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同庆镇竹山村:一部鲜活的人文历史长卷在化州市同庆镇,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竹山村。它宛如一部古老而珍贵的典籍,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传统,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宗族溯源,枝叶繁茂竹山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其开基建村祖公是广东(高凉)化州市赤沙梁氏北宋太始祖弼公长房巨栋公的15世孙德应公。彼时,德应公从同庆下良低垌村毅然迁来此地,开启了竹山村的辉煌篇章。德应公育有三子,汝平公留居竹山村,汝晓公前往樟木根村开枝散叶,汝豪公虽去向不详,但也为家族的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16世祖汝平公的后裔更是人才济济。他的儿子带山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其独子朝圣公育有彦畅公、彦忠公、彦明公三子。自此,三位祖公的子孙后代如繁茂的枝叶,在竹山村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历经数百年的繁衍,15世祖的后裔至今已传约20代人(15 - 35世),总人口达五千余人。红色热土,英雄辈出竹山村不仅是一个宗族兴旺的村庄,更是一片热血沸腾的红色革命老区。在那战火纷飞、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无数优秀的竹山儿女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留美博士梁泊,凭借着卓越的学识和坚定的爱国情怀,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梁康福,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营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展现出了军人的英勇无畏;梁辉担任塘吉大队民兵营连长,积极组织民兵力量,为保卫家园、抗击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革命烈士梁朋,身为游击队长,他机智勇敢、顽强战斗,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梁桂河铁路局主任,和某边防大队长。梁国忠,原吴川市公安局长,以铁腕手段维护社会秩序,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他们都是竹山村的骄傲,是革命精神的杰出代表。庙宇焕新,信仰传承在竹山村的发展历程中,庙宇一直是村民们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曾经,旧庙宇因岁月的侵蚀而破旧不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村民们对信仰的坚守和对传统的传承从未改变。他们众议决定,重新建造一座崭新的庙宇,以安谢列位神灵。村民们自发踊跃捐资,共耗资伍佰多万元,一座近700平方的庙宇拔地而起,灵气飞腾,古香古色。庙宇中,雷门通事罗大侯王(菩萨)、宜州指挥使陈太祖师(菩萨)、福德正神万寿尊王(土地菩萨)、紫英太奶夫人等神像庄严肃穆,1米8多的大神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数百年来,这些神灵庇佑着竹山村民众安居乐业、世代昌盛、百业兴旺、富贵吉祥。如今,新庙宇不仅是村民们祈福禳灾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团结奋进,乡村新貌竹山村村民一直以来保持着团结友爱、乐善好施、勤奋拼搏的优良传统。每年举办的青年商会聚会,成为了大家共叙兄弟情、为建设新农村出谋划策的重要平台。在教育方面,竹山小学犹如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学校拥有三栋三层的建筑,包括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和学生宿舍楼,还有竹山附属幼儿园、饭堂、足球场、篮球场和操场。校内那颗过百年的双古杨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近年来,竹山小学教学成果丰硕,众多学生考入市镇重点中小学和中国重点名牌大学,他们不仅获得了村中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支持,还得到了化州市赤沙梁氏慈善基金会的奖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竹山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村中建有两个文化广场和两个水磨篮球场,环村公路全面贯通,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部分绿化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乡村商业市场的建立,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竹山村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文明示范村庄的目标奋勇前进,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