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吧 关注:76,922贴子:631,539
  • 0回复贴,共1

古中医让你认清类风湿治疗的本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中医让你认清类风湿治疗的本质
现在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而感受风湿寒邪侵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性病变障碍性疾病.如风湿病的发病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关,类风湿关节炎与微生物感染有关,另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机体素质,内分泌遗传等也均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从中医方面的致病机制为:肾气虚弱,气血俱虚,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邪侵袭机体,皮肉筋骨失养,肝风内起.,<<素问.举痛论>>曰:寒客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倭所以从中医理论讲:先天禀赋不足,卫阳不固,外邪侵矣!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不足,则筋骨濡弱拘孪.气血不足,则体液代谢缓慢,所以关节才肿胀.外邪侵入(含现代医学说的微生物细菌)中医所讲的风寒湿痰淤等客留于经络,关节,血管,肌肉等痹阻不通则痛疼,所以说类风湿是一种内因外邪引起的内科病.而非一般的骨科病,从治疗手段上应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增强人体本身免疫功能,从而彻底排除体内风毒.所以采用一般的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是药不对症. 目前许多患者盲目用药的主要误区在使用一些 中药如 雷公藤 马钱子等, 西药非激素性抗炎药物:这类药物通常称“一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这类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的cAMP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减少酶的释放。但这类药物虽然能减轻症状,却对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不发生根本影响,因此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只能改善症状 。西药用药如下:
     ①消炎痛:开始剂量为每日75mg,分3次饭后口服,其后逐渐增至每日100~150mg。孕妇、溃疡病、精神病人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4g口服,4至6小时1次。
     ③炎痛喜康:每次20mg口服,每日1次,饭后服。
     ④布洛芬:每日1~1 8g,分3~4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口服,日2次。副作用较少。
     ⑥氟灭酸:每次0 2~0 4mg口服。日3次。      “一线”药物不主张联合使用,应用某一种药物3周仍无效者,可更换另一种药。经半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应用“二线”药物。
     (2)缓解性药物:这类药物又称“二线”药物。其共同特点是作用慢,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
     ①金盐:可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减少骨质的侵蚀、破坏,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的金盐制剂,静注疗效较好。包括硫代苹果酸金钠和醋硫葡金。口服醋硫葡金6mg,每日1次。持续1 5年,类风湿因子可有37%转阴。
     ②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250~1800mg /日,病情好转后改为250mg/日维持。服药后1.5~2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开始剂量为每日250~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慎用。为减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个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用法:25~50mg,口服,日3次,每周单日用,双日停,12周为1疗程。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不首选此类药。其应用指征是:①常规治疗无效时,可与一、二线药物合用。②严重关节外并发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使用原则:a.最小剂量(如强的松每日小于10mg)。b.最短期限(因长期使用易发生无菌性骨坏死)。c.尽早减量以至停用。



1楼2011-01-07 10: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