坂田支队也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顿兵于阵地之前。至8月16日,日军的进攻仍然毫无进展。
            南口战斗展开以后,中国统帅部得悉日军主力即将发动向平汉路和津浦路的两线进攻,于是命令第一战区部队迅速完成此两线的防御准备,并命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地区的防御作战;同时令第1军团派一部兵力进至房山西北地区,掩护第14集团军前进。
            8月14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迅发所部,收复察北,以固绥围,一面援助汤军,以全公私,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国家民族,实利赖之。”
            8月16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令刚从日本进入华北、在昌平以南集结的第5师团加入战斗,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作战。首先以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在坂田支队左侧展开,增强向长城线上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量。在此之前,汤恩伯已令第4师一部在长城线上的横岭城占领阵地;16日,又令新到达前线的第94师第564团与第21师第122团合编为吴绍周支队,在石峡附近沿长城线占领阵地。
            17日,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夺取了长城线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随之,日军第5师团主力逐次展开于长城线上1390高地至镇边城之间,向守军发动攻击,并将1050高地附近作为攻击的主要突击方向,企图以翼侧迂回战术突破长城线夺取怀来,以切断居庸关方面中国军队的退路。在此情况下,汤恩伯又令第4师第12旅加入横岭城附近地区的战斗。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策应平绥路东段的作战,曾命令刘汝明第68军和赵承绶骑兵军分向崇礼、张北、尚义、商都和化德一带伪蒙军攻击。但“察军对张北之攻击(令)仍迟迟未下。且其攻击部署,系临时收编之夏子明各部担任前线”,而刘汝明军的“基本之143师,仍分驻张垣、宣化、涿鹿一带,多未使用”。
            到8月18日,因日军逐渐增加,察军退取守势;加之张家口地势北高南低,平绥路在此拐弯,向北突出,形成不利因素。只有另派或增加有力部队夺取张北,驱除日军,才可确保张家口、掩护平绥路。鉴于以上情况,18日傅作义召集幕僚研究,决定“先以全力歼灭张北之敌,并将骑兵推进至多伦,保持张垣安全。然后再转移兵力,增援南口”,并将此意电告阎锡山。
            但阎锡山复电:“即率大军增援南口。”傅作义经一再考虑,仍拟维持原计划,以应事机。阎锡山又派王靖国军长传达命令:“先解南口之危。”傅作义迫不得已,表示服从上命,遂停止了向张北方向的进攻,将全部兵力运往南口前线。
            日军第5师团加入作战,使中国守军第13军防线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18日,傅作义率第72师及第100旅、第211旅和独立第7旅由柴沟堡增援南口地区作战。蒋介石急令卫立煌部迅速向周口店一带集中,并增援南口、怀来地区作战;另令位于平汉、津浦路的一部向平、津之间出击,以配合卫立煌军北进;令汤恩伯:“如万不得已,我军务要固守怀来等据点,勿使失陷。”接着又致电汤:“固守现有阵地,最后必须死守怀来,待援出击。”
            19日是南口作战最激烈的一天,双方在黄楼院、禾子涧、沙锅铺、850高地一带反复争夺。一日之间,中国军队伤亡1200余人。这天,在居庸关方面,日军也倾全力攻击,并突入居庸关南门,后被守军击退。
            自晋南驰援的朱怀冰第94师,预定8月10日开到南口战场,但直到13日部队才运到柴沟堡。幸亏其先头团14日晚赶到延庆,增强了得胜口的守备力量。朱怀冰师的作战地区是永宁、延庆、三道关、宁疆堡之间,兵力仅五六千人。
            8月6日,蒋介石致电汤恩伯:“最近敌必向我南口猛攻,此时兄部只有一心对当面之敌作战,不可再顾虑多伦、张北之敌。”8日,蒋又致电汤:“察南布置应注重固守据点,对于长城各要口,应配备相当兵力防御,如遇敌主力来犯,则退守据点为最重要。此时除南口应死守不失外,其他如怀来、宣化、延庆、龙关、涿鹿、桑园堡尤为重要。”
            第13军于8月7日晨全部到达南口地区后,按照预定计划进入阵地,军指挥所设在怀来。8月8日,中日两军即展开了前哨战。
            日本“中国驻屯军”命令独立混成第11旅团8月11日攻击南口。在攻击之前,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8月4日便开始派出小分队对南口镇实施战役侦察;8日拂晓对得胜口、9日对虎峪村实施武力搜索;从10日起,以兵力一部攻击南口车站及其东侧的龙虎台高地。由于龙虎台是南口的屏障,所以中日两军从8月11日开始,在这里进行了反复争夺。
            8月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口守军阵地,另以1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地区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口佯攻。南口中国守军第89师第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但仍顽强抵抗。战至13日,日军攻占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中国守军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坚强阻击,日军受挫。在南口镇西侧向长城线实施助攻的日军坂田支队也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顿兵于阵地之前。至8月16日,日军的进攻仍然毫无进展。
