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关于武林门派的描写并不是写实,而是一种古今中外元素大乱炖,现实原型+虚构幻想的缝合怪。
.
武林门派在不同时代的原型:
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武林门派不是同一个时空里的产物,而是混合了好几个时代特征的穿越混合物,
在上古时代的原型是三皇五帝那种军政教合一的帝王部落,产供销一体,自给自足;
在先秦时代的原型是源于周王室的职官系统: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执行驻扎守备、观测天象、采矿采药、伐木开荒等任务,吃的是王室的俸禄;这种驻守地方的王室职官后来转型为诸侯,也是 军 政 教 合一的一方 政 权,能独立生产、贸易、收税,自给自足。
春秋末期,王子朝之乱导致王室典籍流入民间,原本服务于王室的职官知识技术从此流散到民间形成了诸子百家学派,其中墨家学说和组织成为武侠文化的前身。墨家也是军政教一体,能够独立生产、经营、自卫的自给自足团体。
在秦汉之后的原型是地方 军 阀、藩镇,手里有钱粮兵马,割据一方,也是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体。
.
所以,
把武侠小说里的“泰山派,华山派,恒山派,嵩山派,恒山派”换成“齐国,赵国,燕国,韩国,楚国”,
把各派掌门换成“齐王,赵王,燕王,韩王,楚王”,
——画风就对了。
.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
曰:“无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不离于精,谓之神人;
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天下》
.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
及讦者为之,则苟钩釽析乱而已。
.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祀严父,是以明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










.
但是,武侠小说里的很多元素又是 大 一 统 中 央 集 权 帝 国 才会有的产物,
比如:天南海北的各门派和大侠们
——都用同样的语言说话,
——用同样的货币买东西,
——引用同样的典籍和法律讲道理,
——用同样的度量衡尺度单位,
——还有大运河和长城这种巨型工程,
——还有遍布全国的连锁店和巨商大贾,
——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物产和各种精细的手工艺品……
这些复杂的、精细的、统一的、丰富的文明产物,都是只有大 一 统 中 央 集 权 帝 国 才会孕育出来的,分 裂 割 据 的地方势力既没有这种需求,也养不起、造不出、用不起这些奢侈品。
所以说,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武林门派,其实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组织模式和 权 力 结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秦汉唐明 大 一 统 中 央 集 权 帝 国 的硬件工具和物质基础】+【西方 自 由 主 义 风格的隐士和超级英雄】拼凑起来的穿越混合物。
.
武侠小说可以随心所欲的穿越、组合,可以兼取各时代之精华、舍弃各时代之糟粕,用不同时代的元素拼凑出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一群无所不能的大侠。
但是,想在现实中照搬武侠小说的人就没这么潇洒了。
一投入实践才发现,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
——有三皇五帝的组织和 权 力,却没有三皇五帝的能力人品和淳朴臣民,结果是养出一群只会白嫖的白眼狼和地主家的傻儿子,烽火戏诸侯,狼烟满镐京;
——有春秋战国的意识形态,却没有春秋战国的四分五裂群雄争霸的激烈淘汰赛和快速迭代应用市场,结果只能无限内卷窝里斗,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下克上蔚然成风,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公司寿命只有两三年;
——有秦汉唐明时期的硬件物质基础,却没有秦汉唐明时期的配套意识形态和严刑酷法维保体系,没多久就遭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境,最后把生产队的驴活活累死了,农夫弃耕,匠户躺平,军户投敌,百万漕工入了白 莲 教,庞大的基础设施很快就变成了破铜烂铁,最后只能学 猪 八 戒 分行李,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
武侠小说也逃不出 唯 物 主 义 铁律。
.
武林门派在不同时代的原型:
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武林门派不是同一个时空里的产物,而是混合了好几个时代特征的穿越混合物,
在上古时代的原型是三皇五帝那种军政教合一的帝王部落,产供销一体,自给自足;
在先秦时代的原型是源于周王室的职官系统: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执行驻扎守备、观测天象、采矿采药、伐木开荒等任务,吃的是王室的俸禄;这种驻守地方的王室职官后来转型为诸侯,也是 军 政 教 合一的一方 政 权,能独立生产、贸易、收税,自给自足。
春秋末期,王子朝之乱导致王室典籍流入民间,原本服务于王室的职官知识技术从此流散到民间形成了诸子百家学派,其中墨家学说和组织成为武侠文化的前身。墨家也是军政教一体,能够独立生产、经营、自卫的自给自足团体。
在秦汉之后的原型是地方 军 阀、藩镇,手里有钱粮兵马,割据一方,也是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体。
.
所以,
把武侠小说里的“泰山派,华山派,恒山派,嵩山派,恒山派”换成“齐国,赵国,燕国,韩国,楚国”,
把各派掌门换成“齐王,赵王,燕王,韩王,楚王”,
——画风就对了。
.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
曰:“无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不离于精,谓之神人;
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天下》
.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
及讦者为之,则苟钩釽析乱而已。
.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祀严父,是以明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










.
但是,武侠小说里的很多元素又是 大 一 统 中 央 集 权 帝 国 才会有的产物,
比如:天南海北的各门派和大侠们
——都用同样的语言说话,
——用同样的货币买东西,
——引用同样的典籍和法律讲道理,
——用同样的度量衡尺度单位,
——还有大运河和长城这种巨型工程,
——还有遍布全国的连锁店和巨商大贾,
——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物产和各种精细的手工艺品……
这些复杂的、精细的、统一的、丰富的文明产物,都是只有大 一 统 中 央 集 权 帝 国 才会孕育出来的,分 裂 割 据 的地方势力既没有这种需求,也养不起、造不出、用不起这些奢侈品。
所以说,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武林门派,其实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组织模式和 权 力 结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秦汉唐明 大 一 统 中 央 集 权 帝 国 的硬件工具和物质基础】+【西方 自 由 主 义 风格的隐士和超级英雄】拼凑起来的穿越混合物。
.
武侠小说可以随心所欲的穿越、组合,可以兼取各时代之精华、舍弃各时代之糟粕,用不同时代的元素拼凑出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一群无所不能的大侠。
但是,想在现实中照搬武侠小说的人就没这么潇洒了。
一投入实践才发现,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
——有三皇五帝的组织和 权 力,却没有三皇五帝的能力人品和淳朴臣民,结果是养出一群只会白嫖的白眼狼和地主家的傻儿子,烽火戏诸侯,狼烟满镐京;
——有春秋战国的意识形态,却没有春秋战国的四分五裂群雄争霸的激烈淘汰赛和快速迭代应用市场,结果只能无限内卷窝里斗,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下克上蔚然成风,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公司寿命只有两三年;
——有秦汉唐明时期的硬件物质基础,却没有秦汉唐明时期的配套意识形态和严刑酷法维保体系,没多久就遭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境,最后把生产队的驴活活累死了,农夫弃耕,匠户躺平,军户投敌,百万漕工入了白 莲 教,庞大的基础设施很快就变成了破铜烂铁,最后只能学 猪 八 戒 分行李,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
武侠小说也逃不出 唯 物 主 义 铁律。