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吧 关注:112,930贴子:2,766,216
  • 9回复贴,共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是志愿填报的三个术语。浙江科技大学是指合乎水平的普通高校,浙江大学是指超常发挥的精妙Top3,浙江海洋大学则是指貌似还行,实则通常会使前途受损的学校。对于毕业生而言,应该从填报浙江科技大学开始,只有达到浙江科技大学的分数线,才有正经大学上。一些毕业生热衷于追求浙江大学,忽视了更好投档的浙江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是基础,浙江大学是奢望。一般来说,只有在浙江科技大学认真学习,才有可能到浙江大学读研;否则难免去到浙江海洋大学,前景蒙尘。
以上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23 07:15回复
    3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23 07:48
    回复
      2025-08-08 14:10: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23 07:49
      回复
        范文
        立足现实之基,追逐理想之光
        在志愿填报的术语中,“浙江科技大学”代表合乎水平的普通高校,是我们求学之路的基础保障;“浙江大学”象征超常发挥才能企及的顶尖学府,是令人向往的理想目标;“浙江海洋大学”则警示着看似尚可却可能阻碍前途的选择。这三种类型的学校,恰似人生追求的不同阶段与方向,启示我们:既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之基,又要仰望星空,追逐理想之光。
        立足现实,选择“浙江科技大学”般的基础目标,是稳健前行的起点。人生的道路上,并非人人都能一步登天,直接迈入“浙江大学”的殿堂。若一味好高骛远,忽视自身实际情况,放弃“浙江科技大学”这样的合理选择,可能会陷入“浙江海洋大学”的困境,让前途蒙上阴影。正如达芬奇学画,从最基础的画蛋开始,苦练基本功,正是扎实的基础训练,才让他掌握了绘画的精髓,为日后创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不朽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若达芬奇一开始就追求高深玄妙的绘画技巧,而不重视基础练习,恐怕难以成为画坛巨匠。对于我们而言,从符合自身水平的学校起步,在扎实的学习中积累知识与能力,是通向更高目标的必经之路。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勇敢追逐“浙江大学”般的理想目标,能让人生绽放别样光彩。有了“浙江科技大学”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满足现状,止步不前。“浙江大学”所代表的理想,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华为公司在成立初期,专注于通信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逐步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这是立足现实的体现。但华为并未安于现状,而是怀揣着成为全球通信行业领军者的梦想,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历经多年努力,成功在5G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实现了从“普通高校”到“顶尖学府”的跨越。我们在求学与成长过程中,也应在打好基础后,勇敢地追求更高的理想,在挑战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陷入“浙江海洋大学”式的陷阱。有些选择看似诱人,却可能暗藏危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偏离正确的轨道。比如一些人在职业选择时,只看重眼前的高薪与舒适,而忽视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能力的提升空间,最终在行业变革中失去竞争力。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面对选择时,充分评估其利弊,避免因一时的短视或盲目跟风,做出不利于长远发展的决定。
        立足现实之基,是为了走得更稳;追逐理想之光,是为了走得更远。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浙江科技大学”为起点,脚踏实地积累能量;以“浙江大学”为目标,勇敢无畏地奋勇前行;同时,擦亮双眼,远离“浙江海洋大学”的迷雾。如此,我们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23 07:50
        回复
          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23 08:38
          回复
            ## 登高必自卑:论理想与现实的辩证之道
            志愿填报中的"三浙大学"现象,恰如人生选择的一面镜子。浙江大学代表理想的高峰,浙江科技大学是现实的立足点,浙江海洋大学则是妥协后的遗憾。这不禁让人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他因飞得太高而坠落大海——人生路上,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从来都是一门精妙的艺术。青年人当以浙江科技大学为起点,既不放弃对浙江大学的仰望,也不轻视脚下的土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那条向上的路径。
            过度追求高远理想而忽视现实基础,往往导致人生悲剧。材料中"一些毕业生热衷于追求浙江大学,忽视了更好投档的浙江科技大学",正是这种失衡的写照。中国古代有个"拔苗助长"的寓言,农夫急于求成,反而毁掉了庄稼。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能诗,被誉为神童,却因父亲急功近利,带他四处表演谋利而最终"泯然众人"。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也警告:"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当今年轻人中流行的"躺平"现象,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过度理想化追求的反叛。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忽视现实基础的理想追求,犹如空中楼阁,终将坍塌。