            南口战斗展开以后,中国统帅部得悉日军主力即将发动向平汉路和津浦路的两线进攻,于是命令第一战区部队迅速完成此两线的防御准备,并命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地区的防御作战;同时令第1军团派一部兵力进至房山西北地区,掩护第14集团军前进。8月14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迅发所部,收复察北,以固绥围,一面援助汤军,以全公私,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国家民族,实利赖之。”
            8月16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令刚从日本进入华北、在昌平以南集结的第5师团加入战斗,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作战。首先以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在坂田支队左侧展开,增强向长城线上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量。在此之前,汤恩伯已令第4师一部在长城线上的横岭城占领阵地;16日,又令新到达前线的第94师第564团与第21师第122团合编为吴绍周支队,在石峡附近沿长城线占领阵地。
            17日,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夺取了长城线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随之,日军第5师团主力逐次展开于长城线上1390高地至镇边城之间,向守军发动攻击,并将1050高地附近作为攻击的主要突击方向,企图以翼侧迂回战术突破长城线夺取怀来,以切断居庸关方面中国军队的退路。在此情况下,汤恩伯又令第4师第12旅加入横岭城附近地区的战斗。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策应平绥路东段的作战,曾命令刘汝明第68军和赵承绶骑兵军分向崇礼、张北、尚义、商都和化德一带伪蒙军攻击。但“察军对张北之攻击(令)仍迟迟未下。且其攻击部署,系临时收编之夏子明各部担任前线”,而刘汝明军的“基本之143师,仍分驻张垣、宣化、涿鹿一带,多未使用”。到8月18日,因日军逐渐增加,察军退取守势;加之张家口地势北高南低,平绥路在此拐弯,向北突出,形成不利因素。只有另派或增加有力部队夺取张北,驱除日军,才可确保张家口、掩护平绥路。鉴于以上情况,18日傅作义召集幕僚研究,决定“先以全力歼灭张北之敌,并将骑兵推进至多伦,保持张垣安全。然后再转移兵力,增援南口”,并将此意电告阎锡山。
            但阎锡山复电:“即率大军增援南口。”傅作义经一再考虑,仍拟维持原计划,以应事机。阎锡山又派王靖国军长传达命令:“先解南口之危。”傅作义迫不得已,表示服从上命,遂停止了向张北方向的进攻,将全部兵力运往南口前线。
            日军第5师团加入作战,使中国守军第13军防线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18日,傅作义率第72师及第100旅、第211旅和独立第7旅由柴沟堡增援南口地区作战。蒋介石急令卫立煌部迅速向周口店一带集中,并增援南口、怀来地区作战;另令位于平汉、津浦路的一部向平、津之间出击,以配合卫立煌军北进;令汤恩伯:“如万不得已,我军务要固守怀来等据点,勿使失陷。”接着又致电汤:“固守现有阵地,最后必须死守怀来,待援出击。”
            19日是南口作战最激烈的一天,双方在黄楼院、禾子涧、沙锅铺、850高地一带反复争夺。一日之间,中国军队伤亡1200余人。这天,在居庸关方面,日军也倾全力攻击,并突入居庸关南门,后被守军击退。
            23日夜间,汤恩伯下令再次调整部署、紧缩战线、固守据点:居庸关为第1固守点,归第21师及第89师守备;横岭城为第2固守点,归第72师及第4师守备;延庆为第3固守点,归第94师守备;怀来为第4固守点,归独立第7旅守备。汤严令:非有命令不得移动或放弃。蒋介石得到汤恩伯的退守各据点的报告后,于25日上午电告汤恩伯:“我军既退守各据点,务令各级主官激励所部死守勿退。”
            25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中日两军在这两点上展开激烈战斗。当日下午3时,日军坦克冲入居庸关。守军虽伤亡很大,但仍占据山岭有利地形与日军作战。当日占领水头村的日军攻击怀来城南之十八家。在该地防守的独立第7旅一部退守怀来。日军随即在飞机、炮兵支援下攻击怀来。这样,长城线上各点守军已处在日军前后夹击的态势下。
            25日晚间,汤恩伯将战况紧急电告蒋介石。蒋于26日上午复电汤:“我军必须死守现地,切勿再退,否则,到处皆是死地,与其退而死,不如固守而死,况固守以待卫军联络,即是生路。此时惟一生机,惟力图与卫联络之一途而已。”可是,卫立煌军一部虽已经到达大村,汤恩伯仍未与其取得联络,而居庸关、横岭城告急。于是,汤恩伯于26日下午1时30分下令全军突围。日军当即发起追击。其第5师团一部当天占怀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一部于27日占延庆。
            当卫立煌所部第10师于26日进至镇边城时,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27日,汤恩伯所属部队奉令退蔚县、广灵、涞源。
            当居庸关、横岭城、镇边城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战、日军第5师团陷于苦战之际,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令刚从天津回到张北的混成第2旅团(附堤不夹贵等2个大队及伪蒙军一部)于8月20日向张家口发动进攻,当夜即突破刘汝明第68军防守的长城防线,占领了神威台。保安第1旅旅长马玉田阵亡。22日,日军继续向万全方向进攻,击退守军第143师后,于24日进至张家口西南高地,并占领了孔家庄车站,切断了平绥路。
