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快乐吧 关注:35贴子:6,121
  • 1回复贴,共1

一位教师的困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已到了不惑之年,然而,这几年在教育教学中却面临着许多困惑。比如说,二十年前,我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可以在课余时与学生一起过生日、去野外活动。。。。。。天高云淡,从容淡定。而如今,为什么连与学生一起看书读报都成了一种奢求?忙那。一个学期40篇课文,另加古诗、综合练习以及10篇左右的作文,教学进度排得满满的。每天教学一篇课文,不管学生消化不消化都得塞下去,没有缓一缓的余地。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学生大多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更糟糕的是,教师、学生都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感觉时刻在机械、匆忙地赶路,来不及静静思考、细细体味。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教材越改越难,难道现在的孩子都天资聪慧吗?非也。现行的教材有两大产物:一是家长陪读;二是大部分孩子都“摔”在了起跑线上。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已到了怎样的程度。就拿语文为例,考试前,看看语文老师都在干什么?叫学生拿出作文本,一篇篇背诵甚至默写,然后教学生如何套题目,如何开头、结尾,随题应变。对差的学生,让他抄袭别人的习作,反复地背、默。天哪,这样的考试究竟要将教学引向何处?把教师、学生引向何处?投机?剽窃?怪不得,举国上下,投机成风、剽窃泛滥。这么教作文,还怎么教学生做人哪!还谈什么真情实感,谈什么人文关怀!实在是可笑、可悲至极!
造成这种局面的元凶是谁?基层的教师也是出于无奈。在动不动就抽考、监控的逼迫下,谁都洒脱不起来。怎么办?只能违背良知,随波逐流。既然那么做能得高分,那就识时务呗。于是乎,漠视孩子们茫然、木讷的神情,不管他们的体验与感受,把学生一个个训练成答题的机器,把他们练得个个“身手不凡”,“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于是乎,“成绩斐然、战功卓著”。殊不知学生与教师甚至连家长都被这场“战争”拖得伤痕累累、心力交瘁。为了那点可怜的分数而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身心健康,乃至失去了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有意义、有价值吗?
再看看考试前我们的孩子正在遭受着怎样的摧残?以一个班一个上午为例。7:30开始早自修,语文教师进教室,意味着开始上课。接下来连续两节语文课,做卷子;第三节,数学课,做卷子;第四节,英语课,又是做卷子。一个上午,4个小时的车轮战,学生处在不停地写,不停地思考之中,得耗费多少的体力、脑力。他们早上6点多起床,大多数学生早饭没有质量,甚至空腹者也不乏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要接受如此猛烈的“狂轰滥炸”,这怎么让他们承受得了!试问,成人世界中的哪个岗位有如此繁重的劳动强度?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孩子们身上?难怪有的教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样下去,学生都要做死了!罪过啊!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呀!还有一个班,一个星期只上到一节音乐课,其余都是主课。这绝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学校,为了迎接毕业班的质量监控,整整一个学期,学生几乎没有上过一堂体育课。学校成了什么?简直就是捆绑人手脚、束缚人思想、禁锢人心灵的监狱、人间地狱。人人都有孩子,我们的孩子正在或将要接受这样的教育,怎不令人揪心、痛心?
这些情况不知上层领导知道吗?他们上层一个很随意的举动,将会给底下的师生带来一场灾难。不是说不可以搞抽查,什么叫抽查?就是自然状态下的检测。干嘛要提前在领导会议上宣布,还担心大家不够重视吗?现在基层已是草木皆兵了,稍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没有过高的奢求,只求在自然状态下从容、淡定地工作、学习、生活,不想长期处在紧张、焦虑之中。为什么领导们就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永远客观存在的,如果说,自然状态下是70分与75分的差异,经过魔鬼训练后就是75与80分的差异,仍是5分的差距,前者与后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正如中科大的前任校长说的,就如一块土地,过度的施肥的确会在短期内提高产量,但同时也破坏了土质,会使它在以后的几年中都得不到好的收成。为什么有好多学生小学、初中成绩都不错,而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呢?难道与过度开发没关系吗?孩子的灵气、创造性早就被机械训练、标准答案这块魔石给磨掉了。难怪乎,建国以来,我们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再聪明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都要变傻。这简直是在犯罪啊,是对我们民族的犯罪,是对整个人类的犯罪!



1楼2011-01-02 00:15回复

    所以,请别再给学校排名了,这是很蹩脚的做法。请别再纯粹以分数来考评教师了。想要真正考评一个教师,就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与家长吧,教师的专业素质、责任心、师德修养。。。。。。应该能从课堂中得以体现,应该能从学生、家长的口碑中得以体现。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说穿了,嫌麻烦,太累人。不像考试既易于操作,又有“说服力”。呜呼!可怜了一代代的教师与学生,前赴后继,倒在了现有体制的枪口下。。。。。。
    别再把考试当成法宝、把分数看成命根子了,高分数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有贡献吗?恰恰相反,它正在涂炭着一代代生灵:此时,有多少孩子正在题海中挣扎,有多少老师、家长正在焦虑,他们已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已体会不到人间的温暖,去找找看,有多少人脸上还有笑容。。。。。。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孩子的体质在下降,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耐心、修养也越来越缺失,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日益紧张。。。。。。这究竟是怎么了?中华民族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难怪有外国教授这样对中国的大学生说,你们把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都忘记,剩下来的就是素质。可怜的是,我们的孩子,除了拥有那些大多无用的知识外,就所剩无几了。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2010.12.18   
    


    2楼2011-01-02 0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