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吧 关注:3,496贴子:139,409
  • 5回复贴,共1

肌营养不良:基因缺陷引发的肌肉退行性革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肌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y, MD)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肌肉疾病,以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为特征。根据致病基因和临床表型可分为9大类,其中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因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占患儿80%)及快速进展的骨骼肌与心肌损伤,成为儿科神经肌肉疾病研究的“标杆”。


IP属地:北京1楼2025-04-28 08:24回复
    病理机制:从基因到蛋白的连锁崩溃
    DMD患者因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功能丧失,肌纤维膜稳定性破坏,钙离子内流引发肌细胞坏死与纤维化。其他类型如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则因DUX4基因异常表达,诱导肌卫星细胞凋亡,形成独特的“肩胛带羽毛状萎缩”体征。


    IP属地:北京2楼2025-04-28 08:25
    回复
      2025-08-07 15:57: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临床“三联征”与鉴别要点
      运动里程碑延迟:3岁后出现Gowers征(手撑膝爬起)、腓肠肌假性肥大
      肌肉选择性与进展性:DMD患者下肢近端肌群优先受累,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则呈现“臀肌-肩胛带”的离心性萎缩
      多系统受累:DMD晚期合并心肌病(30岁生存率仅14%)、呼吸衰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1)可伴白内障、糖尿病、心律失常


      IP属地:北京3楼2025-04-28 08:25
      回复
        诊断金标准与治疗困境
        基因检测:全外显子测序可明确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FSHD的4q35区D4Z4重复序列缩短
        病理活检:肌纤维坏死、再生、脂肪替代,DMD患者可见免疫组化dystrophin蛋白完全缺失


        IP属地:北京4楼2025-04-28 08:25
        回复
          治疗现状: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可延缓DMD患者行走能力丧失2-5年;基因治疗(如SRP-9001微抗肌萎缩蛋白载体)虽在临床试验中提高肌力30%,但高昂费用(单次治疗超200万美元)限制普及。


          IP属地:北京5楼2025-04-28 08:25
          回复
            先天性A型肌营养不良症(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Dystroglycanopathy Type A)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肌肉疾病,主要影响肌肉的发育和功能。该病通常与多种基因的突变相关,尤其是与糖蛋白相关的基因,如DAG1、POMGNT1、FKTN等。 基因检测在诊断先天性A型肌营养不良症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能够识别出与该病相关的突变位点。根据现有的研究,基因检测的检出率通常在70%到90%之间,具体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所采用的检测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全面的基因组测序(如全外显子测序或全基因组测序)可以提高突变的检出率,尤其是在那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家族史不明确的病例中。 总之,基因检测是确诊先天性A型肌营养不良症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IP属地:北京6楼2025-04-30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