            此时,傅作义率领增援南口方面的2个旅返回张家口,立即向占领高地的日军组织反击。他们曾给予日军以相当杀伤,但反击未能奏效。刘汝明所部向天镇、蔚县撤退。傅作义退守柴沟堡。8月27日,张家口失陷。日军混成第2旅团向下花园方向追击,与西进的第5师团会合,张家口以东平绥铁路及其以北地区完全为日军控制。


          IP属地:北京5楼2025-04-20 00:13
          回复
            平绥铁路假设每天发出14班列车,运一个军到柴沟堡需要8天。如果要18日闪击张北,则最迟8/5启运部队。
            基本上7/28南苑会战后,西北边军开始作战行动。经陇海铁路、兰包铁路向平绥铁路运动。
            刘汝明部增援南口,傅作义35军+101师补防张垣。边军向尚义集结。骑兵六个师、步兵三个师。20日攻克张北。合围混成二旅团。经四日激战,全歼日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4-26 18:09
            回复
              8/20日从集宁玫瑰营出发,8/21日骑兵凌晨突袭张北,下午完全占领。装甲兵凌晨突袭本多旅团部。打乱日军指挥体系。22日晨主力到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2 12:18
              回复
                8/22主力赶到,将敌人切割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堤支队为主。东部大块敌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12 12:27
                回复
                  2025-08-07 16:10: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2日以装甲兵、骑兵部队北袭击沽源,延迟酒井旅团集结,以100师、35师+榴弹炮团总攻西圈日军。激战到23日中午,全歼。堤不夹贵躲入山区逃生。24日凌晨以100、35、101师218旅、战车营总攻东圈。激战四日,28日完成全歼。酒井部24日与杜聿明战斗群在沽源激战到26日27日进至张北。遭到86师阻击。未能得逞,28日退沽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12 12:47
                  回复
                    神威台汉诺尔坝https://zjk.hebzgfw.cn/zbx/zghdbdh/201908/t20190812_201188.html


                    IP属地:北京10楼2025-06-14 23:36
                    回复
                      平绥铁路假设每天发出14班列车,运一个军到集宁需要8天。如果要21日闪击张北,则最迟8/5启运部队。
                      基本上7/28南苑会战后,西北边军开始作战行动。经陇海铁路、兰包铁路向平绥铁路运动。西北边防军两个步兵师从8/1开始沿着陇海铁路-同蒲铁路方向集结到集宁玫瑰营,一个骑兵师和二个榴弹炮团及一个步兵师同时取道兰包铁路、平绥铁路集结向玫瑰营子。
                      8/7果脯军委会下达命令,组建军委会张家口前进指挥所,以盛仙芝为总指挥,傅宜生、汤恩伯、刘汝明为副总指挥。以第十七集团军、第七集团军部队组成。同日8/7高桂滋、汤、刘汝明会议。决定防守分布。
                      8/8 发动晋绥军攻击商都(12日攻克)和尚义(14日攻克南壕堑与大青沟),为张家口战役做准备。董其武旅攻击商都。攻克后由赵成受第一骑兵军接管,董其武部、孙兰峰旅随傅宜生增援南口。
                      20日,以一个骑兵师(第五师)、一个坦克营混编为快速纵队,由准将杜聿昌指挥,杜聿明为辅,出击沽源;骑兵三、六、八师为先锋后继汽车运输步兵三个师、两个榴弹炮兵团,出击张北;形成双重合围。21日攻克张北,内层合围混成二旅团。22日,在陆航轰炸后,快速纵队突击沽源,与酒井旅团激战。
                      22日,绥军与汤部反攻南口。全线激战。


                      IP属地:北京11楼2025-06-20 01:24
                      收起回复
                        8/8盛仙芝、阎百川自南京飞赴归绥。成立军委会察绥前进指挥所,盛为总指挥,傅为副总指挥。鹿钟陵、许纪申、陈常捷、孙楚等参会。对平绥线东西作战方向进行了激烈辩论。在盛力主之下,议定了先西后东的作战方略。以绥军固守张家口狼窝沟为铁玷,以西野察哈尔纵队为铁锤,对关东军进行合围打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6-25 01:17
                        回复
                          8/8日盛、阎从南京直飞归绥。与傅传达,成立察绥前进指挥所。盛独断专行,确定先西后东战略。以傅之218旅置于柴沟堡。启用孙兰峰为骑兵指挥,指挥第五、八骑兵师为先锋,直驱张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6-26 18:37
                          回复
                            1937年6月19日,苏联占领了“伪满洲国”边界附近的干岔子岛。30日,日本关东军向苏军发起攻击。7月初,苏军撤离。这让日本大本营判断,苏联至少在1937年内不可能进攻日本。日本内阁的全面扩大派遂占上风,甚至抛出“三四个月内就可以争取结束”的狂言(即“三个月亡华”,实际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华北成为日本首要侵略目标。(1)
                            1937年7月前,国民政府的战争指导方针中已确定“战争无可避免”,但对日作战准备要到1938年底方能完成。(2)故1937年7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云:“有大我在则小我自在”,“中国自强之意义与责任,应具必战之心,而后可以免战,乃得达成不战而收复失地之目的。”由此可见,蒋介石考虑的重点不是对日战与和,而是如何改变对日被动的局面;但反对妥协退让,必须确保主权不失;进而寻求收复失地。蒋介石拒绝退让,以“平津为最后底线”,注定了中日全面战争不可避免。(3)。
