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同性恋者拿“发现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基因位点”说事,发现两个基因FMR1NB和ZNF536说证明同性恋天生。但媒体为了流量当然会说点博眼球的话,也不会在文章里花时间科普GWAS啥原理和相关性是啥意思。

首先还是要明确,相关性≠因果关系,基因对同性恋倾向有影响,不是说基因决定了同性恋倾向。原文和媒体说的都是相关,是有影响,拿着文章唬人说科学证明中国的同性恋也天生的那些人估计自己都没看懂文章(也可能是故意不懂),所以说这两个基因不能叫“同性恋基因”。
这影响具体而言:敲除FMR1NB基因的雄性小鼠表现出更多同性恋偏好(准确说是同性爬跨),且它们的血清素、多巴胺、炎症通路和没敲除的小鼠有显著差异,FMR1NB基因可能通过多巴胺、血清素和炎症通路影响同性恋倾向;男同性恋者的ZNF536基因在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SCN)的基因表达量更低,ZNF536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SCN这个部分间接影响同性恋倾向。

再看原文的以下两处:
“来自欧洲的GWAS数据的多基因风险评分SNPs仅解释了中国样本易感遗传力1.11%-2.34%的表型变异。”
“我们的发现表明,遗传对性取向的影响是高度多基因的且可能与样本来源或测量措施相关。”
作者评估了欧洲的数据对汉族人群性取向的预测能力,结果是仅解释1.11%-2.34%的遗传变异,欧洲数据对汉族预测力很有限。在论文Discussion(讨论)的结尾处,作者说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对性取向的影响是高度多基因的,和2019年欧洲的大规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不存在单一“同性恋基因”,那个大规模研究得出的结果就是遗传因素对“性取向”仅有8%-25%影响



首先还是要明确,相关性≠因果关系,基因对同性恋倾向有影响,不是说基因决定了同性恋倾向。原文和媒体说的都是相关,是有影响,拿着文章唬人说科学证明中国的同性恋也天生的那些人估计自己都没看懂文章(也可能是故意不懂),所以说这两个基因不能叫“同性恋基因”。
这影响具体而言:敲除FMR1NB基因的雄性小鼠表现出更多同性恋偏好(准确说是同性爬跨),且它们的血清素、多巴胺、炎症通路和没敲除的小鼠有显著差异,FMR1NB基因可能通过多巴胺、血清素和炎症通路影响同性恋倾向;男同性恋者的ZNF536基因在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SCN)的基因表达量更低,ZNF536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SCN这个部分间接影响同性恋倾向。

再看原文的以下两处:
“来自欧洲的GWAS数据的多基因风险评分SNPs仅解释了中国样本易感遗传力1.11%-2.34%的表型变异。”
“我们的发现表明,遗传对性取向的影响是高度多基因的且可能与样本来源或测量措施相关。”
作者评估了欧洲的数据对汉族人群性取向的预测能力,结果是仅解释1.11%-2.34%的遗传变异,欧洲数据对汉族预测力很有限。在论文Discussion(讨论)的结尾处,作者说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对性取向的影响是高度多基因的,和2019年欧洲的大规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不存在单一“同性恋基因”,那个大规模研究得出的结果就是遗传因素对“性取向”仅有8%-25%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