            承认现实局限不等于放弃理想,而是为了更稳健地接近理想。材料指出"只有在浙江科技大学认真学习,才有可能到浙江大学读研",这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真正的成长是阶梯式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正-反-合"辩证法告诉我们,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立志编修《本草纲目》,却先从家乡的草药研究起步,历经27年实地考察,终成巨著。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他发明电灯前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每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台阶。法国作家福楼拜教导莫泊桑写作时要求他反复观察、描写同一场景直至精熟,这种看似枯燥的训练最终造就了短篇小说大师。这些例子无不说明,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积累,浙江科技大学的踏实学习正是通往浙江大学的必经之路。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应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古代"中庸"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儒家讲"极高明而道中庸",都指向这种平衡智慧。德国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在不断实践中,理想才能获得真实的意义。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放弃美国优越条件回国效力,从基础科研做起,最终成为"两弹一星"元勋;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创建京瓷公司时提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经营哲学;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主张理想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践。这些例子都展示了一种更高的人生智慧:将浙江科技大学作为现实的支点,以撬动浙江大学的理想目标,使两者相互促进而非对立。
            人生如登山,目标在高处,而脚步必须踩稳每一个石阶。志愿填报的智慧同样适用于人生各种选择:既要避免好高骛远的浮夸,也要防止过分保守的平庸。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或许是我们平衡理想与现实的第一课。在这个充满诱惑与压力的时代,青年人更需明白:真正的成长是承认现实局限而不被其束缚,怀抱崇高理想而不被其蒙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浙江科技大学出发,抵达浙江大学的彼岸,而不会沉沦于浙江海洋大学的遗憾之中。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23 15:39
            回复
              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24 10:07
              收起回复
                ## 理想之梯:从现实基石到精神高塔的攀登
                志愿填报的三个术语构成了一幅人生的隐喻图景:浙江科技大学代表现实可达的目标,浙江大学象征需要超常发挥的理想,浙江海洋大学则警示着好高骛远的风险。这幅图景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人生课题——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的智慧不在于盲目追求高不可攀的梦想,也不在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在于在现实基础上构筑理想的阶梯,让每一步都成为通向更高处的坚实台阶。
                现实是理想生长的土壤。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言:"我们是我们重复行为的结果。"在浙江科技大学这样的现实平台上踏实积累,正是为未来飞跃创造条件。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成为"书圣"前,日复一日临池学书,将池塘染成墨色;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最初学画时,老师让他反复画鸡蛋以掌握基本技法。这些例子无不说明,任何高峰都需要从基础开始攀登。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在现实的学习环境中认真钻研,正是"知"与"行"相互促进的过程,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
                理想则赋予现实以方向和意义。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没有什么比一个理想更能预见未来。"浙江大学代表的那种需要超常发挥才能达到的目标,恰如人生中的精神灯塔。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地方任职时便心怀"变风俗,立法度"的远大抱负,这些理想指引他在后来主持了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理想不是虚无的幻想,而是对现实可能性的探索与拓展。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人之所以为人,正因其能够超越现状面向未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保持对卓越的向往,这种张力正是推动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
                真正的智慧在于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印度诗人泰戈尔写道:"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诗意地表达了理想在现实中的实现方式。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从小立志"问奇于名山大川",但他并非一开始就远行万里,而是从家乡附近的山川开始考察,三十年间足迹由近及远,最终成就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地理学与文学的双重经典。现代管理学中的"阶梯目标"理论同样强调将大目标分解为可实现的小步骤。在浙江科技大学认真学习积累,正是为未来进入浙江大学这样的更高学府铺设台阶;而浙江大学的目标又反过来激励当下的学习热情与质量。
                人生如登山,既需要看清脚下的每一步,又需要仰望前方的峰顶。志愿填报的三种选择隐喻了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多重关系。过分执着于浙江大学般的理想而忽视现实基础,可能坠入浙江海洋大学般的困境;但若只满足于浙江科技大学般的现状而不思进取,又会使生命失去向上的活力。唯有在现实与理想的辩证统一中,我们才能找到那条通向自我实现的康庄大道——从现实的土壤中生长出理想的花朵,让精神的阶梯既稳固又高远。这或许就是材料给予我们最珍贵的人生启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4-24 13:41
                回复
                  2025-08-08 14:04: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26 15: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