                            1937年7月7日晚10点40分左右,驻丰台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宛平县城以北地区举行夜间军事演习时,中队长清水节郎突然自称听到几声步枪射击的声音,集合点名时又发现少了一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日军在没有任何确切证据的情况下,竟武断地判定是第29军开枪,且诬指所谓失踪士兵已被胁迫进入宛平城,欲闯入县城搜寻。
                            驻宛平城的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长吉星文 “以值深夜,日军进城足引起地方不安,且我方官兵正值睡眠,枪声非我方所发,当场拒绝”。失踪士兵虽在20分钟后即已平安归队,但日军仍一再无理要求进城搜查。1937年7月8日凌晨1点左右,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竟紧急于当日凌晨3点,制订出事变的《宣传计划》,由驻屯军主任参谋起草。翌日晨5时,当日本谈判代表进入城内不到5分钟后,日军即以猛烈炮火轰击宛平县城,并攻占了宛平东北方的沙岗。国军第219团长吉星文忍无可忍,下令还击。卢沟桥事变爆发。(4)
                            7月11日,日本内阁制造“坚持不扩大局面、当地解决的方针,不抛弃和平谈判的愿望” 的假想。企图首先指望“不战而胜”,在未达成则“发动一场局部战争”,夺取平津,控制华北。同时开始不断调兵平津地区,就在当天日本五相会议上决定:“火速以关东军及朝鲜军准备好的部队五个师团,目前暂用三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迅速派往华北”以加强“中国驻屯军”。同日,日本政府发表《关于向华增兵的政府声明》及临参命第56,57号。
                            此时,“中国驻屯军”为旅团编制(2个联队),总兵力为5774人,但配备炮兵,骑兵各1个联队,还辖1个战车队。分驻北平,通县,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及山海关等要地。而第29军则下辖第37,第38,第132,第143步兵师,第9骑兵师和1个特务旅,再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10万左右,虽重火力和空军不如日军,但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遗憾的是,七七事变初期。第29军顽强抵抗,一度占据优势。但宋哲元为首的冀察当局,随后却转入对日全面妥协。错失了,以优势兵力围歼中国驻屯军的良机。为日军增兵华北创造了时间。中国驻屯军编制序列如下:
                            中国驻屯军司令官 香水清司中将
                            参谋长 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辖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 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中国驻屯军第2联队 联队长萱嶋高大佐
                            中国驻屯军炮兵联队 联队长铃木率道大佐
                            中国驻屯军骑兵联队 联队长野田钦一大佐
                            中国驻屯军战车队 队长福田峰雄大佐
                            另辖工兵队,宪兵队,通信队,屯军医院和仓库等。(5)
                            二,七七事变后中国驻屯军编制和作战序列
                            1937年7月11日,日本大本营首先令关东军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编入中国驻屯军,该部于16日推进至密云。8月16日编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另调关东军的独立混成第11旅团编入中国驻屯军,7月20日抵达北平高丽营,8月中旬也编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6)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组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240页。
                            其中独立混成第11旅团,辖独立野炮兵,山炮兵各1个联队。重火力大幅增强。而独立混成第1旅团,虽只辖1个步兵联队,1个野炮兵大队,但辖1个战车大队,机动性强。第1,第11独立混成旅团编制如下:
                            独立混成第1旅团长 酒井镐次少将
                            辖独立步兵第1联队 联队长长谷川美代次大佐
                            独立野炮兵第1大队 大队长中岛继三中佐
                            独立工兵第1中队 中队长吉富敏男少佐
                            战车第4大队 村井俊雄大佐
                            独立混成第11旅团长 铃木重康中将
                            独立步兵第11联队 联队长麦仓俊三郎大佐
                            独立步兵第12联队 联队长奈良晃大佐
                            独立骑兵第11中队 中队长森泽虎龟少佐
                            独立野炮兵第11联队 联队长入江莞尔大佐
                            独立山炮兵第12联队 联队长塚本善太郎中佐
                            独立工兵第11中队 中队长村上润大尉
                            独立辎重兵第11中队 中队长小出龙勇少佐
                            1937年7月11日,日本大本营又将朝鲜军第20师团编入中国驻屯军。16日由朝鲜出发,19日抵达天津唐山地区及山海关一线,此时中国驻屯军总兵力达10万,第29军失去兵力优势,日军对平,津形成包围态势。另在7月15日,编成第2飞行集团和临时航空兵团,8月8日先编入日本关东军,后调派中国驻屯军。
                            值得注意的是,临时航空兵团辖1个飞行团,7个飞行大队,4个独立飞行中队。总兵力超过同时编成的第2飞行集团2个飞行联队+1个飞行大队编制。应为临时的加强飞行集团作战单位,而且直到8月8日(7月31日平津即已沦陷)才编入中国驻屯军,显然是为全面扩大华北战事而编成。第20师团,第2飞行集团和临时航空兵团编制如下:
                            第20师团长 川岸文三郎中将
                            参谋长 杵村久藏大佐
                            辖步兵第39旅团 旅团长高木义人少将
                            步兵第77联队 联队长鲤登行一大佐
                            步兵第78联队 联队长小林恒一大佐
                            步兵第40旅团 旅团长山下奉文少将
                            步兵第79联队 联队长森本伊市郎大佐
                            步兵第78联队 联队长铃木谦二大佐
                            骑兵第28联队 联队长冈崎正一中佐
                            野炮兵第26联队 联队长细川忠康大佐
                            工兵第20联队 联队长南部薰大佐
                            辎重兵第20联队 联队长加藤雄大佐
                            第2飞行集团长 安藤三郎少将
                            集成飞行团长 上条直大佐
                            辖飞行第12联队 联队长坂口芳太郎大佐
                            飞行第15联队 联队长上条直大佐
                            飞行第16联队第2大队 大队长三轮宽大佐
                            临时航空兵团长 德川好敏中将
                            参谋长 今泽捨次郎大佐
                            辖第1飞行团 团长仪峨彻二少将
                            飞行第1大队 大队长柴田信一大佐
                            飞行第2大队 大队长近藤三郎少佐
                            飞行第3大队 大队长栗山信太郎大佐
                            飞行第5大队 大队长园田贤一大佐
                            飞行第6大队 大队长岛田隆一大佐
                            飞行第8大队 大队长佐佐诚大佐
                            飞行第9大队 大队长中富秀夫大佐
                            独立飞行第3中队 中队长谷岛亨大尉
                            独立飞行第4中队 中队长神崎清大尉
                            独立飞行第6中队 中队长押目音治郎大尉
                            独立飞行第9中队 中队长铃木五郎大尉
                            飞行场勤务第1,第2中队
                            第二野战航空厂
                            另辖第1师团第9,第10野战高射炮队
                            兵站汽车第1中队,无线电信第8,第9小队。


                            IP属地:北京14楼2025-07-06 15:28
                            回复
                              2025-08-07 16:04: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华北方面军成立后的编制和作战序列
                              1937年7月25日,日军发平,津发起全线进攻。7月30日,北平沦陷,31日天津陷落。但日军仍全面扩大华北战事。8月1日,由关东军第1师团一部组织第2混成旅团(7月29日编成),进驻天津以南地区,配属中国驻屯军;8月12日编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准备继续向华北腹地挺进。该旅团为2个联队+1个大队编制,但野炮兵只有1个大队,骑兵,工兵只有1个中队。第2混成旅团编制如下:
                              第2混成旅团长 本政多才少将(原旅团长关龟治8月1日改任它职)
                              辖步兵第1联队 联队长十川次郎大佐
                              步兵第3联队长 联队长汤浅政雄大佐
                              步兵第57联队第3大队 大队长朝生平四郎少佐
                              骑兵第1联队第2中队
                              野炮兵第1联队第4大队
                              工兵联第1联队第1中队
                              1937年7月27日,日本本土调第5,第6,第10师团编入中国驻屯军,8月抵达中国。7月29日,关东军又以第3独立守备队编成堤支队,8月12日编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8月17日,关东军再调一部编成混成第15旅团亦在8月到达华北,8月17日编入察哈尔兵团。另外编成大泉支队,但具体出处及编制不详,从支队长大泉基军衔为少佐上,笔者推断应为大队编制。可能也从关东军抽调,该支队于8月中旬编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
                              值得注意的是,混成第15旅团虽只有2个步兵联队编制,但配备骑兵,野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联队。而堤支队,实际只辖2个步兵中队,但有大队才配备的1个机关枪中队,步兵炮1个中队,另有装甲汽车1个中队,在火力和机动性弥补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以上各部编制如下:
                              第5师团长 板垣征四郎中将
                              参谋长 西村利温大佐
                              辖步兵第9旅团 旅团长国崎登少佐
                              步兵第11联队 联队长长野祐一郎大佐
                              步兵第41联队 联队长山田铁二郎大佐
                              步兵第21旅团 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
                              步兵第21联队 联队长粟饭原秀大佐
                              步兵第42联队 联队长大场四平大佐
                              骑兵第5联队 联队长小堀是繁大佐
                              野炮兵第5联队 联队长武田馨大佐
                              工兵第5联队 联队长和田孝次中佐
                              辎重兵第5联队 联队长新庄淳中佐
                              第6师团长 谷寿夫中将
                              参谋长 下野一霍大佐
                              辖步兵第11旅团 旅团长坂井德太郎少将
                              步兵第13联队 联队长冈本保之大佐
                              步兵第17联队 联队长长谷川正宪大佐
                              步兵第36旅团 旅团长牛岛满少将
                              步兵第23联队 联队长冈本镇臣大佐
                              步兵第45联队 联队长神田正种大佐
                              骑兵第6联队 联队长猪木近太大佐
                              野炮兵第6联队 联队长藤村谦中佐
                              工兵第6联队 联队长中村诚一大佐
                              辎重兵第6联队 联队长川真田国卫大佐
                              第10师团长 矶谷廉介中将
                              参谋长 梅村笃郎大佐
                              辖步兵第8旅团 旅团长长濑武平少将
                              步兵第39联队 联队长沼田多稼藏大佐
                              步兵第40联队 联队长长野义雄大佐
                              步兵第33旅团 旅团长田鸠荣次郎少将
                              步兵第10联队 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
                              步兵第63联队 联队长福荣真平大佐
                              骑兵第10联队 联队长桑田贞三中佐
                              野炮兵第10联队 联队长谷口春治中佐
                              工兵第10联队 联队长须麿学之大佐
                              辎重兵第10联队 联队长前野四郎大佐
                              堤支队长 堤不夹贵中佐
                              辖步兵2个中队,机关枪1个中队,步兵炮1个中队,装甲汽车1个中队
                              大泉支队长大泉基少佐(无编制史料)
                              混成第15旅团长 篠原诚一郎少将
                              辖步兵第16联队 联队长后藤十郎大佐
                              步兵第36联队 联队长猪鹿仓徹郎大佐
                              骑兵第2联队 联队长本多武男中佐
                              野炮兵第2联队 联队长高桥确郎大佐
                              工兵第2联队 联队长伊藤精大佐
                              辎重兵第2联队 联队长干叶松太郎少佐
                              1937年8月31日,日本大本营命令以中国驻屯军为基干编成华北方面军,另从本土调派第14,1 16师团,新编第108,109师团;编成第1,2两个军。其司令部先驻天津,翌年移驻北平。具体编制如下:
                              华北方面军
                              方面军司令官 寺内寿一大将
                              参谋长 冈部直三郎少将
                              第一军
                              军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将
                              参谋长 桥本群少将
                              辖第6师团 师团长谷寿夫中将
                              步兵第11旅团 旅团长坂井德太郎少将
                              步兵第36旅团 旅团长牛岛满少将
                              第14师团 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中将
                              步兵第27旅团 旅团长馆余重返猛鬼屋少将
                              步兵第28旅团 旅团长酒井隆少将
                              第20师团 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
                              步兵第39旅团 旅团长高木义人少将
                              步兵第40旅团 旅团长上月良夫少将
                              野战重炮兵第1,第2旅团
                              第1军通信队
                              第二军
                              军司令官 西尾寿造中将
                              参谋长 铃木率道少将
                              辖第10师团 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
                              步兵第8旅团 旅团长长濑武平少将
                              步兵第33旅团 旅团长田鸠荣次郎少将
                              第16师团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
                              步兵第19旅团 旅团长草场辰已少将
                              步兵第30旅团 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少将
                              第108师团 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
                              步兵第25旅团 旅团长中野直三少将
                              步兵第104旅团 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
                              野战重炮兵第六旅团
                              第二军通信队
                              方面军直辖部队
                              第5师团 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
                              步兵第9旅团 旅团长国崎登少将
                              步兵第21旅团 旅团长坂本顺少将
                              第109师团 师团长山冈重厚中将
                              步兵第31旅团 旅团长谷藤长英少将
                              步兵第118旅团 旅团长本川省三少将
                              中国驻屯混成旅团 旅团长山下奉文少将(日后的“马来亚之虎”)
                              临时航空兵团 兵团长德川好敏中将
                              华北方面军直属防空部队
                              华北方面军直属通信队,铁道队,兵站部队,中国驻屯宪兵队。
                              此时华北方面军总兵力约37万人,特别注意的是辖3个重炮旅团(即第1,2,6重炮旅团),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总共只有5个重炮旅团。该方面军组成后,即以平,津为出发地,以平汉路为突击方向,一部沿津浦路,关东军察哈乐派遣兵团沿平绥路,采取两翼迂回战术,同时展开战略总进攻。(6)
                              四,华北方面军南调和新编师团编制
                              1937年10月20日,因淞沪会战国军极为勇猛的抵抗。华北方面军直辖第5师团第9旅团组成国崎支队和第1军第6师团,第2军野战重炮第6旅团分别配属和转隶第10军(另辖新编第18,第114师团和独立山炮第2联队,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准备杭州湾登陆作战。10月30日,华北方面军第2军第16师团又转隶上海派遣军。至此,蒋介石“诱敌东来”战略达成。华北战场国军作战压力大幅减轻,中国战场中心转向华中战场。


                              IP属地:北京15楼2025-07-06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